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計:重塑民間信仰空間!不看圖二,你能猜到這是個財神廟嗎


太陽鄉位於霍山縣安徽大別山深處主峰白馬尖的核心景區,為了服務旅遊,政府原本委託我們設計的此處的廣場和停車場,場地已經平整完畢只剩下此處財神廟待拆除,這類民間廟宇在當地鄉間並不少見,因此拆除這樣一處小廟也並未引起大家注意。

現場調研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小廟並不普通,這座廟已有近兩百年曆史,多次被毀和重建,廟雖不大卻是當地村民的信仰中心,我們說服了甲方能在附近重建此廟,延續民間信仰的同時也能為遊客提供一處有趣的互動設施。

這處財神廟成了一個我們主動提出的設計之外的任務,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處微小設施的設計,為淳樸的民間信仰提供一處精神承載空間,和有尊嚴的鄉間信仰活動場所。

新址被確定在在距離原址幾十米處的一處山坳,三面背山,面朝廣場,環境獨立而幽靜。新的財神廟不僅是一處信仰的精神場所,同時也需要服務遊客和其他人士,增加其公共性和互動性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類民間村廟通常是三面圍合,空間狹窄閉塞,我們試圖改變原有村廟內收的空間形態,引入“亭”做法,將外部打開,除了神龕必要的背景牆以外,改為四面通透,四周屋簷舒展挑出,創造出一個舒適而通透的簷下空間,以公共和開放的姿態展現在村民眼前。

牆體採用了紅色空心磚,這種材料通常作為牆體填充砌塊,一般不會展現在建築最終的外飾面上,我們通過簡單的角度轉換,用空心磚直接砌築牆體,磚的孔洞形成了一種純粹的牆面肌理,後面的景物通過磚孔若隱若現,模糊了空間的邊界。屋頂的方形開口增加了廟的宗教氛圍,頂光每天會根據時間移動,並在特殊時間照到神像之上。

在中國南方地區,水是財富的象徵,許多民間建築極為強調雨水在建築中的作用,我們在處理屋頂排水的時候特意考慮了這一民間習俗,對雨水口做了特殊處理,借鑑了日本傳統建築中“雨鏈”這一設計,使雨水的排出成為一處生動有趣的景觀,同時巧妙的隱喻了“財神廟”這一主題。

村廟的空心磚牆成了新的祈福設施,人們把祈福語言寫在紅紙上以後捲起來插到牆上的空心磚孔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牆上的磚孔會被紅紙慢慢填滿,建築與使用者發生了緊密的聯繫並有了生長的過程,建築本身與活動和信仰緊密的的結合在一起。


敲鐘是中國宗教場所中參與者非常喜愛的一種互動方式,場地下方我們設計了一處掛鐘,人們從廟下來以後可以敲鐘祈福,敲鐘與填滿紅紙的祈福牆成了財神廟祈福的新活動,受到居民和遊客的歡迎。



項目地點: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 設計時間:2017.3 建成時間:2018.2 面積:20平米 設計單位:中國鄉建院\傅英斌工作室 主創設計師:傅英斌 團隊:張浩然、蔡萬成、閆璐 攝影:張虔希

來源:goooo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