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問答(工作是爲公司還是爲自己)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一個職員工作是為了公司?還是為了自己?”這個問題涉及的關鍵詞是“責任心”。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如果一件事情不在我們的職責範圍內,我們該不該做,要不要做?責任擔當,只有選擇,沒有對錯。也就是說,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不做,老闆不會批評,因為崗位職責沒有要求你做。對於我們職責以外的事情,我們要不要做?下面舉一個例子說明。

  比如,今天是雙休日。你帶熱戀中的女友去公園遊玩,結果在去公園路上經過公司辦公樓。你想順便到公司裡取一樣東西,就上樓了。上樓以後,恰巧辦公區電話鈴響。接起一聽,原來是客戶王先生找公司銷售經理。你可以這麼講,“抱歉,王先生。今天是雙休日,銷售經理不在,請您週一再聯繫。”然後繼續你們的遊園計劃。這是一種選擇,沒有錯。再看另外一種結果,你也可以這麼講,“抱歉,王先生。今天雙休日,銷售經理不在。不過,您彆著急。您有什麼事,可不可以由我來轉達銷售經理?如果事情非常重要,您可以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馬上和跟銷售經理聯繫,讓銷售經理和您接洽。”這句話一旦說出,後面會有一系列的事--你給銷售經理打電話,可能有打不通、也可能沒人接。我們也許會設法查到銷售經理的家庭電話,也許會通過銷售部的同事找到銷售經理。通過多種方法多個渠道,我們最後終於找到銷售經理,但是極有可能這半天全搭進去了,和女友的遊園計劃也泡湯了。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承擔責任就是這樣一種結果!你一定會額外投入時間和精力。這種額外的投入一定會讓你感到壓力,這種壓力一定會使你感到痛苦。而人性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趨利避害)。所以,人出於本能是不願承擔責任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不要承擔責任?看一段漫畫,《別輕易鋸斷你的十字架》,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在職業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每個人揹負著沉重的責任十字架,艱難地前行。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突然,有一位同仁停了下來說,“上帝啊,太重了,我把它鋸掉一點點吧!” 這就相當於職場中,“這事不歸我管,憑什麼讓我幹?!” 責任擔當,只有選擇,沒有對錯。不是他職責範圍內的事,他不想幹,上帝也奈何不了他。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這位同仁將十字架鋸下一截,十字架自然輕了一些。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他扛起來繼續前行,心情愉悅。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所有人揹負著各自的責任十字架繼續前行,任重而道遠。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剛才那位同仁又停下來了說,“上帝呀,再讓我把它鋸掉一點吧!這樣,我會走得更好。”這就相當於職場中,“這事不歸我管,憑什麼讓我幹?!” 責任擔當,只有選擇,沒有對錯。不是他職責範圍內的事,他不想幹,上帝又一次保持了沉默。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隨後,他蹲下身來,又一次鋸掉了責任十字架的一截。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輕裝上陣,他的心情更加愉悅。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這位同仁步履輕盈,健步如飛,趕上了大部隊,而且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突然,前面發生了狀況--萬丈深淵!其寓意是我們的職業發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瓶頸和障礙。這可怎麼辦?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正在這位同仁困惑的時候,大部隊趕了上來。其他同事用十字架當作橋樑,通過了障礙。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我們這位同仁很聰明,他也想試試。把自己的小十字架比量了比量,顯然太短了!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早知有這道溝,我幹嘛一而再地鋸斷自己的十字架?!此刻的他追悔莫及。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他一次次鋸斷自己的十字架,相當於他一次又一次選擇拒絕承擔責任,同時也拒絕了提升技能、積累經驗、歷練心智的機會。殊不知,這些機會也是除了工資和獎金之外我們報酬的一部分!承擔責任會使我們痛苦,因為它會讓我們額外地投入和付出。但這種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成熟。而且,承擔責任的結果也會贏得老闆對我們信任和欣賞,因此老闆會給我們更多的空間、平臺和授權,我們用這樣的條件和資源反過來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如此,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贏。

