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布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企業效益不好允許工資零增長

9月3日,安徽省人社廳發佈了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今年,企業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5%。不過,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負增長。

企業工資指導線沒有強制性

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佈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也就是說,工資指導線雖然是政府發佈,但只是企業決定工資的參照系,對企業並沒有強制性。

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今年,安徽省企業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5%;企業貨幣工資增長上線為12%;企業貨幣工資增長下線為4%。按照要求,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可在基準線和上線之間確定職工工資增長水平。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的企業,可參照下線安排本企業工資增長水平。

今年以來,全國已有十餘省份先後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從漲幅來看,在上線方面,除上海、江西沒有設上線,其餘多在10%以上;基準線多在7%左右;下線則多在3%左右。可以看出,安徽省企業工資指導線的水平,與其他省份基本上持平。

企業效益不好允許“零增長”

作為“漲工資”的依據,企業工資指導線發佈後,效益好的企業可以大大方方兌現。但是,對於效益不好的企業,漲工資也可以視情況而定,允許其工資“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在安徽省發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負增長”。從全國來看,各地在該方面的規定有所不同。例如,天津市要求,不能按工資指導線安排工資增長的企業,應向職工說明原因;北京市則規定,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但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

企業健康發展,員工的工資才能水漲船高,在企業困難時,同舟共濟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要溝通和協商。安徽省要求,各有關單位要採取多種措施,指導督促企業不斷規範集體協商程序,增強協商實效,提高企業和職工協商意識。

這些工資政策有啥區別?

企業工資指導線、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指導價位,這些由政府發佈的標準,都掛著“工資”的頭銜,但它們卻有本質區別。有的只是建議,有的卻是強制執行,勞動者應分清其中的不同。

最低工資標準,可以說跟勞動者關係最近,同時具備強制性。它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標準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兩種形式,一般不包括加班費、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和法定福利待遇。通常來說,最低工資標準每一至三年調整一次,

工資指導價位,又稱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它是指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定期對各類企業中的不同職業(工種)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彙總、加工,形成各類職業(工種)的工資價位。

從字面意思上看,“企業工資指導線”和“工資指導價位”很像。但兩者也有先後之分,通常來說,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是工資宏觀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工資指導線制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記者 羅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