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聚會的傳統居然是白居易開創的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辛苦了一輩子的老年人們,拿著每年上漲的退休工資四處找樂子,今天同學聚會,明天戰友碰頭,看得開的國外走走,條件一般的農家樂泡泡,為拉動消費做出了不少貢獻。

誰的手機裡要是沒有四五六個同學群,都不好意思。

老年人聚會大行其道,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傳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開創的。

老年人聚會的傳統居然是白居易開創的

白居易混了一輩子官場,“江州司馬青衫溼”,並不如意。好在,退休之後的老白同志也想開了,定居洛陽,開始享受人生。

老白在洛陽蓋了一棟超級豪華的別墅,據他的《池上篇》說:“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鬚飄然。”

寫詩講求境界,玩樂也是如此。

公元845年春天,時年73歲的白居易搞了一次在歷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的老年人聚會——“七老會”。

與會者有胡杲、吉(左日右攵)、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加上白居易,一共七位70歲以上的老頭。

事實上,白居易是想組織“九老會”的,因為9是最大的陽數。參加聚會的也確實是九個人,但有兩位年紀不到70歲,只能以“七老會”命名,老白不摻假。

白居易即興賦《七老會詩》一首,記述了這次“盛會”,“七人五百七十歲”。

7終究沒有9好,為了不讓人生留下遺憾,沒過幾個月,白居易又拉來了兩位70歲以上的老同志,再度組織了一場貨真價實的“九老會”。

白居易親自組織的這兩次聚會,以詩文酒會的形式,使與會的老人們有歌聽、有舞看、有酒喝,白居易號召老人們能歌則歌,能舞則舞,動動胳膊踢踢腿,還要求每位老人都要寫詩。

同時,白居易還請來畫師為老人們“寫真”,在每位老人畫像上題上他們的詩文。

終於圓滿了。

聚會後的第二年,白居易就去世了。

老年人聚會的傳統居然是白居易開創的

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嘗與胡杲、吉(左日右攵)、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這段記載實際上是把兩次聚會搞在一起了,因為狄兼謨和盧貞兩人正是第一次聚會時年齡不到70歲的。

白居易開創的老年人聚會,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在宋朝,人們紛紛效仿。

據洪邁的《容齋隨筆》介紹,在白居易發起老同志聚會150年後,公元995年,71歲的宰相李昉退休,住在開封,“思白樂天洛中九老之會”,想效法老白再搞一次“九老會”,沒想到四川動亂,聚會還在籌備中就夭折了。當時聚會的名單上有兩位宰相,還有退休官員、僧人等。

又過了八十幾年,據《宋史·文彥博傳》記載,太尉兼西京留守文彥博先後組織了“洛陽五老會”和“洛陽耆英會”,又一次掀起了老同志聚會的高潮。

老年人聚會的傳統居然是白居易開創的

其中,“洛陽耆英會”一共有文彥博、富弼、王拱辰、司馬光等13位老同志參加,富弼的年齡最大,79歲,司馬光是小弟弟,64歲。

“用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為堂,繪像其中,謂之‘洛陽耆英會’,好事者莫不慕之。”

這一盛會被諸多媒體記載,其中有沈括的《夢溪筆談》、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邵博的《邵氏聞見後錄》等。

老年人聚會的傳統居然是白居易開創的

當年的聚會可不容易,本來平均壽命就小,再加上住得近、有文化、吃得動肉、喝得動酒這些限制條件,組織起來費老勁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

老年人聚會只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時做到不擾民,自己樂呵樂呵還是挺好的。

現在的老年人聚會,一定要首先感謝當年的老白同志。

誰能想到,詩壇一代領袖白居易白大咖居然還為後世留下了這麼一份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