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首創「城市棕線」概念

中華建設網訊 廣東佛山向存量土地要發展空間,日前發佈的《佛山市產業發展保護區劃定及城市棕線管理辦法》,在全國首次提出作為產業發展保護區邊界的“城市棕線”概念,進一步明確並保障製造業的發展空間,以此激發產業發展活力,保障重大產業項目有效落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空間支撐。

廣東佛山:首創“城市棕線”概念

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土地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土地管理是佛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然而,在當前土地增量空間不足問題突出的背景下,佛山的存量土地利用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的高度放權,區鎮組團“攤小餅”式的發展模式,在前30年激活了佛山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但這種嚴重依賴新增建設用地,粗放式的土地利用管理忽視了質的提升,導致低效開發用地呈蔓延趨勢,新增建設用地空間及耕地資源不足。

據瞭解,近兩年,佛山城市更新步伐也有放緩趨勢。一方面,是新增建設用地緊缺、城市更新硬骨頭多,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資的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和人民對美好城市生活嚮往的民生項目實施。這些矛盾不解決,佛山的高質量發展將無從談起。

廣東佛山:首創“城市棕線”概念

經過大量調研論證,發現佛山並非無地可用,而是大量的存量土地沒用好。存在佈局不合理、土地低效使用等問題。例如,大量村級工業園用地低效,產業低端價值低;單位土地面積GDP產出僅為東莞的81%;用地利用過於碎片化。

為此,在創新土地管理機制上,佛山在全國首次提出“城市棕線”的概念。

一般城市規劃,控制線主要包括城市綠線、紫線、藍線等,各類控制線均落實至法定控規進行管控,形成統籌管理的一張圖。

佛山首次提出“城市棕線”的概念,將產業用地的保護也落實至控規綜合管理,為打造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和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強化產業發展提供土地支撐。這是規劃管理方面的一次創新性嘗試,也是未來規劃管理科學化的前提。

廣東佛山:首創“城市棕線”概念

棕線管理,主要由劃定產業發展保護區(下簡稱產保區)及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兩部分內容組成。產保區是指為保障佛山市產業用地總規模,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實行控制和管理的區域。

產保區按產業用地規模大小分為產業園區、產業組團、產業地塊三類。今後,城市棕線將是產保區的範圍界線,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的產保區劃定方案確定,而在棕線內的產業用地實行規模總量控制、動態維護調整。

目前,佛山市按照“保大保優、集中連片、分類分級、提高效益”的原則,確定了全市352個產業發展保護區並針對其管理範圍劃定了城市棕線進行保護,總規模為349 .5076平方公里。

對劃定的產業發展保護區範圍界線(即城市棕線)進行分兩級管理。

廣東佛山:首創“城市棕線”概念

其中,一級控制線是為了保障城市長遠發展確定的產業園區和重要的產業街區範圍界線,共164處。二級控制線是為了穩定城市一定時期產業用地總規模,未來逐步引導轉型的產業街區和產業地塊範圍界線,共188處。

棕線管理明確規定,城市棕線原則上不得進行修改。

一級控制線,確因省級及以上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或急需完善市級公益性配套設施,或是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等情況方可修改;而二級控制線,則確因市級及以上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或急需完善片區公益性配套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等情況,方可進行修改。而且,城市棕線的修改是以區為平衡單位,在空間佈局更優化、產業用地規模不減少的前提下進行調整。

明確規定,城市棕線內不得新增開發商品住宅類經營性房地產項目,城市棕線內的用地除因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綠地和廣場、租賃性住房等公共利益需要外,原則上不得作為其他非產業用途。

為保障棕線內產業用地達到合理的規模,規定單個城市棕線範圍內產業用地面積不得低於該棕線面積的60%。

(獲取論文優先發表、文庫文獻下載、單位/個人專欄推廣等權益, 詳情請私信小編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