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道德经》产生的历史缘由

我们要想读懂《道德经》,首先得要明白几个问题:

1、《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2、《道德经》以及它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道德经》,他下笔之前,设定的读者是谁?

现在我们知道,《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伯阳。

这里有人会疑惑,既然老子叫李耳,为什么不是叫“李子”而称为“老子”呢?

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的一种爵位。后来它作为一种称谓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是一种尊称。

那么“老”又是什么意思呢?

有记载说是因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所以称他为“老”。当然,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当成传说听听就算了。事实上,“老”同样是一种尊称。

《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杜预注:“天子大夫称老。”老子当然有资格称为“老”,因为他是天子的老师。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在古代,我们华夏文化最高文化的掌握者,都是圣王,天师。比如伏羲,黄帝,歧伯,广成子,尧舜禹,文王,老子等,这些文化都是一脉相承,以典籍图法的形式收藏在图书馆里面,所以以前图书馆馆长的职位,非得道之人不能任之。

我们知道,老子是周朝人,周天子的老师。但是在老子那时候的周朝,天下诸侯并起,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掌控诸侯的实力。由此,春秋战国的时代就形成了。

所以第二个问题,老子所处的时代,就是天下大乱、人头翻滚的春秋战国时代,《道德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

第三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他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写给谁看呢?

市面上很多针对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圣人治理天下应该“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那老子为什么还要写《道德经》呢,由此而得出老子写《道德经》是自相矛盾的结论,其实这只是庸人俗人低层次的理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绝圣弃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想要表达的是,君王治理天下,应该效仿道与天地,天地与万物的关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名有。

让万物循天而自化,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规则去教导万物应该怎么生长,万物自然能生生不息。同样,君王治理天下,如果以自己的智巧,自以为很高明的方法去教导百姓应该如何如何生活,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人再高明的智巧跟方法,能够比得上天地吗?天地都不教导万物,不占有万物,不认为万物的生长繁荣是自己的功劳,那么君王为什么笨到要用自己的智巧来治国,而不以天道治国呢?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小鱼,一是不能火大,二是不能频频翻炒。如果火太大,还不停的翻炒,鱼很快就被弄碎了。同理,治理国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君王总是以妄为常,乱折腾,一会一个自以为是的政策,那么国家很快就会被弄乱弄碎了,最后导致四分五裂。

老子写《道德经》是为天地立言,所写的是这个宇宙的真言。老子的视野很高,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站在天地根那里,站在玄牝之门那里,老子站在“道”那里,来打量我们这个蓝星球。

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跟“道”商量了一下,给地球人写了一本手册。

因为当时地球已经大乱,战火不断,人头翻滚,老子不想再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想再看见那些不会治理天下的君王再把天下搞成这样,于是就写下了万经之王《道德经》。

老子设定的读者,是天子,是君王,是皇帝,是人主,是辅佐君王的王师跟大臣,老子是想把这样的真言,告诉这些人主,应该怎样去治理天下,治理国家。

再往小里面说,作为人主,应该怎样带领公司,带领团队,治理公司,治理团队,怎样让一个系统能够有序而不乱地运行下去。

既然是对于人主的操盘说明说,那对于普通人来说,《道德经》有没有用呢?

当然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一个人学懂《道德经》,很自然地就可以拿来治身治家。

天人合一,天人同构,万物在结构上都是同构的。以一身而言,自己就是君主,身体就是我们的天下,如何治身,其道理就如同如何治国。

心是君主,其他的脏腑就是大臣,心发出指令,其他脏腑负责执行君主的命令,从而让整个身体都能够有序,自然,健康地运行下去,人自然也就健康,精足神全,愉快地生活。

所以,我们去阅读《道德经》的时候,要知道,老子设定的读者就是人主,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主去阅读理解。

如何治身,如何治家,如何治理公司,目前遇到什么问题跟困难,《道德经》里面有哪些解决的思路跟方法,这都需要自己去反复阅读才能慢慢理解老子所说的道理。

二、世界知名人物对《道德经》的评价

世界上其他的知名人物,他们是如何评价《道德经》的,从他们的评价中,再结合他们的历史成就,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以不同的角度与高度。

中国名人角度: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唐太宗李世民: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朱元璋: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孔子:老聃,真吾师也!

司马迁: 评价老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老子》,救世之书也!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范文澜: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

纪晓岚: 综罗百代,广大精微。

曾国藩:老庄为体,儒墨为用。

鲁迅: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胡适: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林语堂: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外国名人角度:

美国:

美国政坛给予老子的评价为“总统之师”,美国的奥巴马、林肯、里根等,都对《道德经》奉若至宝。

美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极力推崇老子的顺其自然,并建议中国所有的学校、企业人员都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家里的一个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已经被翻烂的德文版《道德经》。

英国: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高尔:《道德经》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英国著名哲学家克拉克: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渐普及,归结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中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

英国哲学家罗素: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日本: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日本学者卢川芳郎:《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日本著名企业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把《孙子兵法》是用在销售上,把《大学》用在管理上,把最难懂的《道德经》用在最重要的领导层上。

德国:

德国总理施罗德: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著名哲学大师黑格尔: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道,人类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德国杰出学者尤利斯·葛尔: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俄国:

俄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孔子、孟子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老子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欧永福:难以置信的一本书!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

从上面世界各国的名人对《道德经》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经》并非一本普通讲述人伦常理、励志鸡汤的成功学,而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汪洋之书,读懂它的人,能够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

