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爲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生活中最便捷的遠距離物品傳遞最便捷的方式應該就是快遞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網購,朋友之間禮物的互贈,老家的土特產等等,都有可能是通過快遞賴實現的。快遞,是因為其便捷性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平時,總是能看到大大小小快遞員騎著三輪車在小區和商業街之間穿梭,是他們完成了快遞的最後一步——送達客戶手中。而這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步在現在的條件下,智能由人工來完成,機器參與的成分非常少。而就是這最後一步,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的矛盾乃至在矛盾一次次地發生中,我們也能看到人性。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我們先來說說這些矛盾吧。快遞員和客戶之間關係的變化是和快遞的發展掛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快遞剛剛開始的時候,業務量少,快遞員們謹記“當面簽收”的準則,人們對於快遞接收的還不多,甚至會有點稀奇。於是,快遞員和客戶的關係可能是最好的狀態。而這個狀態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也一起流逝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飛速增加的客戶投訴,快遞員隨意擺放甚至亂扔快遞,客戶會讓快遞員帶垃圾或者搬運其他東西,不搬就會被投訴,快遞員在客戶家門口惡意貼帶有辱罵性質的紙條,客戶和快遞員對打,而在《快遞新規》已經實行了兩個多月的今天,“送貨不上門”依然是改變不了的“潛規則”。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信不信小編能用一句話總結上面所有矛盾的根源?那就是:快遞已經完全進入生活,進入得太多太快了!先說客戶。為什麼說快遞已經完全進入了生活?收快遞?太正常了!有網購習慣的,每天不收個一兩個快遞都覺得不對勁。我們對待任何一個自己相當熟悉或者經常經常接觸的行業,經常有人會用最隨意的態度區對待自己熟悉的事物,於是,快遞員送貨的理所當然演變成了很多其他的“理所當然”。幫忙搬運貨,幫忙帶垃圾下樓,有些小事經常會用一種你應該的語氣來說,於是變成了命令,於是變成了要求,不幫忙便投訴,服務不好便投訴,你服務是應該,你做其他服務也是應該,在我要求的時間內將我的東西送到也是應該的。畢竟,客戶投訴實在是太簡單了,就和網上買個東西動動手指一樣簡單。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再說快遞員,拿快遞卻看不到快遞員,這是常事。不經過通知或者提前得到許可就將快遞送到快遞服務站中,大件也是需要客戶到服務站去拿,送貨不上門已經是常事,運送過程中動作粗暴,甚至擅自打開客戶的快遞。快遞延誤超出正常時效,還有就是我們在收到快遞已經到達快遞存放點的時候,物流信息已經顯示被簽收了。“驗收“變成了查收。本可以驗貨或者拒收的快遞卻被簽收。有的快遞存放點快遞胡亂堆放,拿快遞需要自己翻找甚至找不到。等等。。。。還有甚者,故意洩露客戶信息給其他人,匿名辱罵投訴自己的客戶等等。。。這些看似吐槽,但是基本上常有快遞的人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為什麼會這樣,傳遞別人想要的東西應該被感謝,收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感到喜悅,但是這些都沒有。我們習慣了收快遞,快遞員也習慣了送快遞。我們先來說說快遞員的工資標準吧,快遞員工資計費的標準一般都是按照送貨量來計算,一般一件8角到一元不等。說個最實際的東西,每件快遞都送貨上門,估計快遞員每天的慫貨量會減少三分之二。作為客戶,我們在知道”客戶就是上帝”這一說法之後,我們卻將自己真的當成了上帝。快遞員的確是服務人員,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是低人一等。我們沒有資格向他們呼來喝去。我們在買東西排隊的時候會理解收銀員在忙需要等待,但是很多人卻抱著快遞員只服務於他一個人的心態。這裡面,其實是人性的冷漠和殘忍,我們會試著理解和我們對等的人,卻不會嘗試理解和我們看似不對等其實對等的人。快遞員的業務量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每年快遞的增長量也是我們不太瞭解的。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快遞員追求的是效率也就是送貨量,送貨量越高工資也就越高,能者多勞。但是在一些地方,客戶的一個電話詢問或者投訴會直接葬送一個快遞員一天甚至幾天的工資,快遞延誤,缺失,內件少或者丟失,直接的責任都是由快遞員來承擔。我我們承認快遞員的不易,但是不能理解快遞員將工作中的壓力分散給其他人。有研究表明,快遞員是社會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工作群體之一,而遭到投訴的快遞員受到二次投訴甚至投訴量增加的幾率要更大。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效率而去影響工作質量。更不能做一些有損客戶利益的事情。快遞本就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馬虎大意,囫圇了事是不能被允許的。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我們不能站在上帝視角去評判到底是客戶的錯還是快遞員的錯。很多人表示:快遞的發展機制是和當下的快遞發展現狀脫節的。意思是,快遞員需要去完成與自己能力根本不符的工作質量和數量。這些都是需要協調和不斷完善。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就像“快遞不上門“這一潛規則一樣,快遞不上門本身可能是不對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不上門去完成雙方之間的便利和保證送貨量的達成。而本文中矛盾的激發,其實都是雙方對自己利益的堅守,這本沒錯,但是如果利益交接的地方出現衝突,那解決的辦法是不是可以更加柔和一點或者變通一點。

從快遞裡面看到人心 明明都不想打 但是為什麼戰爭還在繼續?

就像我們無法評判愛狗人士和玉林狗肉商販之間的戰爭一樣,客戶和快遞員之間的矛盾,其實是人性最直接的表現。這樣的矛盾無法直接解決,也不是任何一方完全讓步可以解決的。小編覺得,這需要協調,需要一個更好的機制去完善這些或者弱化這些矛盾點。而在這個機制到來之前,我們只能期盼雙方多點理解和包容。這樣,我們甚至不用等待那個”完美的機制“了。

本文是小編單純的個人看法,大家對於客戶和快遞員之間的矛盾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評論區區告訴小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