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項羽和曹操是如何勸人喝酒的?古代飲酒文化一窺!

相信很多酒友在酒桌上都遇到過被勸酒的情況,更有甚者被冠以“不喝就是不給面子”的帽子,很多酒友都對這種勸酒文化不勝其煩,有時候小酒瓶也在好奇古代人是怎樣勸酒的呢?有的時候古代勸酒比我們現代人可是要簡單粗暴的多了,下面小酒瓶先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吧:

看看項羽和曹操是如何勸人喝酒的?古代飲酒文化一窺!

一、項羽鴻門宴勸酒樊噲

在那個驚心動魄的酒宴上,在《史書》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也就是說在項莊舞劍的危急時刻,樊噲闖入宴席,項羽見到樊噲就說:壯士!賜之卮酒。那時候的卮酒據後世研究可是4L的容器。想說事?先來喝4L再開口!樊噲一口氣喝完,項羽覺得這貨挺能喝的,就說:能復飲乎?(先別嗶嗶,再把第二桶4L酒喝了!)

這種強硬式勸酒,和現在“你把這瓶酒喝了馬上就籤合同”的場景是不是很像呢?

看看項羽和曹操是如何勸人喝酒的?古代飲酒文化一窺!

二、曹操勸酒張繡

再說一個古人勸酒的小故事,曹操這個勸酒可是比項羽還要過分:據《三國志》記載,張繡投降曹操後,曹操非常開心於是就請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韋拿著大斧子緊隨其後。曹操向誰敬酒,典韋就拿著斧子向誰行禮。

曹操這個勸酒的內涵如果用我們今天的理解來解讀的話,潛臺詞應該會是是:“你喝不喝?不喝爺爺砍了你”。所以不管是勸酒、還是酒桌規矩禮儀,其實很早就有了,而且花樣比我們現在的還要多。

看看項羽和曹操是如何勸人喝酒的?古代飲酒文化一窺!

三、酒文化淺談

酒文化在古代其實代表的是規矩和禮儀,《禮記·曲禮》記載:“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講的就是尊卑有序、表達等級的理念。

而且那時候連主客關係、物品擺放也已經有講究了。古時候講究的是,在酒桌上,將最重要的“儲酒器”面向領導。《禮記·玉藻》說 “唯君面尊”就是這個意思。這些酒桌文化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現在社會中依然會有這些規矩的縮影。

那麼這些酒文化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需要繼承嗎?酒桌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小縮影,小酒瓶認為這些酒文化中尊敬長輩、有禮節、有規矩的方面我們當然要發揚,對於其中糟粕的部分我們應該摒棄的。當然即使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勸酒也要適度,對於那些惡意勸酒,我們也要勇敢的拒絕。

其實飲酒本來就是一件讓人放鬆的事情,只是有時候飲酒的人賦予了他太多的利益或一些目的才讓這件事變的複雜起來,

願各位酒友都能與美酒相伴,最後提醒大家:適量飲酒,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