  聊過責任和擔當,接下來我們探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在為誰打工”。

  假設,小李和小張畢業於同一所學校,學的都是計算機專業,應聘時公司老闆感覺到這兩人筆試成績、面試效果都不錯,因此都錄用了。這樣,小李和小張進入了同一家公司擔任軟件開發工作。小李認為,老闆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小張認為,自己現在剛進入職場,沒有技能,缺乏經驗,只有非常用心地投入和付出,才能有所沉澱和積累,才可能有豐厚的回報。在這樣兩種不同的理念指導下,小李和小張開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假設下班時間是下午六點。六點零分零秒,小李的手指像裝了彈簧一樣,嗖地從鍵盤上彈起來。一想老闆給我月薪三千五,平均到每個工作日也就一百來塊錢。再一想,今天給公司做了六件事,絕對值這些錢了。再幹,就賠了!在這種意識支配下,小李結束了一天工作,回到家裡。跟合租的舍友聊聊天、嗑嗑瓜子、看看電視,一天過去了。再看小張,雖然也到了下班時間。但一想自己剛參加工作,就像一張白紙,想盡快成長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因此,小張和研發的老同事虛心請教。和王工程師學習如何提升開發效率,和李工程師交流如何改進工作規範。也因此,從六點又工作到七點甚至八點,才結束了一天工作。小張覺得,自己努力提升,只有掌握了過硬的專業技能,才可能給公司創造價值,也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這樣一天下來,小李和小張的技能和經驗有差距嗎?幾乎沒有!因為一天下來,兩人的投入只是兩小時的差距。一天沒有差距,一年呢?兩年、三年呢?時間會證明一切,結果會證明一切。三年過去了,老闆看出問題來了。小李和小張同一所校同一專業畢業,同一天入職時不分高下。可現在,小李開發的程序總有很多漏洞,要麼返工,要麼就是別人再幫他調試修改。再看小張,不但業務過硬、經驗豐富,而且現在已經成長為項目經理。最近,小張帶領自己的項目團隊,剛完成了一個幾十萬項目的項目驗收,又給公司賺了十幾萬。所以老闆發出了感慨,人與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我們清楚這其中的前因後果。試問,如果現在出現經濟危機,如果公司想控制人工成本,誰可能會被調整掉呢?當然是小李。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小李被公司辭退的那一刻,他想的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個時候,小李算了一筆帳。在公司三年,總共從老闆那兒領了十幾萬元工資。再一想自己給公司乾的這些事,大概也就值十萬塊。因此,小李得出結論――我沒賠!

  之後小李又去應聘,找工作並不難。畢竟有三年的工作經歷,不像應屆畢業生。新公司一看,小夥子做過三年的軟件開發,有可能就把小李錄用了。但是我們要了解,經歷不等於經驗。什麼叫經歷?工作了三年。什麼叫經驗,工作的沉澱和積累。小李雖然做過三年的軟件開發,但沒有用心積累。即使能通過面試、試用期,將來的工作中也會露出破綻,難免讓新的老闆再次失望。他可能在這個公司待上一年再次離職。久了,我們會發現小李的簡歷可能是這樣的。第一家公司幹了三年,第二家公司幹了一年半、第三家公司幹了八個月,這樣的簡歷很難看。

  小李曾經算過一筆帳,結論是沒賠。現在我們來幫小李算一下,他真的沒賠嗎?小李在離開第一家公司後,就進入了動盪期。這是因為他在工作初期最寶貴的黃金時間沒有用心地沉澱和積累,他賠掉的極有可能是自己的一輩子。

  小李我們分析完畢,再看小張。小張技術過硬,業績突出。他將會面臨兩種結果。一種是,老闆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為小張加薪、晉升,給小張更大的平臺、更多的資源。同時,小張給公司創造更多價值。這是雙贏。小張還會有另外一種情況。老闆既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小張是不錯,但漲工資還真是捨不得,更不要說更多的授權和平臺。這時,小張遇到了職業成長的瓶頸,自然會選擇離開。小張到新的公司,一定有不利因素。新的工作規範需要熟悉,新的人際關係需要建立。但是,這些問題兩個月即可實現過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小張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新的平臺上一定能發揮自身潛力。這個時候如果說賠的話,賠了的是小張的前一任老闆。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核心骨幹,拱手送給了競爭對手。

  以上,這就是職場中的精與傻。精:我不能賠,但結果證明是小聰明。傻:為了未來擼起袖子拼命幹,但結果證明是大智惹愚!

