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的管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陰性症狀指正常功能如動機或興趣的減弱,或表達功能的受損,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陰性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而繼發性陰性症狀的原因包括:陽性症狀如評論性幻聽、關係妄想導致的社交回避;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中出現錐體外系反應(EPS)、遲發性運動障礙(TD),影響情感表達;抑鬱症狀(精神分裂症後抑鬱、抗精神病藥所致的抑鬱);環境因素(住院治療相對隔離)等。

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與功能預後不良有關,並給患者及其家庭、健康護理系統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儘管大部分精神科專家對陰性症狀的定義非常瞭解,但仍有一部分醫師對正確鑑別陰性症狀以及它的治療和管理存在不確定性。在此,我們從新近發表於《柳葉刀 · 精神病學》及《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權威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出發,圍繞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部分進展簡述如下:

陰性症狀的社會心理治療方法包括個體心理,心理教育、家庭干預措施。迄今為止,被研究最多的是社會技能訓練(social skill training, SST)。一篇綜述和一篇meta分析已經發現SST優於其他干預措施,但所納入的研究具有一些方法學侷限性,包括樣本量小、陰性症狀評估未標準化以及隨訪時間短。

家庭干預,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治療如心理教育、交流培訓、行為問題解決、危機管理聯用,在陰性症狀的治療中也已經初見成效。然而,家庭干預的類型呈現高度異質性,導致研究結果的解讀較為複雜。

應用於精神分裂症時,認知行為療法(CBT)最初是為治療陽性症狀而開發的,聚焦於陰性症狀的研究相對較少。有兩篇meta分析將陰性症狀的改善作為次要結局指標,結果顯示CBT具有顯著療效。然而一篇針對不同社會心理干預措施的頭對頭比較表明,SST在治療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方面更有優勢,而非其他社會心理干預措施。

人與人之間,64%-72%的交流是非語言的交流。整合團體藝術和團體繪畫、音樂治療、身體取向心理治療等語言及非語言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症治療中的應用值得期待。當我們運用繪畫、色彩、音樂、舞動等技術和身心結合,通過圖像、音樂、舞蹈等媒介,聚焦於更安全、更多維度地發掘自身資源,有望更有效地整合患者的情感、認知、身心和社會性,從而更好地改善陰性症狀。

然而,現有證據仍存在衝突,仍需設計精良的高質量研究進一步加以探討。

多巴胺激動劑和多巴胺拮抗劑

一項發表於2015年的Meta分析顯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與五羥色胺平衡拮抗劑具有顯著的陰性症狀改善作用。相比D2受體,這些藥物對5-HT2受體具有相對更高的親和力,有助於減少D2受體拮抗帶來的不良反應。大鼠模型顯示,對D2受體的拮抗本身就可以引起陰性症狀。氯氮平被證明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治療有效,但似乎對原發性陰性症狀無效。

另一項發表於2017年的meta分析共納入了167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包括28 102名患者。結果顯示,對陰性症狀改善較好的藥物依次為布南色林、奧氮平、阿塞那平、利培酮等,其中布南色林對陰性症狀改善的效應值SMD為0.47,奧氮平為0.46,如圖1。然而,相比於陽性症狀(SMD 0.45),抗精神病藥整體針對陰性症狀(SMD 0.35)的效應值相對較低。

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的管理

圖1 抗精神病藥針對陰性症狀的效應值分析

(Leucht S, et al. 2017)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哌醋甲酯、安非他酮或有助於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同時不會惡化陽性症狀。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這一結果。

5-HT和NE能藥物

一篇包含23個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評估了不同類型5-HT能和NE能藥物對於陰性症狀的療效。結果表明,這些藥物聯合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療效優於安慰劑。然而,這些研究存在一些侷限,如抑鬱症狀並非排除標準,導致陰性症狀的改善並不可靠。

穀氨酸能藥物

一些研究顯示,針對穀氨酸傳遞的突觸前和突觸後機制可能對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有改善。據最近一篇meta分析報道,D-serine,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sarcosine(也稱為N-甲基甘氨酸)聯合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改善陰性症狀,穀氨酸能藥物有望作為增效劑使用。

結論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與康復以改善和消除症狀、提高心理功能、恢復社會功能為目的。由於精神和心理活動、精神結構以及精神障礙成因具有複雜性與深刻性的特點,精神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技術必須是多維度和多樣性的:語言和非語言、藥物和非藥物、身體和心理相結合。

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的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1. Galderisi S, Mucci A, Buchanan RW, et al.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new developments and unanswered research questions. Lancet Psychiatry. 2018 Aug;5(8):664-677. doi: 10.1016/S2215-0366(18)30050-6. Epub 2018 Mar 27.

2. Leucht S, Leucht C, Huhn M, et al. Sixty Years of Placebo-Controlled Antipsychotic Drug Trials in Acute Schizophrenia: Systematic Review, Bayesian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Efficacy Predictors. Am J Psychiatry. 2017 Oct 1;174(10):927-942. doi: 10.1176/appi.ajp.2017.16121358. Epub 2017 May 25.

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