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

华西都市报

製圖 劉逸興

今年年初五糧液集團公務車拍賣曾引起關於國企公務車改革的廣泛關注討論。年中,國家又再度發文對公車改革進行了規定。上週末,骨幹國企東汽傳出進行公務車改革的消息,即將全面取消公務用車,並且不排除下一步拍賣處理閒置公車的可能性。

業內專家表示,包括綿陽九洲集團等在內,年內四川不少國企都先後進行了公務車改革。不過由於目前四川省層面並未出臺國企公車改革相關文件,因此取消公車後的車補也沒有統一標準,企業想真正達到車改的初衷,還需加強車補監管。

東汽車改:德陽市區內不再安排公務用車

上週五,在德陽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的員工中,一則來自公司微信公眾平臺的消息被廣為轉發,引起了東汽員工們的廣泛關注。

消息的內容很簡單——東汽宣佈,公司從即日起將逐步推進公務用車改革工作,不再安排德陽市區內的公務用車。員工自駕車輛執行公務的,需事前報經部門主管領導同意,公司將根據相關文件給予補貼。消息同時還附上了關於往返機場等地的詳細安排。

坐落於德陽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是隸屬於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的國有高新技術骨幹企業。曾經,由於企業效益好、員工待遇優厚,東汽一度是當地人最為羨慕的單位之一。如今全面推進公務用車改革、不再安排德陽市區內公務用車等規定,對於不少東汽員工來說,都算是不小的衝擊。

“其實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東汽相關負責人上週六向記者表示,東汽車改的目標是全面取消公務用車。不過,雖然在正式推出新規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真正實施以後具體效果如何、實際操作中是否能兼顧企業效益與工作效率、會不會引起員工爭議,都還有待觀察。

未來舉措:下一步或對閒置公車進行拍賣

作為四川重要國企之一,東汽推出公務車改革並非心血來潮。“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改革號召,另一方面確實也是企業自身削減成本的需要。”前述負責人說。

今年7月16日,《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公車改革正式啟動。按照新方案,中國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雖然國企公務車與行政公務車不可同日而語,但由此引起了不少關於國企公務車改革的討論。因為,在國企負責人的職務消費中,公務車輛消費一直是重點監管項目。而與行政公務車相比,國企公務車的數量、消耗等連具體的統計數據都沒有。

“根據我們自身情況,我們認為實施公務車改革是有必要性的。”前述負責人透露,這次東汽公務車改革前所做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成本核算,“在通知下發前我們要求各部門統計過去公務用車情況,交上來的情況顯示公務車改革確實能夠削減不少運營成本。所以我們進行公務車改革應該說是順勢而為。”

在第一步取消公務用車後,下一步東汽將根據實際情況對閒置公務車輛進行處理,不排除進行公車拍賣的可能。

進行了公車改革的四川國企不在少數。

例如,年初五糧液就公開拍賣集團公司職能部門和股份公司所屬的340餘輛公務車輛,同時向中層以上幹部發放車貼。長虹則採用“租車”模式,目前長虹內部已沒有“公車”概念,車隊由下屬子公司長虹酒店運營,集團用車都要向長虹酒店租。

專家觀點

國企車改需建立合理車補制度

“四川國有企業進行公務車改革並不是新鮮事。”四川省國資委指定的國企改制方案制定機構——四川創智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刁軍昨日向記者表示,就他了解,除了上述企業外,目前四川已經實施或正在啟動公務車改革的國有企業還包括綿陽九洲集團等一批國企。

不過刁軍同時指出,雖然國企進行公務車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反腐倡廉降低成本,但是也應該看到,企業與政府有本質區別,國企進行公務車改革應量力而為。

“比如說一些服務行業的國有企業,業務要求必須到處跑進行服務,這種企業硬要取消公務車顯然就不合適,反而會降低企業效率。”刁軍說,此外,由於目前對國企公務車改革領域,四川省層面並未出臺相關文件,更沒有統一的車補標準等。因此,企業想真正達到公車改革削減成本的初衷,還需要建立合理的車補標準制度等。

不久前的深圳“最牛車補”事件也引發了另一層反思——國企車改需要在國家層面有一把統一衡量的尺子。

華西都市報記者趙雅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