  曾見網上有一段有關孫儷的一段視頻,題目是《成功的順序》,很有意思。分大家分享——

  “我拍《玉觀音》時片酬一集只有5000元,拍《甄嬛傳》時一集30萬,如今我拍《羋月傳》一集漲到85萬。”

  “你拽什麼拽?”

  “我想告訴你的是,除了玉觀音休息三個月之外,十年來我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半夜三更背劇本!”

  “一集給我85萬,我也拼命背!”

  “你錯了!千萬不要把成功的順序顛倒。不是先有85萬再去拼命,而是先去拼命了,才有機會有85萬。”

  “哼!”

  “別抱怨了。不努力,你永遠沒機會!”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有關“我們究竟是在為誰打工”分享一個我本人的案例:《職業素養》的趕鴨子上架。《職業素養》是我HR從業史上第一個培訓主題。當時我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經理,某一天老闆跟我講,“雲青,公司的新同事入職培訓很重要,你要儘快做起來!”當時自己做HR已有幾年,就某一個HR領域的話題交流沒有問題。但確定一個主題,有系統的課程結構,以一個PPT向眾人分享還從未做過。這就是所謂的“趕鴨子上架”。老闆的任務已經下來了,無論頂著多大壓力也要上。我想到HR Bar(HR專業人士實名俱樂部)成立初期,我曾在Bar內發起一個討論——“職業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當時通過Bar友集思廣益形成一篇文章,對職業人應該具備的素質總結了十二點。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就據此形成了第一版《職業素養》課件。當時那個課件的內容很多都是從WORD文檔中複製再粘貼過來,也不懂得圖形圖像的應用,更不要說色彩的搭配了。很久之後再看這個版本的PPT課件,感覺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慘不忍睹。

  萬事開頭難!從0到1不易,從1到2只是時間問題。每一次新同事入職培訓後,人力資源部都會要求參訓同事進行培訓反饋。比如,通過培訓有什麼心得、體會、感受和啟發?對培訓內容、講師風格以及培訓組織方面有什麼建議?隨著新同事一次又一次的反饋,《職業素養》PPT版本不斷升級。到後來,一次新同事入職培訓後,我收到一位新同事發來的郵件反饋。他在郵件裡這樣寫到,“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聽到的最好一次培訓。”那一刻的感覺是——此心足矣,以往所有的投入和付出都值了!

  現在我走向職業培訓領域,藉助以往公司平臺資源逐步完善起來的《職業素養》已成為我的主打課程。我有機會在各種場合和我的客戶學員共同分享職業素養,而我的課酬沒有給我昔日的老闆一分錢的提成。如今體會深刻的是職業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那些趕鴨子上架逼我們成長的人是我們生命上的貴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老闆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我們最怕老闆不趕你、不逼你。現在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究竟是在為誰打工?

