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這篇遊記是一人一車一狗中國行自駕遊的第78天下半篇(甘肅段),接上半篇遊記。

離開求吉鄉後,我繼續沿著四川段的036縣道往甘肅方向行進,這段路也是今天路況中較好的一段。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接著,我開始正式進入甘肅境內,一般兩省交界的道路,路況都特別差,從四川進入甘肅,路況果然開始變差。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離開四川省,進入甘肅迭部縣境內。

迭部的藏語意思為“大拇指”,傳說是有神人用大拇指攤開了阻礙通行的大山,說明這裡是交通要道。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進入迭部,意味著即將走出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也意味著人口逐漸稠密,農田逐漸多了起來。

對於以漢族指戰員為主的紅軍部隊,大家都盼望著儘快走進甘南。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一路沿著求吉河、達拉溝向北,秋色把這條路渲染的很美。

達拉在藏語中的意思為“虎穴”。

1935年到1936年,紅軍長征中三次通過達拉溝北上。

紅軍長征的四支隊伍先後進入甘肅,甘肅省也是參加紅軍長征的四支紅軍隊伍都曾經經過的唯一省份。

最先進入甘肅的是在1935年8月1日,紅25軍為配合和迎接黨中央與紅一、紅四方面軍北上,在陝甘交界的雙石鋪消滅胡宗南部四個連後,經鳳縣西進入甘肅,8月3日攻克兩當縣城。

其次是在1935年8月23日,左路軍為尋找北渡黃河的渡口,紅四方面軍先遣部隊,從四川阿壩進入甘肅瑪曲齊哈瑪,最後沒有找到合適的渡口而返回。

然後是中央紅軍於1935年9月11日進入甘肅迭部。

最後是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紅四方面軍於1936年8月初進入甘肅境內,在岷縣二郎山殲滅魯大昌部2000餘人,接著發動了“岷洮西戰役”,先後攻佔了漳縣、洮州、渭源、通渭四縣。紅二方面軍於1936年9月初進入甘肅,到達哈達鋪一帶,發動了“成徽兩康戰役”,解放了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數座縣城,佔領了西和、禮縣和陝西省鳳縣、略陽等縣的廣大鄉村。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迭部縣人民對紅軍過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央紅軍走出川北,飢腸轆轆,在迭部得到了寶貴的糧食,並且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獲得了迭部人民的信任。所以,當紅二、紅四方面軍到來時,迭部的藏族群眾和僧侶既不和紅軍打仗,也不躲避,反而騰出房屋、僧舍,讓紅軍住,還拿出小麥、土豆、蠶豆粉、青稞、炒麵、酥油、牛羊肉、豬肉等,與紅軍以物易物、按需交換。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左轉到593鄉道,過了這道已失去鮮豔色彩的牌樓,繼續行駛五公里,我來到了位於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高吉村的俄界會議會址。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到達俄界會議會址景區,這裡是長征路上召開俄界會議的地方,也是毛澤東首次論述長征偉大意義的地方。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1935年9月5日,林彪率領一軍司令部先期到達甘南迭部的高吉地區,因為沒有該地區的地圖,也找不到嚮導,電臺又出了故障,與紅軍總部失去了聯絡,處境極為困難。彭德懷派武亭等人攜帶電臺、密碼,找到一軍司令部,解了燃眉之急。

紅軍後續部隊到達時,由於連日大雨,河溝漲水,達拉溝棧道、橋樑破壞嚴重,紅軍行軍十分困難,隊伍拉了幾十里長,當先頭部隊到達迭部境內的高吉村時,已經是下午6點了,然而直到半夜還是有五個一群十個一隊的紅軍戰士繼續向高吉集中,幸好當地的藏民雖然受到反動宣傳堅壁清野後躲藏,但並未襲擊紅軍。

俄界當年是個很小的地方,只有十來間房子,藏民用幹牛糞作燃料,在棚子的壁上貼滿了牛糞餅。

9月11日,中央軍委縱隊和紅三軍團進入高吉村,中央決定在高吉休整,並於當晚發電報給張國燾,令其即行北上。但是很顯然,這時的中央來電對張國燾不會起作用。

9月12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俄界會議”在此召開。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一間藏居召開擴大會議,討論行動方針問題。

參加會議的有:張聞天、博古、毛澤東、王稼祥、凱豐、劉少奇、鄧發,蔡樹藩、葉劍英、林伯渠、羅邁(李維漢)、楊尚昆、李德、林彪、聶榮臻、朱瑞、羅瑞卿、彭德懷、李富春、袁國平、張純清等。

