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2014年至今,以取消奧數等高考加分項、限制高校自主招生為標誌的新一輪“教育公平”大潮,在2020年後可能讓位於人才評價選拔的效率主流,以克服“唯分數”的教育評價體系。這是中國高考改革以來,效率與公平博弈過程中的又一次反覆!


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2018年9月10日—11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有一條反映會議精神的“金句”震動了中國教育界。

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五唯”頑疾既有針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有面向教師的評估標準,一針見血,言簡意賅。

業界人士猜測,如此激烈的措辭,是否意味著當前推行的北京新高考模式會有方向性調整呢?

繼浙江、上海之後,新高考模式將在2020年正式登陸北京,而相關政策已在2018年9月新一屆高一開學後逐步實施。

“北京模式”不會是試點,而是新高考常態化的標誌,並將向全國推廣。


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幾乎每個關心北京新高考的業內外人士都注意到“綜合素質評價”,即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

引發爭議的原因顯而易見,這5個方面的素質考量帶有相當程度的主觀色彩。

前一階段,北京市教委公開表示,綜合素質評價不是普遍適用,而且只是探索從“選分”到“選人”的一個小規模的試點項目。

也就是說,從“選分”到“選人”是打破“唯分數”壁壘的試點。

既然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堅決克服“唯分數”的教育評價指揮棒,是否意味著2020年開始的北京高考及全國高考將增加主觀評價的比重?

這是中國高考改革以來,效率與公平博弈過程中的又一次反覆!


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2014年至今,以取消奧數等高考加分項、限制高校自主招生為標誌的新一輪“教育公平”大潮,在2020年後可能讓位於人才評價、選拔的效率主流。

所謂效率,是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也就是從“唯分數”到“綜合素質”。

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麼呢?

令人玩味的是,2020年是中國扶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按照頂層設計,這一年,中國將基本消除貧困。絕對貧困的消失,使中國社會公平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釋放。

而追求教育公平的結果是高考升學率的空前提高。2011年以來,每年近千萬的中國考生中,70%都能升入大學,接受正規高等教育已經向大眾化方向發展。


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在這種背景下,優秀人才的選拔仍然是高考獨木橋的一元模式,顯得過於刻板、機械、甚至浪費時間。

針對高考的準備期,著名學者易中天教授曾評論說,用一年的時間備考,非常浪費,使高中階段實際上變成了兩年。

由此看,提升效率的壓力顯得更為突出,“北京模式”的五類綜合素質不會僅僅停留在“試點”階段,遲早要成為高考錄取中的重要尺度。

需要指出的是,現階段教育公平的矛盾逐漸轉移到名校錄取的競爭環節中。而北京新高考的設計,明顯偏重精英選拔效率,這似乎符合全國教育大會的最新精神。

“北京模式”的風險在於,綜合素質分數的“水分”會影響新高考框架內,精英學生選拔的公平度。

2020年高考,“死讀書—得高分—進名校”的護身符還管用嗎?


全國教育大會影響北京新高考改革走勢?2020年高考怎麼辦?

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尚德在線教育海外合作高級總監,資深自媒體人,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