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近段時間 ,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面對國際市場的中國製造,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有人認為,面對貿易摩擦、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素,中國製造正在喪失活力。真實情況究竟如何?《經濟半小時》記者在江蘇太倉進行了調查。 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成立於清朝光緒年間,有100多年曆史。然而現在車間裡滿是閒置的機器。就在一個月前,這裡還是一派熱鬧的生產景象。近年來,人員工資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再加上東南亞紡織業的衝擊,使行業競爭日益加劇。而與此同時,利泰的產品種類卻還停留在低端的棉布紗線,產品附加值越來越低,企業的效益也持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利泰紡織廠不得不逐步縮小生產規模。今年五月,又淘汰了30臺老舊織機,合併了兩個織造車間。今年七月,這個車間的五萬紗錠也全部關停。

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原廠房

李祥華在利泰紡織廠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告訴我們,利泰紡織生意最紅火的時候,產品遠銷到歐洲、東南亞、非洲,每年出口創匯超過1000萬美元。而如今,這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卻在連年遞減,工人也從三四千人流失到了不足1000人。在用工、原材料、環保、國際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壓力下,利泰這家百年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而太倉利泰紡織廠的變遷,是近年來,長三角一部分紡織化纖企業面臨發展困境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紡織化纖產業曾經佔據太倉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一,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而現在紡織化纖佔當地工業經濟的比例卻不到10%。很多企業或者關門或者搬遷,留存下來的紡織化纖企業,轉型升級更是迫在眉睫。

傳統紡織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呢?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從2015年開始,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開始在“一帶一路”沿線佈局,先後在新疆和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建設紡紗項目,目前已經有將近150萬紗錠投入生產。在新疆、烏茲別克斯坦投入生產,有著政策、資源、成本等多方面優勢。從太倉到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和烏茲別克斯坦建廠,並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新建的廠區已經實現了智能製造,而老廠區,也在尋找著新的發展定位。新廠區使用世界一流設備,產品在發展的同時進行創新,而太倉這邊則提供骨幹培訓和產品研發,與此同時,將太倉老廠區改造成歷史博物館。

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新廠房

騰挪轉換之間,利泰這個百年品牌重新煥發了活力。目前在太倉的老生產車間裡,每萬錠需要72名員工,而新疆的生產基地,採用了智能化的新設備之後,每萬錠僅需要8名員工。產品種類也從傳統的棉布紗線擴展到附加值更高的高端針織紗市場、色織市場、家紡市場、醫用衛材和個人護理市場。過去利泰的年產值雖然超過了十億元,但利潤率卻不足5%,而隨著新的生產基地陸續投入運營,預計在2018年年底,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將突破百億元,淨利潤率將提升到10%。距離利泰紡織廠不到三公里,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正在進行技術改造,一個月前剛剛安裝調試好的“機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進行自動落筒。

這套自動落筒裝置,一下子就花掉了300多萬元,這筆錢對這家傳統化纖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但是郭雨算過賬,如果所有生產線都安裝完成後,可以節約工人約20人,按人均工資每年8萬元計算,每年節約成本約160萬元。不僅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還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今年公司預計將有12條生產線投入運行。不僅如此,他們還花800多萬元投入了一套自動外檢和包裝的設備,原來熟練工的人工一小時打包四包,而自動包裝線可以一小時打包25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每年節約的人工和避免的損失算下來就將近200萬,對產品的包裝形象和包裝質量也有了顯著提升。

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車間

太倉工業升級換代 196條航線助力經濟發展

紡織化纖產業曾經是太倉市的支柱產業,佔到了這個城市工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是眼下,這些產業整體規模卻在不斷縮減。與此同時,資源消耗大、產出水平低、不符合安全和環保要求的落後產業也將被關停,太倉目前正在對化工企業進行專項治理行動,計劃在今年內關停、拆除68家化工企業。傳統產業在做減法,另有企業在異軍突起。

太倉駿偉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塑膠用品的企業,目前產品型號有大大小小500多種,主打產品是汽車門鎖核心部件。走進這家企業的生產車間,一臺臺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正在分毫不差地進行生產。太倉駿偉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出口到了歐洲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2018年的銷售額都呈正數增長。眼下,一個客戶不僅要追加30%的訂單,而且還願意幫助企業投資擴建新的生產線。太倉駿偉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已經經營了十年時間,從最初的傳統車間到現在的智能工廠,期間經歷了四、五次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也正因為這樣,公司才有了今天和客戶談判爭取投資的話語權。

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楊英裔算過一筆賬,五年前,公司的年產值在8000萬元,那時有員工900名。經歷過一次次智能製造的升級,2017年,公司的產值做到了3.5億元,現在人員卻只有不到600個。隨著新擴建智能生產線的投資建設,預計三年後的產值可以做到5億元。智能生產線的投資建設,不僅會提高銷售額,提高利潤,同時也對整體的生產技術有所提高。

在太倉,除了生產汽車塑膠零配件的企業,還有生產高精密軸承、汽車動力總成、汽車渦輪增壓器、汽車液壓同步頂昇平移工具、汽車燃油噴射系統等產品的多個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圍繞汽車核心零部件的高端製造產業集群。2017年,太倉市113家規模以上汽車關鍵零部件實現產值429億元,同比增長14.6%,高於規模工業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7個百分點。就在傳統汽車零配件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的同時,在太倉,有一些企業已經早早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就在一個月前,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太倉分公司開始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機、電軸和功率模塊。總經理浦東行表示,在未來的五年裡,公司將在設備方面投資17億元左右的資金。

江蘇太倉:這家紡織廠進行“智造”升級後 公司產值翻4倍!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太倉分公司

在太倉,與汽車核心零配件企業共同成長的還有生產智能製造裝備的企業。瑞鐵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是油電混合數控折彎機,短短四年時間,公司產品就出口到歐美、澳大利亞、中東、北非和東南亞。太倉地處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的交匯處,具有通江達海的地理優勢。這也是很多企業落戶太倉的重要原因。其中,潤邦卡哥特科工業有限公司也是因為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而落址於這裡。在過去,潤邦生產的集裝箱起重機90%會出口到東南亞、非洲、以及歐美,企業的銷售額在增長,但利潤率卻越來越低,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2017年起,潤邦逐步收縮了低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投資上億元用於開發製造新能源、自動化集裝箱起重機,轉型後的產品價格比以前提升了70%到80%,2018年與之前相比,單體金額接近原來的兩倍,附加值接近於以前的三倍左右。

不論是紡織化纖、汽車零配件、還是成套裝備,要內銷出口到世界各地,太倉港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運輸通道。今年前5個月,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6.38萬標箱、貨物吞吐量9099.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52%和5.36%;來太倉港走貨的企業3946家,同比增長31.7%。因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交匯,市場需求變大,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日韓航線的集裝箱量增量10%,東南亞航線的集裝箱增量到達50%左右。目前,太倉港航線總數達到了196條,其中近洋航線25條,覆蓋日本、韓國、臺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21個港口。遠洋運輸業也即將開始新一輪的轉型升級之路。

【半小時觀察】改革創新讓產業發展揚帆遠航

港口很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個地區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在太倉碼頭,我們看到了繁忙的貨運場景,以及越開越多的新航線。之所以有這樣紅火的景象,究其原因,它得益於當地大量企業的轉型升級。經濟運行規律告訴我們,沒有一種產業可以長期持續高速發展,有高峰,自然也會有低谷,順勢而為,因時而變,才是王者之道。太倉的產業轉型升級實踐說明,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向改革要紅利、向創新要動力,區域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產業發展才能繼續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