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陳駿:構築著自己的國畫語言,張揚著自己的藝術個性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陳駿,1959年3月生於廣東省潮州市, 1983年畢業於汕頭工藝美術學校。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潮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潮州畫院院長。國畫作品《花店》、《新居》、《棲息四季》、《巾幗英烈——莊淑珍》、《三月花正紅》入選廣東省第二、三屆中國畫展、廣東省慶祝建黨80週年美展、廣東省慶祝建國55週年美展;水彩《瑤歌謠》入選廣東省第三屆水彩畫展、廣東省慶祝建國55週年美展;《北閣佛燈》入選全國沿海城市書畫影展;國畫作品《八月中秋》入選“慶祝廣東美協50週年廣東省美術大展”;國畫《蕉香季節》入選廣東省慈善美術創作大賽獲優秀獎;國畫《蕉香》在澳大利亞國際潮人聯誼會書畫展展出;水彩《遺香》入選中國美協首屆“全國少兒美術教育學術展”、廣東省中國改革開放30年美術作品展;《春聲》獲2011嶺南美術大展優秀獎;2013年10月國畫《山朦朧》、《日起日落》參加南粵金秋——廣東省水墨作品邀請展; 2014年4月國畫《春晚綠野秀》、《忽如一夜春風來》參加嶺南春曉——廣東省水墨作品邀請展。1989年起連續舉辦個人畫展20多場。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春野如歌》/ 68cm×136cm / 2018年

三月的風 九月的雨

文︱李英群

潮州畫院首任院長吳榮文讀到現任院長陳駿的畫時說:“走近自然,關注自然,感悟自然是他作品精神所在,陳駿多年來經常深入生活,悉心觀察、體驗、寫生,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衍現出一批批富有生機,有血有肉的好作品。”“他把具有色彩敏感和藝術的靈性飄灑在中國畫創作的沃土上,構築著自己的國畫語言,張揚著自己的藝術個性。”“最近他的山水畫作品已有新的嘗試,開始走上以墨代色的軌道,追求著更高層次的藝術風貌。”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晨風三月》/ 136cm×68cm / 2018年

陳駿在論及他的潮州同行、畫家邱思澤時說:“邱思澤喜歡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更喜歡吸吮自然之靈韻,表達自然之神境。他的畫作所表現的並非名山大川,在他的畫中看不出是哪山哪水,卻是糅合了眾山眾水,他那精心的營構使畫面層層疊疊,空濛中見厚實。他的山水畫在繼承傳統上又擺脫傳統古法和天地牢籠約束,以自然造化為師,把自然景物在其精心構思和在他成熟的審美意象中物化為藝術的表現形象,以至畫面有著無窮的感染力。”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村野春聲》/ 136cm×68cm / 2015

這些,是行內人說的內行話,很專業也很中肯,讓我們瞭解到他們成功的途徑。而陳駿的論述,我覺得也在說他自己。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韓江秀潤粵東》/ 136cm×68cm / 2017年

一次,我與潮州老畫家黃孝仁老師在畫院與陳駿喝茶聊天,見他畫桌上、地板上擺著一幅幅剛完成的畫作,他說這一幅是某某索要的,那一幅是某某約請的,近年來,朋友們索畫不斷,他也就畫個不停。我笑言“名人辛苦”。

黃孝仁老師忽然說:“李兄,你應該寫一寫陳駿。”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韓潮泛春花飛》/ 136cm×68cm / 2017年

我平素喜歡與畫家交往,欣賞他們的作品,但對美術是個正牌門外漢,閒時寫點閒文,什麼筆墨呀,線條呀等專業術語一點都不懂,讓我寫什麼?

我知道黃老並不希望我對陳駿畫作進行專業的評論。以前我曾說陳駿畫作有一種韻味。他顯然是想讓普通讀者說一說觀感。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韓岸紅棉豔豔》/ 136cm×68cm / 2017年

畫家作畫,不是為給同行看的,是為廣大非畫家的普通人而創作的。基於此,我願意以一個外行人談談我對陳駿及他一些作品的印象。食客品味名廚師的菜餚,是隻問口感而不必瞭解廚師如何烹調的。我看陳駿的畫,並不懂他用的什麼技法,什麼以墨代色,讀者該不會見怪吧?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江邊往事》/ 136cm×68cm / 2017年

手頭有一本陳駿籤贈的寫生集《三月裡的畫》,畫的全是三月裡潮州的山水,那山那水那林那樹,全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景物,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野、小溪、池塘、村舍、紅棉、綠竹、芭蕉、橄欖園、枇杷園。我不斷翻閱畫集,漸漸的,就覺得這熟悉的山水有點陌生起來。正因為這熟悉又陌生,使我喜歡上這片家鄉的山水。由於熟悉而覺真實和親切,由於陌生而醒目和新奇,這就是作品的魅力。我有點讀梁實秋生活散文的感覺,他寫的都是你我日常生活中的事,但韻味雋永,很耐讀。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青山青》/ 136cm×68cm / 2017年

