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基金募資難,美元基金再崛起?LP:中國投資市場還需沉澱

人民幣基金募資難,美元基金再崛起?LP:中國投資市場還需沉澱

編者按:GP募資難、項目融資難、投資“沒有大風口”……2018年,VC/PE不切實際的瘋狂變少了,但腳踏實地的開拓與探索還在繼續。投中網獨家策劃“LP巡禮”系列專題,梳理投資轉折點上的LP投資策略、VC/PE破局之道。

LP檔案

機構名稱:熠美投資

機構歷史:海外30年,中國18年曆史(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

管理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和80億人民幣

代表案例:軟銀、德同、君聯、紀源、春華、沸點等

業績回報:投資海外超280支基金、中國市場超80支基金,覆蓋海外企業超2000家,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內企業超500家,如百度、360、攜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Ripple等,曾連續10年實現年化淨收益率46%

人民幣基金募資難,美元基金再崛起?LP:中國投資市場還需沉澱

最近,作為多幣種FOF的管理者,熠美投資合夥人胡煥瑞對熠美人民幣基金及其所投GP的期待是:保持更加謹慎的投資態度。“錢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希望GP能夠自律,不要盲目擴大規模”,他說。

2018年,在資產新規、去槓桿和中美貿易戰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人民幣基金陷入募資困境。應對經濟下行週期的市場困境,熠美計劃調整不同貨幣、不同市場之間的資產配置策略:美元資產、海外資產配置更積極主動一些,而人民幣資產和境內資產在市場中的配置相對更加穩健些。

這和八年前熠美初次試水管理人民幣基金時的局面有些不同。2010年,美元基金仍處在次貸危機的陰影中,人民幣基金卻在創業板“創富神話”的激勵下快速成長。投資人都想爭取能夠儘早進入IPO的項目,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在資產端的爭奪日漸激烈。很快,人民幣基金的募資和投資規模超過了美元基金。

正是在那時候,熠美決定在中國市場“兩條腿走路”,做雙幣種FOF。此前,熠美管理的都是美元基金。這家有著30年曆史的FOF,主打全球另類投資市場,並於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參與投資GP和直投項目。

2010年,熠美在公開競標中勝出,管理上海市閔行區的第一支引導基金,規模5億元。它和閔行區引導基金的合作模式,在當時稱得上首屈一指——熠美是第一家管理政府引導基金的全球性投資機構,這支基金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投資決策,只通過理事會監督資金安全及政策指導。熠美和軟銀中國、君聯、起點創投等9家機構簽訂了合約,而這些GP也不需要直接和政府打交道。

目前,這支基金的已退出投資回報近5.5倍,為當地稅收貢獻了13.4億元,得到當地政府乃至中央的認可。在此基礎上,熠美又繼續與閔行區政府合作了兩期引導基金,分別是2013年規模10億元的第二期和2018年規模20億元的第三期。

這些年,中國業務在熠美的全球配置中佔比大致在10%-15%。對於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時而攜手並進、時而爭當上遊的場面,熠美再熟悉不過了。2000年,中國市場只有美元基金開疆拓土;2006年,人民幣基金開始興起,而爆發於2014、2015年前後的“雙創”熱潮,一下子讓人民幣基金的募資變得格外火熱,新VC遍地,可以說是“雨後春筍”。

胡煥瑞覺得,大量的資本流入,促成了過去四五年人民幣基金的非理性繁榮。尤其是在這幾年“中國式”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所有項目的估值都過高,甚至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倒掛。接下來,VC機構勢必會迎來一輪洗牌,只有頭部的優質機構才能在市場中活得更加長久。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

投資的本質是認知變現

源於修為、貴在定力、難在自律

今年,熠美在中國市場採取的是“穩健”策略: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放緩擴張的步伐。胡煥瑞表示,作為合格的LP,熠美會堅守,不會從市場撤出。待幾年後市場迴歸理性,熠美會更積極地拓展。如果LP此時撤出了,想要再回來時將沒有立足之地。

“這一輪募資難很正常,在任何資本市場募資都不容易,近幾年,大量資本湧入,募資在中國市場看似變得容易了。但現在看,市場底部的一些投資機構勢必會被淘汰掉。VC行業、特別是人民幣基金的重估和出清,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都會是一件好事。”

“投資是對世界的認知變現,源於修為、貴在定力、難在自律”,胡煥瑞說,好的投資人,很多時候需要做出與市場趨勢相反的決策,這是反人性的,需要對世界有極其深刻的洞察,“考驗修為,考驗定力,沒有十年八年的沉澱是不可能成型的,沒有捷徑”。

三十年的全球經驗,讓熠美經歷了多個經濟週期的起伏,也見證了不同時期的“起落興衰”。熠美沉澱下來的,是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在行業中不斷沉澱的“修為和定力”,和在不同的市場環境對“修為和定力”的堅持。這也是熠美之所以能夠做到十年年化收益率46%的原因。

熠美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策略和原則延續全球標準:70%的資本投給子基金,只投top performance(市場上回報前10%)的基金。“我們內部的標準是子基金的回報至少在3倍以上,但是做到這點並不容易”,胡煥瑞說到,“專注、專業、勤奮和堅持是這個行業能夠基業長青的不二法門”。

