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爲何能成爲「中國名片」?

很多到過烏鎮的人,心裡可能都有一個問號,在數不勝數的中國古鎮中,烏鎮為什麼會那麼與眾不同?世界互聯網大會這樣的頂級盛會,為什麼會選擇在烏鎮這樣一個小鎮舉辦呢?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烏鎮成為中國名片的故事,並穿插說明烏鎮差異化特色。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烏鎮的設計者是本土烏鎮人。他熟悉烏鎮的每一個角落,知道臭豆腐飄出來的氣味來自誰家。以前的烏鎮可不是一個旅遊小鎮,而一個破破爛爛、毫無知名度、沒有遊客的江南小鎮。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相比西塘古鎮,它整整晚了4年,而相比周莊古鎮,它整整晚了10年。然而今天,它的名氣卻遠遠超過周莊,超過西塘。

從某種程度上看,烏鎮是新建的。畢竟原來的烏鎮西柵是沒有50多萬平方米的,這是後來擴建的。但烏鎮的元素依舊保留著,如橋還是原來的橋,街還是原來的街,重要的節點都在。

可以說,烏鎮在近20年的時間裡,只做了一件事:給自己鑲一個殼,然後填殼。而支持這件事延續20年的,便是體驗。這也是烏鎮發展的落腳點。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據悉,為了打造“體驗”,烏鎮經歷了三個階段:觀光小鎮——度假小鎮——文化小鎮。這三個階段的共同目標均是從殼上、內容上、內涵上,做出一個不一樣的烏鎮,力求讓烏鎮成為行業模仿的目標。

據烏鎮運營方給出的2016年收益報告顯示,2016年,烏鎮的遊客是930萬人,收入14.6億,在中國古鎮中,經濟效益位於第一位。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因為它有差異性。對此,我們就從烏鎮經歷的三個階段來分析。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觀光小鎮:做減法,打造差異化古鎮

烏鎮有四條大街,東南西北四向。開發烏鎮保護工程時首先選在有茅盾故居的東柵東大街。但縱觀中國當時有名的古鎮建設特色,藉助名人故居的方式早已普遍,難以形成突出的特色。故烏鎮做了兩點突破:

1. 當時,中國所有古鎮都經歷過二次開發,並未一次性就明確完整的產品形態,更沒有方便的停車場。所以,烏鎮東柵建設的首要關鍵就是建立停車場。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2. 當時,中國所有古鎮都採用點經營方式,套路化非常明顯。為此,烏鎮從整體風貌出發,決定採用做一片的方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有和老區不協調的建築,七八十年代的宿舍樓、百貨大樓乃至新建的房子全部都被強制拆除,以至於有一段時間,老百姓甚至用潑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房子拆除後,開始將所有的管線都埋在地下,並給老百姓裝馬桶,防止他們往河裡傾倒汙物。而這種減法,讓烏鎮討了一個巧:大家都覺得烏鎮像一個古鎮,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小鎮,這是其他古鎮沒有的。

因此,如果用4個字來形容古鎮的完整,那就是“拆出來的。”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度假小鎮:做加法,打造獨特用戶體驗

既然烏鎮東柵採用做減法的方式獲得了成功,那烏鎮西柵的建設是不是可以同樣的減法?但事實上,烏鎮西柵做的卻是加法。

相比東柵的資源差異性優勢,西柵有的是產品差異性。所以在烏鎮開發規劃時,決定將東柵定義為白天遊,西柵定義為晚上游,即是度假旅遊。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在90年代,中國古鎮乃至整個旅遊業都往觀光旅遊方向走,根本沒有人關注度假旅遊。所以在江南水鄉搞度假旅遊一度被大家嘲笑。但烏鎮今日的成功,證明度假旅遊的idea是正確的。

為了實現度假旅遊模式,烏鎮做了四項變革:

1. 基礎設施變革。某種形態上,遊客對古鎮的愛,是“偽愛”,是想從高樓大廈逃離過小橋流水的一種渴望。所以,他們需要陌生又熟悉的環境。

基於此,烏鎮在不破壞原汁原味景觀的同時安裝了現代化小區有的東西,比如免費WiFi、管道煤氣、直飲用水,真正讓遊客願意心甘情願地住下來。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2. 景區酒店變革。相比西塘和周莊等古鎮的收門票商業模式,烏鎮的另一新起點便是把“住”當作是商業模式。