會議開始,毛澤東作了關於與紅四方面軍領導者的爭論與目前行動方針的報告。

著重談了三個問題:

1.中央堅持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戰略方針,張國燾反對中央這個方針,主張向南在政治上是沒有出路的,中央不能把紅一、紅三軍團也拉上這條絕路,由於張國燾的阻撓和破壞,使紅一、四方面軍不能共同北上,因此,紅一方面軍主力之紅一、紅三軍團應該單獨北上。

2.毛爾蓋會議決議是紅軍主力向黃河以東前進,現在由於情況變化,紅一、紅三軍團的行動方針應有所改變,首先打到甘東北或陝北,經過游擊戰爭,打到蘇聯邊界去、打通國際聯繫,得到國際的幫助,整頓休養兵力,擴大隊伍,創建根據地,再向東發展,從地形、敵情、居民等各方面條件看,實現這個新方針,無疑是可能的。

3.我們與張國燾的鬥爭,目前還是黨內兩條路線的鬥爭,作組織結論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馬上就做,因為它關係到爭取紅四方面軍的廣大幹部,也關係到右路軍中紅一方面軍幹部的安全,我們還要盡力爭取紅四方面軍北上。

鄧發、李富春、羅邁、李德、王稼祥、彭德懷、聶榮臻、楊尚昆、林彪、博古、張聞天等,在發言中一致同意毛澤東的報告,並譴責張國燾的反黨分裂活動。指出:張國燾對抗中央北上方針,是給胡宗南嚇怕了,完全喪失了建立根據地和革命前途的信心,我們同張國燾的分歧,不僅是戰略方針的分歧,而且是兩條路線的分歧。

毛澤東作會議結論時再次強調指出:我們同張國燾的鬥爭,是兩條路線的分歧,是布爾什維克主義與軍閥主義傾向的鬥爭,張國燾是發展著的軍閥主義的傾向,將來可發展到叛變革命,這是黨內空前未有的。

俄界會議正式作出《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決定》著重指出:

一、我們與張國燾的爭論,其實質是由於對目前政治形勢與敵我力量對比估計上有著原則的分歧。張國燾誇大敵人的力量,輕視自己的力量,喪失了創造新蘇區的信心,主張向川康藏邊界退卻。目前分裂紅軍的罪惡行為,公開違背黨中央的指令,將紅四方面軍帶到在戰略上不利於紅軍發展的川康邊境,只是張國燾同志的機會主義的最後完成。

二、造成張國燾這種分裂紅軍的罪惡行為的,除了對於目前形勢的機會主義估計外,就是他的軍閥主義的傾向。

三、張國燾對於中央的耐心地說服、解釋、勸告與誘導,不但表示完全的拒絕,而且自己組織反黨小團體同中央進行公開的鬥爭,否認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組織原則,漠視黨的一切紀律,在群眾面前任意破壞中央的威信,這種傾向的發展與堅持,會使張國燾同志離開黨。

《決定》最後還指出了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與軍閥主義傾向的歷史根源,申明要堅決糾正張國燾的嚴重錯誤,並號召紅四方面軍中全體忠實於共產黨的同志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同這種傾向做堅決的鬥爭,以鞏固黨與紅軍。

為教育並挽救張國燾本人,黨仍給他以改正錯誤的機會,並爭取紅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所以,這個《決定》當時只發給了黨的中央委員,沒有向全黨公佈。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關於組織問題,會議決定:

1.將原紅一、紅三軍團縮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由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兼政治委員,林彪任副司令員,葉劍英和張雲逸為正、副參謀長,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楊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採納了彭德懷的建議)。

2.成立“五人團”,作為全軍最高領導核心,由彭德懷、林彪、毛澤東、王稼祥、周恩來組成。

3.組成編制委員會,主任為李德,委員為葉劍英、鄧發、蔡樹藩、羅邁。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俄界會議在紅軍長征史上非常著名,是因為會議產生了紅軍長征史上三個重要的文件:

《關於與四方面軍領導者的爭論及今後的戰略方針》、《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通過這三個文件,揭露和批判了張國燾的退卻主義、軍閥主義、反黨和分裂紅軍的錯誤,明確了紅軍北上的路線和目標,為長征最後階段勝利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高在藏語裡的意思為山,吉為八,高吉的意思就是八個山頭。