在具體執行層面,熠美還有一個非常苛刻的標準——1%的篩選率。看100個項目只投1個,對GP的核心合夥人做至少15個背景調查。“這個行業變化很快,必須要看足夠多的基金並做足盡調,才能真正做到全面瞭解一個基金”,胡煥瑞解釋說。

在盡調過程中,熠美看重的是GP的自身能力是否能夠支持、且持續產生一流回報。“有的基金投100個項目中1個,可能會有很高的回報,但我們要的不是這種瞎貓碰到死耗子式的回報。”熠美有近30%的資金會佈局老兵出來做的first-time fund(新基金)。根據過往經驗,這樣的新基金更有可能出業績。

除了投給子基金的70%的資金,熠美另有30%的資金會配到跟投項目中。熠美對跟投項目的要求更高些:要有5倍以上回報。而熠美在直投業務上的投資策略是:只投自己熟悉的行業:TMT、大健康、大消費;只投資金認可的、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的GP的項目;跟GP同輪投資,主動投資,基金參與到後續的服務中。熠美投資團隊的成員,大都為直投出身,能夠深入瞭解項目,真正做到優中選優。

當然,VC是“快速發展、動感很強”的行業,FOF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投資組合。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能夠做到十期、二十期的VC都很少。從2014、2015年至今,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正在逐漸發展,從平臺化投資到投資行業精細化分工再到發掘局部行業機會,投資機構變得越來越專業。但熠美評價好GP的標準不會變化: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專注、持續地幹一件事,最終有希望成為百年老店。

各行各業的回報最後會趨同

看清商業本質,尊重行業規律,長線佈局

熠美的策略和路徑看上去有些學院派,這源於幾個經濟週期的考驗、沉澱和積累下的經驗,同時也和它的出資人結構有著緊密關係。大學基金會、美國加州公務員養老基金、荷蘭公務員養老基金,還有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古老歐洲家族的家族辦公室,以及中國的政府引導基金、部分民資家族和保險公司等出資人,都需要一個相對嚴謹的資產配置模型,來實現抗週期的穩定回報。熠美投資在美國持有的項目,有的時間長達26年,回報在300倍以上。

“有一個長期配置的心態比較重要”,胡煥瑞說,熠美在前期會做非常細緻的模型,從投資策略、產品配置到現金流週期都囊括其中。通過模型,熠美可以瞭解到未來幾年的投資回報曲線,再根據客戶委託的具體資金狀況,每季度對各個變量做平衡調整。

在中國市場,熠美延續了美元基金在全球市場一以貫之的行業佈局邏輯:重點投資TMT、醫療、新消費。這三個領域,在基金投資配比中各佔三成。此外,還有一些新興但卻屬於剛需的行業,例如教育行業、智能製造業,熠美也在關注。

但無論投資什麼項目、什麼行業,胡煥瑞都相信一條基本的經濟學規律:所有行業的回報,最終一定是趨同的。這條定律由金融的自由流動屬性決定。供需的天平左右擺動,大家的錢充分流動起來,各行業間的利潤差就會被逐漸攤平。

回顧中美兩國VC行業的發展歷程,能夠為這條定律找到註解。美國市場有自然的成長過程。最初少數的幾個風投家,通過幾年的積累慢慢做出點成績,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人才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任何新人的進入都不容易。三十年前,黑石集團從四十萬美元起家,經過市場的歷練和認可才存活下來,越做越大。

中國恰恰相反。風投對中國市場來說是個舶來品,2000年初只有美元基金在活躍,人民幣基金隨著創業板開放才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讓很多人賺到了錢。但此後,各類資本大潮的衝擊很快填平了投資收益甚至產生溢出效應,造成了當前的局面。

基於此,熠美不會投資“賭大勢、追風口”的企業,而是考察市場規律,理清項目本質,做長線佈局、長期投資。早在2015年投中集團舉辦的“全球LP-GP交易博覽會上”,熠美投資管理合夥人葉慶就曾表示,“獨角獸太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在硅谷,一個項目融資到C輪、D輪的時候,投資人反而會變得警覺。“A輪投資人可能賺錢,但到了後期,可能會套在裡面很難出來。”

胡煥瑞補充道,近兩年,資本市場錢多、好項目少的局面,一度讓不少明星項目獲得很高的估值,但這背後也不乏攪局者刻意抬高價格。“估值高的企業,成長性未必好。對理性的投資人來說,這樣的項目要謹慎出手。”

此外,熠美在投資時,也不會賭項目是否會被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巨頭接盤。有些項目在互聯網巨頭的戰略佈局中會起到關鍵性作用,但如果企業自身能力、成長性及市場空間有限,獨立發展時就會缺少競爭能力。這對於講求投資回報率的投資機構來說,風險太大了。

熠美相信,機構投資人還是要專注高成長性的企業。無論大環境是好是壞,好企業都會存在。即便IPO收緊,退出節奏變得慢一些,這些好企業本質上也不會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