一代梟雄,爲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漢太祖劉邦的一生可謂是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眾人皆知他是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經過不懈努力成為當時封建社會的主宰。許多人都說劉邦為人豁達,但是我想這並非他的本性,因為想成為茫茫人群中的佼佼者,就不可以對自己仁慈,一個對自己都狠心的人怎麼可能會對他人仁慈,我想劉邦之所以對人寬厚是有很多的原因,比如想拉攏人心.

一代梟雄,為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但是從這件小事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他可以成為梟雄。歷史記載劉邦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小混混,整天帶著一群狐朋狗友到他嫂嫂家蹭吃蹭喝。一次兩次還好,次次都是這樣,他的嫂嫂當然不願意。於是,她便急中生智。用鍋勺敲打鍋沿,發出咚咚咚的聲音。劉邦的小夥伴聽見了這聲音便誤以為是盛飯盛到鐵鍋底而發出的聲音,一群人便揮揮衣袖離開,搞得劉邦好沒有面子。惟有劉邦心裡明明亮亮的,他知道嫂嫂是故意這樣乾的。這筆仇劉邦便記下了。

一代梟雄,為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陳勝起義不久,劉邦便帶著追隨他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沒過多久就佔領沛縣,成為沛公。之後投奔項梁,任碭郡長一職,被封為武安侯。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進軍灞上,秦王投降。鴻門宴後劉邦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和漢中一帶。就這樣,這位一個出身平凡的農民在自己的而立之年就像開了外掛一樣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一代梟雄,為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一代梟雄,為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人在貧窮的時候是不會有人想起你的,但是在大富大貴的時候你的身邊就會聚集一些和你有關係的人,劉邦亦是如此。雖然他提拔了很多人,為他所用。但是唯獨他這個嫂嫂的親兒子,是完全被劉邦忽略。終於他的嫂嫂看不下去了,厚著臉皮去求劉太公,即劉邦的父親。結果大家應該都能想到,劉邦雖然不情願但還是答應了嫂嫂的要求。畢竟在古代,百善孝為先,違背父親的意願傳出去要他劉邦怎樣樹立威信。於是他便不情願地賞賜給了他封號和土地。可是劉邦也並非大慈善家,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為什麼要帶你享用榮華富貴?為了出氣給他封了一個稱號"羹頡侯"。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飯了的意思。

一代梟雄,為了報復兄嫂,竟給侄子起這樣一個外號

可見一代梟雄並不是天生就是寬容大度的,許多時候都是心裡有憤怒,但是因為利益關係不得不學會寬容,惟有這樣方能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