三月的風,沒有初春時帶著涼浸浸的寒意,沒有夏季熱烘烘的辣味,當然更沒冬天針尖般的刺骨,特點不明顯。一句話:普通的風。我用來比喻陳駿這畫集中的山水。他走過祖國大地見識許多名山大川,但他不畫雪山的雄奇,不畫大河的豪邁。筆鋒不見奔放,不見勁健,而是清麗、溫潤、秀美、柔和。其實,這是潮州山水的特點。吳榮文說陳駿的畫作“構築著自己的國畫語言,張揚著自己的藝術個性。”我想,他的個性就是潮州味。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金鳳花季》/ 136cm×68cm / 2017年

潮州這一方明山秀水哺育著陳駿的藝術細胞。他明白自己的藝術風格脫不了潮州風物的影響,他不但不想脫離,更是有意追求。他曾對我說,一位外地作者來潮州畫八景,是絕不可能畫出八景的潮州神韻的,這是很清醒的文化自覺。讀他《三月裡的畫》,有一種氣息撲面而來,什麼氣息?就像你出差北方多日,坐火車回到潮州,走下站臺,吸進那一口你從小到大吸的空氣,溫溼而舒爽,謂之潮州味。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浩氣長存》/ 136cm×68cm / 2018年

《三月裡的畫》並非陳駿最好的畫,比起他那些入選全國及省裡展覽的畫作,顯見其粗。分明畫得匆忙,甚至有些隨意。但由於它濃濃的潮州風味吸引著我。法國的雷諾阿說:“要是風景畫,就使我想在其中徘徊流連;要是女性的肖像畫,就使我想愛撫其中的女人們。我就喜愛這樣的畫。”我是希望走進陳駿畫中的農舍,在果園中流連,在池塘邊散步的。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悠悠韓水情》/ 136cm×68cm / 2015年

陳駿滿足了我這個願望。前文提到吳榮文讀陳駿和陳駿論邱思澤,都說兩位畫家勤於走進大自然,喜歡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次野外歸來,陳駿總帶回厚厚一疊寫生作品。去年九月的一天,陳駿駕車,帶我和他的學生,一同到大自然中問山訪水。我們先到韓江東岸一片橄欖林,想找個地方先衝工夫茶。他對這片果林非常熟悉,已來過不只一次。還未找到擺茶具的好地方,卻見天將欲雨,於是決定找個可以避雨的地方,車子駛進荊山村。在村子中穿行,我發現陳駿也曾經來過。雨下來了,一位村民熱情邀我們到她家中避雨,請我們喝工夫茶。

我想,今天沒法看到陳駿野外作畫了,我是很希望見識畫家們如何“吸吮自然之靈韻、表達自然之神境(陳駿語)”的。幸好這秋雨只是一小陣。陳駿說:“出發”。我們又轉進一小山村。路上,陳駿不斷地跟他的學生說:這裡我們來過,那條路我們去過。這裡就是我們曾停車的地方……我覺得,眼前這位畫家朋友,是太愛他的故鄉了,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普通景物,他也曾多次探訪。已到了“相看兩不厭”的地步。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路迢迢》 / 136cm×68cm / 2018年

終於在一處橄欖園中停車。先擺弄好工夫茶具,然後,他支起畫架,鋪開宣紙,提筆醮墨,開始作畫了。這情景令人神往,寧靜、悠然、從容、專注。這工夫茶神韻與畫家的神情,就是一首詩。偶有雨點從樹上滴落在宣紙上,畫家也渾然不覺。一位農婦從園外走來,她是這片果林的主人,站在陳駿背後看了看說:“哦,畫我的橄欖樹。”稍停,指著前面一簇茂盛的竹子說:“畫那叢竹吧,過雅。”然後走開了。

欣赏|陈骏:构筑着自己的国画语言,张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韓水繞過家園》/ 136cm×68cm / 2017年

九月的雨,不像初春微雨般潤物細無聲,更無夏季豪雨的狂暴猛烈,是似有若無的淡遠,這雨無特點,很普通,一如眼前畫家所面對的景物。然而,畫家卻對它一往情深,情人眼裡出西施,難怪他一個月畫出一本畫集。對家鄉的深情,使陳駿的作品展示了“更高層次的藝術風貌”(吳榮文語)。王安石同情毛延壽,他說:“意態由來畫不成,當年枉殺毛延壽。”我以為是毛延壽對王昭君注情不深,觀察太淺,否則,是可以畫出儀態萬千的王昭君的。《三月裡的畫》中,有題為《春氣息》(四條屏)和《水村暖氣盈》的兩幅畫,畫家不單能畫具象的景,且能畫出虛幻的氣息與冷暖,何況人的意態?我與陳駿說:“讀《三月裡的畫》,我感到你畫出江南之南的潮州那溫潤的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