故到今天為止,烏鎮景區內的住宿一律不對外合作,統統自己經營,包括民宿和景區內的酒店,都是統一裝修,自己設計。

而且,酒店不做標配,不參加評星。每個酒店的房間都是3米寬,衛生間非常寬敞,讓客戶一住進去就覺得很舒服。在酒店用品方面,雖然同樣用的是一次性用品,但質量卻提升了好幾個等級。同時,烏鎮酒店還提供藍印花布做的、讓遊客覺得有意思的針線包。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所以,烏鎮酒店入住率是同類房價中最高的,效益也是最好的。

3. 景區民宿變革。烏鎮民宿比其他中國古鎮民宿最可愛的是:不是每件事都講錢。比如冬天,民宿房東會給客人送一杯熱飲,夏天,會給進來參觀的人端一份冰飲或綠豆湯。雖然只是小小的細節,卻能大大地溫暖了遊客的心,增強了遊客的感受體驗。

景區民宿內部環境也與酒店一樣,服從統一標準管理。比如番茄炒蛋,不能低於4個雞蛋。一份土雞煲,這個土雞至少要有多少分量,賣多少價錢,都是有規定的。如果你在烏鎮看到土雞煲的土雞變成半隻鳥的大小,你可以投訴。

儘管景區民宿在某些地方吃了虧,但烏鎮民宿的基本經營戶,每年的收入依然能達到20-30萬左右。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文化小鎮:有文化的古鎮才能成為大IP

烏鎮的“小橋流水人家”是很多古鎮共性的特色,所以其度假旅遊模式很容易就被複制。為了防止烏鎮的衰落,烏鎮開始做文化小鎮。因為文化是放大景區IP的最好手段。

烏鎮打造文化小鎮的切入點就是 烏鎮戲劇節。

在2008年,全國最具活力的消費者是80年以後的年輕人,而這些消費者最看重的是和生活一樣但又高於生活的東西:文化。再細化點,就是:戲劇。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實踐證明,烏鎮戲劇節真正開創了中國小鎮的藝術天地。

烏鎮戲劇節有日場、午夜場、邀請劇目,還有大師演講、對話論壇以及1900場嘉年華。戲劇節期間,你會碰到演員林青霞、演員胡歌、著名畫家陳丹青出沒在烏鎮的街頭巷尾。

這也是說,遊客白天看戲,晚上在酒吧觀賞,街頭巷尾都是戲。在那一天,戲和生活是分不開的,連賣爆米花的都會被誤認為是戲。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直至今日,仍然只有烏鎮舉辦戲劇節。不少老外更是通過烏鎮戲劇節才知道了烏鎮。這種效益是文化的效益。烏鎮至今為止,每年的遊客增長率依然保持著兩位數,靠的是什麼?不就是戲劇節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除了烏鎮戲劇節,烏鎮還斥資八千多萬,用了3年的時間建設木心美術館。這座美術館是請法國盧浮宮內裝設計師設計的。然而,它並沒有給烏鎮帶來金錢效益,一年至少還要倒貼一千多萬。但至今它仍然在運營。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為什麼?烏鎮因為有它變得身價不凡。

在烏鎮,烏鎮大劇院和木心美術館成為了新的地標。它們也許不能為烏鎮旅遊帶來直接的效益,卻是為後10年烏鎮的發展做好了鋪墊。

這些文化,都是烏鎮可持續性發展的種子。

烏鎮——為何能成為“中國名片”?

結 語

縱觀烏鎮從觀光小鎮,到度假小鎮,再到文化小鎮的進化過程,很明顯其主心骨是:打造差異化的、與眾不同的用戶體驗。

所以在策劃規劃特色小鎮時,不能單純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還要以“美好”為一切選擇的出發點,謹記初心,放大用戶體驗,打造精緻的、人性的、深度參與性的體驗,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