《道德经》问世之后,后世对它的注解版本,高达几千上万种之多,不仅在中国,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道德经》的普及。

虽然注解版本众多,但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在考古上的争论,在版本上的争论,在义理上的争论,在语法上的争论,在思想上的争论等等,各有各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经》之后,道裂为百,出现了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众多理论,都来自于《道德经》。而《道德经》又是上古三皇之后至周的思想极大成之作,老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圣人。

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道德经》的思想义理,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所理解的只是自己能够理解的,抓住碎片就以为是全部,这样的解读,太多了。或者说,很多人都不是在注解《道德经》,而是用《道德经》注解自己。

三、《道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1、它是一本帝王之书

用现在的话来讲,它就是一本成为王者的秘笈。毛泽东对《道德经》爱不释手,到哪里都带一本《道德经》。包括很多企业家,都对《道德经》推崇备至。

老子崇尚自然无为之道,以“天之道”推导出“圣人之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创造万物,再摧毁万物,再创造万物,如此循环往复 ,永无休止。天地对万物并没有仁慈心,冷酷心,万物只是循道而运转而已。

同样,圣人应该以“天道”来治天下,让百姓按照道来运转自化,不需要别人教导百姓生活,自然而然,天真纯朴,这是最好的治理天下的模式。圣人也没有什么仁慈心,他们视百姓为稻草狗一样。非圣人无亲,盖因圣人非常人,故圣人无常心。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存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治理天下,应当为之以天道,而不以人道,这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依照天地的法则,借助天地的力量,远远大于人为设定的法则,人为造出的力量,无为才能无不为,人在天地之间,不过是“刍狗”而已。

老子在《道德经》多次提到“圣人”、“侯王” 、“万乘之主”、“人主”等,而且给出了很多作为领导人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国家、公司、团队的建议。比如“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

比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所以,《道德经》是一部人主之书,是一部成王秘笈。想要成为人主的人,不读《道德经》,其境界必定有限,其成就必定打折。

2、《道德经》是一部思想巨著,哲学巨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万物是怎么来的呢?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天地万物都出于道,道者,万物之所宗。

我们也许都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人是哪里来的,万物是怎么被生出来的,天地之外,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呢?

西方的科学解释说,宇宙最开始是一个奇点,由奇点爆炸而产生的。那么奇点又来自哪里?为什么奇点一定要爆炸呢?不爆炸不可以吗?

这些问题,其实在《道德经》里面就给出了答案,而且远远走在西方所谓的科学理论前头。

我们前面举例了很多外国哲学家对《道德经》的评价,其实他们中很多的理论思想,都来自于我们古圣人之书,只是他们把理解到的,结合现实说出来,然后说成是自己的理论罢了。

比如我们常说,宇宙万物总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着,充满了矛盾,这个理论的源头,就在《道德经》里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对立与矛盾,而且这些对立的矛盾双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条件在不断变化、相互转化的。

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而认识到他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再到能够把握、驾驭、运用这种转化的势能与力量,方法都在《道德经》里面。

3、《道德经》是一本兵书

老子是反对战争的,老子更希望天下太平,但是,如果有人威胁到这个国家的生存,那就必须用兵,以兵堪乱,以战止战,最大限度地把敌人的力量消灭掉,让这个挑起战争的力量从此不再构成威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太平之世,不宜用兵,兵灾之祸,祸及百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真要战争,那用兵的原则就是“奇”。

世界上所有的兵书加起来,其思想的核心,都不出“以奇用兵”。毛主席说《道德经》是一本兵书。再看看毛主席为什么能够用兵如神,这跟《道德经》是有很大关系的。

4、《道德经》是一部洞见天机的书

为什么旷世奇才都是道家人物?

比如周朝的姜子牙,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三国的诸葛亮,汉朝时的张良,唐朝的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等,包括法家的人物,法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法家代表人物,如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秦始皇等,他们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或军事家,包括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也是道家人物。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老子

他们都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或许他们都洞见了《道德经》里面所讲的天机。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如果《道德经》都写的普通人都能够看懂,普通人都能够理解的意思,那《道德经》跟那些大众畅销书也就没啥区别了。

我们说《道德经》是一部暗含天机的书,只有那些潜在的帝王将相,能够打开天机之门,窥见里面的天机,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的事业生活中。老子设定的读者,就是人主,人主能够读懂《道德经》,事业便如虎添翼,如龙入海。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仅教导人主如何治理国家,更是将国家的发展,历史的演进作了深刻的洞察:“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以深邃的智慧,揭示了人类道德退化的路线图。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看到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人类会因为私欲的膨胀,争夺资源,不停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最后毁于“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近代疯狂的军备竞赛,说明人类已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倡导,“反者道之动”,人类应该往回返,返归到天真纯朴的自然之态。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圣王之治,应该把这些人类智巧所发明的东西都弃绝掉,让人们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常德不离,顺天自化,“百姓皆谓:我自然。”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道德经》还论述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学问,比如养生、外交、刑法、教育、建筑、美学等等的领域。老子把他一生所学都写在了这一部《道德经》里面,所涉及的内容而相当广阔。

可以说,《道德经》是人类思想史的珠穆朗玛峰,后世两千多年以来,从未被超越。

如果把这个世界所有的书都烧掉,只可以留下来一本的话,那么应该留下来《道德经》。因为它把人身,精神,家庭,国家,事业,宇宙万物,都彻彻底底的讲透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