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報人談新聞采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爲快

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有一個對新聞事件進行文字組織的問題。如何把握新聞寫作的精髓,掌握其基本規律,快速上手上路,這是每個媒體人和寫手所共同關心的。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通訊員培訓地選在山城水都,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劉洪進攝

2018年8月9日,“三峽民俗網開播暨宜昌民協通訊員高級培訓班開班”活動,在湖北宜都市高壩洲鎮——宜昌山城水都大飯店舉行。

知深老報人熊慶文,在培訓班上講授了《新聞採寫一二三》的課,50多名學員為老報人精彩而簡短的講座而喝彩。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資深媒體人熊慶文講課中。劉洪進攝

熊慶文,是湖北三峽日報原總編輯、國家二級高級編輯、宜昌市民協原主席。出版過多部新聞專著,帶領其團隊在全國創造過多項報業新聞、宜昌民間文藝的高峰。現分享熊慶文的講課內容(簡潔版),希望能給媒體和寫手帶來啟示:

《新聞採寫一二三》

熊慶文

談起新聞寫作,大家都不陌生,有關新聞寫作的書刊,到處都是。但是,要寫好新聞,光靠書本還不行,還得在實踐中提升。今天,是宜昌市民協獨立門戶網站——三峽民俗網開播的日子,我想,簡單談談新聞採寫的基本要領,為方便大家記憶,就說個一二三。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山城水都,清江的掌上明珠,宜昌民協通訊員採風地。劉洪進攝

先說“一”

熱愛,是最好的教師

寫新聞,首先要熱愛。什麼叫熱?就是發燒,不是三十幾度,是四十幾度,五十幾度。我們做任何一項工作,只有熱愛,才容易出成果。

我們要把新聞寫作,當成一種享受。寫新聞,要像談戀愛一樣,像追求心上人一樣那麼專心,熱烈,達到了這個程度,你說新聞寫不好,那才是怪事。

我們寫新聞,要像追求情人、要像打麻將,有那麼大的癮。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寫打麻將的人有“十不怕”:不怕冷,不怕熱,不怕餓,不怕沒得錢......一直追求輸贏,一刻不放鬆,堅持到底。為什麼呢,上癮了。如果寫新聞能上癮,有這種熱度,必成大師也。

其實,新聞,不只是新聞工作者的事,當個領導,你也要懂些新聞,要會寫材料要會說,不能只靠別人寫好後,你直照著念,那意思不大。不管是誰,都應懂點新聞學,還是大有用處的。這對幫助學習理論、瞭解時事、增強公交等,都有益處。

今天辦這個培訓班,很有好處,通過學習,可提升自己,通過學習,可增加熱度。

我們新中國的三代領導人,都是傑出的新聞工作者,當然,我們不是說在坐的各位個個要去當領袖。我是說,我們每個新聞工作者,每個基層通訊員,都就把新聞採寫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寫新聞採寫當作一種享受,當著一種愛好。學習很重要,愛好更重要。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宜昌民協通訊員高級班培訓現場。劉洪進攝

再說“二”。

就是抓好新聞採寫的兩個最重要的點。

一是新。新聞姓新,書上寫來寫去,總結起來,也就是新人新事新思想。也就是對新近發生的變動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就是要“喜新厭舊”。講社會道德,做人不能喜新厭舊,但是做新聞,你就要學會喜新厭舊,新聞喜歡“換老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一反常態,新人新事新思想,才是新聞。

二是實。新聞不是小說與詩歌,小說和詩歌,你可以加工,但寫新聞,是不能加工的,必須按照事實去寫。報道,就是通過新聞傳播的手段發佈出來。沒有經過媒體平臺發佈的,就不是新聞,只能算日記和採訪資料。

簡單地說,事實,是新聞的根本。沒得這個事,也就不用做新聞了。新聞的依據,是時間。前年的事,向前年的事,不構成新聞,它應該是剛才的事。記住,新聞永遠姓“新”。

新聞,是比出來的。

如何比?要比兩個東西:一是前所未有的。書上叫“第一個”,凡是“第一個”,肯定是新聞,劃分第一的標準,要有時空的概念,在時間上,空間上又有區分;

另一個是比變動。沒有那麼多個第一個,第二個,我們就講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增加。新聞都是比出來的,寫新聞的能力與水平就在於誰會比。

寫新聞,要善於產生聯想,由此及彼,生髮聯想。真正想寫新聞的人,有寫不完的稿子,思想一放開,就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參加培訓授課老師和學員在宜昌山城水都合影。劉洪進攝

再說“三”

就是在具寫作時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寫完整。新聞要素要全,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果(5個W)都應有所交待。特別是主題(重要)內容,要重點去寫。

過去,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抗洪的稿件,有的稿件,羅列的到抗洪一線的領導職務及名單佔了大部分,真正的抗洪事實卻一筆帶過,抗洪成了某些領導幹部指手劃腳的表演。

寫每一篇新聞,都一定要弄清楚,什麼是重心,什麼是最重要的,凡重要的,反是映主題的,一定要寫細寫深寫足。就如吃糖包子,不能只吃點皮,我們一定要吃到糖。

二是要抓特點。抓特點,就是選角度。要多從百姓的角度、生活的角度,以小見大,用細節打動人。

長陽有篇新聞,題目是《包穀種在縣長懷裡發芽》,講的時任縣長譚徽在,為了解包穀種的發芽率,在種子公司抓了100粒包穀種,浸溼後用塑料袋裝好放在胸口加溫,最後,發現這100粒種子發芽98粒。這個事,口子選得很小,角度選得很好,並不是說從縣長如何重視農業,而是用包穀種在縣長懷中發芽這件小事,這些細節,反應了縣官情繫農民的事實。

三是活標題。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標題活,新聞活。

要把最重要、最新穎、最感人的東西寫進標題,讓人一看就能記住,一看標題,就願意往下看。

老報人談新聞採寫一二三,句句都是“精肉”,媒體寫手先讀為快

宜昌山城水都草地夜景。劉洪進攝

錄音整理:文冰 配圖及編審:劉洪進

2018年8月23日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