  我做人力資源,經常會到學校裡做一些就業指導的公益活動。比如,如何寫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做職業規劃等等。在講到如何寫簡歷時,我和同學們這樣講,簡歷很重要,因為簡歷是你獲取面試機會的敲門磚。要想讓你的簡歷通過招聘面試官的篩選,就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簡歷上體現出比別人強一點勝一籌的地方。那麼,怎樣才能比別人強一點勝一籌呢?就需要你在社會實踐中有沉澱,有項目實習中有積累。大學四年裡,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悟,提升了什麼技能,創造了什麼價值,這都是我們招聘主考官喜歡看的。因此,我們在學校裡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簡歷更加豐富。回到職場中來,我們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也是為了讓我們的簡歷更加豐富。我們究竟是在為誰打工?說穿了,我們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換一種說法是為自己的職業品牌打工。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21:30的MSN對話。在《職業素養》1.0版形成那個時候,我剛來北京不久,老婆孩子還在河北老家,基本上屬於類似單身的情況。大家知道北京交通狀況,有人上下班時間加起來竟然長達四五個小時。我們清楚,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太多的時間花費在上下班的路上,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人說在地鐵上可以看書,我不太相信。上班高峰期坐地鐵被網友比喻成“集瑜珈、柔術等多種形式於一體的綜合性運動”。所以,那時候公司在哪兒,我租房子租在哪兒,保證步行二十分鐘能到。這種情況下,只要公司一搬家,我就跟著搬。這樣,我就有足夠的時間用於工作和學習。那時,我的一天三餐非常有規律。早餐是一個燒餅夾兩片火腿腸,中間還有一個煎雞蛋。外加一盒酸奶,紙包裝的那種。午餐就是盒飯。公司下午五點半下班,下班以後自己回住處也沒什麼事可幹。因為,住處沒有電腦,也不能上網。所以,晚餐也在公司解決。一包方便麵、一個生雞蛋、一根火腿腸,微波爐15分鐘搞定。晚飯後,時間都是自己的。那時候,我往往都是九點半以後才回住處。《職業素養》課件的1.0版就是那樣的時間內完成的。因為老闆在上班時間還有別的工作安排,有些事情只能業餘時間來完成。那時大家都用QQ、MSN(現在MSN早沒有了,微信更流行),我的MSN上有好多Bar裡的朋友。有Bar友下班時看到我的MSN在線;回到家吃完飯,家裡有電腦有上網條件,再上網一看我還在線;從八點到九點、十點,甚至困了想睡覺時,一看我還在線。因此,有Bar友有一次在晚上九點半在MSN上給我發來一條短信息,“雲青,這麼晚還在線。真敬業呀!”MSN上我的Bar友很多,有人跟我很熟。我不清楚這位Bar友到底是跟我開玩笑調侃的成分居多,還是嚴肅地在跟我說事。但我記得清清楚,我在MSN上很莊重地這樣回覆——“事業是自己的,哪敢不敬?!”

  有關“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這個問題,最後我想用一則寓言故事來告結束。

  有一顆蘋果樹,第一年結了十個蘋果,被人家摘走了九個。它很鬱悶,我辛辛苦苦結那麼多蘋果,就剩一個,太虧了。從此以後,它拒絕成長,它的根不再從土壤吸收養分。但是因為樹幹內有殘留的養分,第二年它又結了五個蘋果。儘管如此,又被人家拿走四個,它還剩一個。這時,這顆蘋果樹反而心理上平衡了許多。上一年很努力,自己收穫了10%;現在不怎麼付出,反而收穫了20%。這樣更划算!其實,這顆蘋果樹還可以換另外一種活法:第一年我結十個蘋果,你摘走九個,無所謂!第二年,我結一百個蘋果,你摘走九十九個,我還是無所謂!第三年,我結一千個蘋果,我不相信你還能摘走999個。退一萬步講,即使一千個蘋果你都摘走了,你拿不走的是我結一千個蘋果果子的能力。

  談到拒絕成長的蘋果樹,在武俠小說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自斷經脈”。回到職場中,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這種情況?我們很用心、很投入地為老闆做一份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工作完成之後,我們滿以為老闆會表揚我們。結果,老闆不但沒有表揚,還指出我們工作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還有可能劈頭蓋臉將我們臭罵一通。我們會無比委屈和失落,我容易嗎?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沒有苦勞我還有疲勞呢!哼!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以後再讓我幹活,我不那麼用心了,不那麼投入了,能加班我也不加班了。試問,我們這種做法和那棵拒絕成長的蘋果樹有什麼兩樣?!上小學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喜歡某一個老師,上課不注意聽講,放學不寫作業,考試考個不及格。我們認為將全班平均分拉下來,會讓老師很沒面子。那時候,老師苦口婆心地講,“同學們,你們讀書學習是為了自己,為將來有條出路。”我們不信,心想,“我們讀書就是為你!”那一份童年的幼稚和純真喲!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步入職場的我們不再是孩子,怎麼還在犯兒時的錯誤?老闆可以控制你的工資,但是老闆不可能遮住你的眼睛、捂住你的耳朵,不可能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不可能阻止你提升技能、積累經驗、歷練心智。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結果子的能力。

頭條問答(工作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

  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當我們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時,結果子的能力是別人永遠也拿不走的。人一生的成長,十歲靠智力,二十歲靠精力,三十歲靠專業,四十歲靠經驗(你行)﹢人脈(別人知道你行)=品牌(時間證明你真的行)。謹以此與大家共勉。

  以上以容系根據本人《職業素養》培訓課程相關內容整理而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