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2005年8月26日,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上,李宇春獲得了該年度總冠軍,並登上同年的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對於這一現象級事件,當年很多男性觀眾,都在不解的問,為什麼是她呢?

要知道,李宇春並不符合廣大中國男性的審美,倒是當年的季軍獲得者張靚穎在總決賽中最被看好,因為她靚麗的外形最符合廣大中國男性的審美。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那個比較中性,甚至男性化的春哥奪冠。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之所以是春哥奪冠,這要從當時冠軍的評價機制說起,當時的評分,場外觀眾的短信投票數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春哥的玉米們,在這場角逐中,不計代價的助力自己的偶像拿到冠軍。據統計,當時李宇春獲得總票數3528308。有統計估計,以每個觀眾限投15票的極限計算,至少有23萬多人在場外投了李宇春的票。周筆暢則有21萬多人支持,第三名的張靚穎,9萬多人。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而眾所周知,玉米們主要是女生組成的,有些女粉絲喜歡春哥到了入迷的程度,從貼吧,到QQ群,到現場助威,場下拉票,都是不遺餘力的出錢出力,甚至有的集體辭職全力以赴為了春哥的勝利而努力。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最近娘炮一詞進入了全國觀眾的視野,特別是在央視《開學第一課》的催化下,更是引起了全國性的批判。甚至還驚動了《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娘化”現象危害社會和未成年人。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為什麼中國的男星越來越娘呢?其實從13年前春哥奪冠,我們就能找出答案來。當年春哥的玉米粉們,那可是實力超群,因為春哥那

幾百萬張投票的背後,少不了金錢的支撐,一如美國總統大選一樣,只是沒有那麼激烈,也不需要那麼多錢罷了。在這裡,粉絲的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了自己的偶像能否奪冠。春哥當年能奪冠,說明瞭春哥的粉絲多,當然春哥的玉米們幾乎全是清一色的女性,可見春哥這個“假爺們”當時在女性朋友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當然,女性朋友喜歡春哥這個中性化,或者說男性化的“假小子”,應該來說也算合情合理,畢竟異性相吸。當然張靚穎也有很多男性粉絲的,只是她的粉絲數量不多,或者投入的財力不夠吧。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13
年前的中國,半邊天們的消費潛力是有多麼巨大。


難怪網上有個段子說,馬爸爸是靠賺女人錢成為首富的,馬爸爸也有個頭銜是世界婦聯主席,這也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剁手娘們支持淘寶,支持雙十一,恐怕馬雲想問鼎首富的時間還要往後面再延後好多年。


當然段子歸段子,但是我國女性經濟實力的上升,消費能力的提升確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女性朋友在我國擴大內需,從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與中國女性在家普遍是“家裡領導”,掌握財政大權有關,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女性在職場上越來越能獨當一面,甚至巾幗不讓鬚眉,經濟越來越獨立。

因此她們能夠不依附男性來生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開始提升,自然就開始關注起年輕貌美的小鮮肉來。簡言之,就是溫飽思淫慾,她們也開始消費“男色”起來。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當然,對於“男色”的渴望,並不是今天才開始,在中國古代,帥哥一直就很受追捧。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帥哥是潘安,他的形象是“美姿儀”,就是花樣美男一枚。他在一次出行中,引來無數婦女的追捧,以至於他出行的車子被瓜果塞滿。


自此以後,貌如潘安就成為中國帥哥的形容詞,這在很多古代書籍裡都能找到例子。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中國的評書裡有個現象,充當顏值擔當的,一直是一種叫做“白袍小將”的角色。

這樣的白袍小將,一般是銀甲銀盔,騎白馬,使爛銀槍,他們的長相都是一個媽生的“唇如塗丹,面如傅粉”,一律是唇紅齒白的小鮮肉形象。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所以說,其實中國人的審美一直沒有變過,從來都是花樣美男。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美男和美女一樣都是中國人的大愛,只是之前中國女性的經濟地位並不獨立,而現在隨著中國女性經濟地位的獨立,女性消費“男色”,為自己的心中的花樣美男買單就有了更大的市場潛力。娛樂圈裡那些資本大佬們自然能夠很敏銳的嗅到這一趨勢的變化。於是便有了各種“男色”的生產工廠,如《偶像練習生》等。


喜歡美,追求美,並沒有錯。


現在的老戲骨,影帝,很多人年輕時都是小鮮肉,都有自己俊美的一面,甚至陰柔美的一面。唐國強、梁朝偉、自不用說。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就連李連杰女扮男裝起來,都會讓人覺得分外嫵媚,雌雄難辨。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更不用說聲音和外形“國色天香”的李玉剛。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但是唐國強老師,或者梁影帝,年輕時卻並沒有人用“娘炮”這個詞來形容他們,頂多也就是“奶油小生”,不是說“娘炮”這個詞當年的人不會用,而是因為唐國強、梁朝偉他們真的都是很敬業、很合格的演員。


1979年,二十多歲的唐國強就因為在《小花》中出色的表演,拿了文化部的優秀青年創作獎、“電視十佳演員”、“金鷹”最佳男主角。


1994年,22歲的梁朝偉便憑藉電影《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李連杰則是中國的功夫皇帝,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第三個打入好萊塢一線巨星之列的內地演員。


李玉剛,則是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他的表演方式融合了中國民族藝術、將傳統戲曲和歌劇等藝術元素結合為一體。原創大型歌舞詩劇並進行全球巡演,將中國的歌舞劇搬到了紐約的舞臺。


正式由於這些成績,所以,他們並沒有被叫做“娘炮”,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很高,也很尊重。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而今天很多小鮮肉被人戲稱為“娘炮”,那是因為這些小鮮肉沒有演技沒有唱功更沒有功夫,他們靠著,也只是靠著自己的女性化柔美的外貌來吸引大量女性粉絲,這些明星既不是演員,也不是歌手,他們可以稱得上是純粹的 “男色”。而且,這些“男色”似乎正好順應了

女性經濟地位的獨立和不斷上升的趨勢,相當於是天時地利人和,於是便大行其道。


並且,在娛樂圈裡,還有很多靠著“男色”上位的明星,火了好幾年了,代表作卻一部都沒有,還開始耍大牌。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演戲找替身、臺詞也不念,直接數數,就等後期配音配上去,眼神交流、對手戲,統統無視。


對於他們來說,有沒有才華不重要,有“色相”就行,這樣下來,怎麼不被人唾罵為“娘炮”,評價又怎麼會好呢?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這可能不是歧視的問題,說到底,人們所鄙夷的,不是柔美的外表,而是好看的皮囊下沒有演技、沒有唱功,對自己職業沒有最起碼的尊重,把自己的外貌當成消費品,佔據了大量的資源,領著鉅額的報酬的那樣的一些人。


當然由於社會戾氣的原因,不排除某些花樣美男本身是很努力,很上進的提升自己的演技和唱功,但是卻被“誤傷”的。


從13年前的春哥奪冠,到今天的“娘炮”的爭議,其實是一脈相承,它折射出當下我國女性經濟地位和獨立性提升,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是國家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表現,同時也折射出當下娛樂圈的一些亂象,以及人們對於整治這種亂象的期盼。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從“李宇春奪冠”到“娘炮”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