高吉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風景秀麗,當年,紅軍的翻譯誤將高吉讀為“俄界”,由此,在紅軍長征歷史上記載為“俄界會議”。

很可惜,如此重要的一個會議會址,卻是大門緊閉,無法參觀,不知道什麼原因。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離開了俄界會議會址,返回到593鄉道,接下來近30公里的路程,路況差到極致,不少路段在修路,所以必須等候放行。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途中經過一個小山洞,僅供一輛車通行,幾百米的距離好在沒有對方來車,不然在如此狹窄的山洞裡車輛交匯,可如何是好。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熬過了593鄉道,右轉轉道313省道後,接下來的路況好到令我的心情瞬間飛揚起來。

寬敞的馬路,乾淨整潔的路面、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港灣式停車場,313省道的路況絕佳、大讚。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茨日那村位於313省道旁,有明顯的指示標誌。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路旁有一座非常醒目的紀念碑,碑身上有“茨日那毛主席舊居”八個大字,旁邊有停車場,也可以直接將車開進村子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俄界會議之後,中央紅軍陝甘支隊離開高吉(俄界),繼續北進,陝甘支隊先頭部隊從俄界出發,沿達拉河行進(求吉河進入甘肅境內後為達拉河),經過勾吉寺,向東北方向的旺藏寺進發,這段行程是崎嶇陡峭的山路和異常險峻的雲崖棧道,其中部分棧道的鋪板和木樁被敵人拆除破壞了,迫使紅軍不時駐足搶修棧道,有時小股反動分子從對岸的樹林裡打黑槍,或從山頂上放滾石,令紅軍的行進緩慢。

9月13日晚,紅軍才到勾吉寺和次哇溝口,在松林裡露宿過夜,第二天部隊行進至達拉口時,遭到埋伏在河西岸山林裡敵匪的偷襲,紅軍先頭部隊擊潰敵匪。

隨後,跟進的陝甘支隊抵達尼傲鄉茨日那和旺藏。

1936年8月初,紅二、紅四方面軍進入迭部地區,大致是沿著頭一年中央紅軍陝甘支隊的路線,從四川求吉寺進入迭部。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1935年9月14日午後,中央紅軍陝甘支隊到達今旺藏鄉政府駐地。一軍住在旺藏村,三軍和和軍委縱隊住在旺藏寺,毛澤東住在居中的茨日那村。

9月14日黃昏,毛澤東在駐地的木樓裡召見了紅四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下達了“以三天的行程奪取臘子口”的命令。

紅四團立即連夜出發,向臘子口前進。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村子裡這堵牆上的浮雕裡的人物有:張聞天、聶榮臻、朱德、王稼祥、彭德懷、毛澤東、周恩來、李富春、林標。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這座塑像名是一位藏族老者與毛澤東握手,手裡提著的是一大串辣子。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前行幾十米,就到了毛主席居室。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很湊巧,正遇上屋子的主人剛去學校接完孩子回家。

這位藏族大哥名叫桑吉,熱情的邀請我進入參觀。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桑吉大哥向我介紹,這棟房子始建於1927年,至今已有91年的歷史,說話間,他透露出的是滿滿的自豪感。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屋主人還告訴我:毛主席當年住在這裡,房子的主人是他爺爺,如今,房子全部按原樣陳列、擺放,供八方來客前來參觀、瞻仰。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底樓是毛主席的警衛員住室。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毛主席當年住在二層的小木樓裡,桑吉大哥告訴了我位置,讓我自己上去參觀。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毛主席在茨日那村的舊居,有一大一小兩間房間。

進門就是大房間,房間裡保留著當年的佈局,裡面有一張炕,當年毛主席就在這裡休息,房間裡還有紅軍,當年留下來的藥箱等。

如今屋子裡滿滿當當的擺放著照片、書籍錦旗、書法條幅、哈達等。

兩間房間面積不大,但是看得出佈置的非常用心,也看得出房子主人及當地藏民,用他們民族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對毛主席的敬愛之情,這樣的場景,令我非常感動。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靠裡邊一間面積略小的房間,是毛主席當年辦公用的。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這位就是桑吉大哥,現在的屋子主人。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中國·行|D78(下)出川入甘,今天最好、最差的路都在這裡!

離開茨日那村,我繼續沿著紅軍當年的路線,往宕昌方向,現在,已經來到著名的臘子口景區。

因天色已晚,還沒來得及參觀。明天的遊記將分享著名的臘子口戰役!

大家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