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吻:大批遊客正在危及印度泰姬陵

死亡之吻:大批遊客正在危及印度泰姬陵

記者探訪: 8月25日,星期六,早上8點。泰姬陵東門外,一片陰沉沉的場景,天氣倒是涼爽宜人,這裡今天出奇的安靜: 沒有旅遊排隊,沒有扭打,沒有遊客暈倒,沒有“下地獄般”的經歷。

一個穿便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檢票,問他為什麼不穿制服呢? 何時啟用電子票, 遊客要在3小時內離開­泰姬陵嗎? 結果,他給你一個蔑視的眼神。

在泰姬陵裡面,遊客們在莫臥兒上玩"漂流",拿著自拍杆在嬉鬧,還有把腳伸進噴泉裡的。

一位來自非洲共和國的貴賓在大理石平臺上獨領風騷,對著多臺攝像機微笑,而手持步槍的印度士兵則把人群都轟開為其讓道。他只是一位小VIP貴賓,所以泰姬陵今天對平民不會關閉。

8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點。一名日本遊客遭到了野生猴子的襲擊。數百隻野生猴子對遊客造成威脅,它們在公園裡嬉戲、搶奪遊客的東西、尋找食物、在泰姬陵上大小便、咬人或用爪子抓人。

誰該負責遊客和泰姬陵的安全? 中央工業安全部隊(CISF)和北方邦旅遊警察都聲稱他們對這起事件一無所知。

8月28日,星期二下午2點。印度考古勘探局(ASI)和印度考古研究所(CISF)的成員在泰姬陵陵墓附近發生了衝突,可謂是讓遊客們一飽了眼福。

最近,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成為爭論的焦點。照片中,一名ASI僱員揮舞著手電筒,照向密室裡的珍寶,展示給一名外國人,然後再向他收錢——這是一種應受到懲罰的犯罪行為。

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指責,和關於誰應該對此負責,以及又是誰洩露了視頻的爭論之後,ASI的員工們決定退出當天的工作。

2006年至2009年,泰姬陵的遊客數量保持穩定,在204萬至258萬之間。在此之後,2010- 2011年,遊客數量急劇增長,從408萬增長到460萬。2012年,遊客數量再次從523萬躍升至2017年的560萬。

沙賈汗建造他的宮殿不是為了讓它失去價值。宮廷歷史學家穆罕默德•阿明•卡茲維尼在17世紀30年代寫道,這“增加了全人類的驚訝”。泰姬陵有集市、客棧和商隊供普通遊客使用,還有甜食供皇室賓客使用,顯然這也是為遊客設計的。只是皇帝沒有預見到的是,在橫跨了四個世紀之後,進入了美麗的新世界: 帶來了大量的休閒旅遊,而現代遊客又渴望其情感得到實際的滿足和真實的體驗。

兩者之間的動態緊張關係是泰姬陵如今面臨的一個關鍵威脅的核心所在: 對泰姬陵失控的愛會成為它的死亡之吻嗎?

ASI和CISF出現的內部衝突、管理混亂以及無法應對遊客湧入的情況下,這個國家的標誌性建築和遊客們開始體驗泰姬陵的浪漫,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泰姬陵顯然是為遊客而設計的。沙賈汗(Shah Jahan)可能沒有預見到的是,現代休閒旅行進入美麗新世界的場景來的如此猛烈。

死亡之吻:大批遊客正在危及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能接納多少旅遊專家們擔心。

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全世界展開。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全球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如今旅遊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在印度, 這種流動趨勢將以數百萬旅遊者的身份出現了: “新中產階級”, 印度將近一半的人口(6億)和消費能力的每人每天10美元, 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

“過度旅遊”是困擾世界的難題,即痛苦有時甚至恐懼: 這個新詞代表了在缺乏可持續性政策框架的情況下,旅遊的負面影響對熱門目的地構成潛在威脅。比如在柬埔寨,吳哥窟的古廟有沉沒的危險,因為有200萬遊客爬過高棉的石雕。從中國到西班牙,再到意大利,世界遺產都被人們愛得要死。建築師、城市規劃師、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A.G.K. Menon指出:“大規模的旅遊會摧毀那些極度吸引遊客到某個景點的精華。”“如果不加考慮地發展,旅遊業可能就是一股破壞性的力量。”大批遊客的湧入破壞了沙賈汗和他的皇后最後的和平安息之地。

死亡之吻:大批遊客正在危及印度泰姬陵

大批遊客的湧入破壞了沙賈汗和他的皇后最後的和平安息之地。

一個痛苦的幽靈籠罩著泰姬陵: “要想恢復泰姬陵,我們就得把它關閉。” 這勢必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會引起恐懼的顫抖。

當遊客離開泰姬陵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髒兮兮的塑料桶和一個拖把,靠近一位皇帝和他深愛的皇后的最後安息之地: 這是對印度歷史上最著名的唯美主義者的致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