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會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嚴峻?

2003—2008年,大學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為79%~88%,這也就意味著12%~21%的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的危險。全世界經濟大環境、國家政策調整、學校和學生本人等因素共同構成高職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大環境

多年來,亞洲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危機、美國次貸危機以及近期美國和歐洲的國家債務信貸危機等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的市場經濟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機構改革、企事業單位的減員增效等措施,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人力成本增高,社會吸納學生就業能力減弱,大學生就業困難。根據人口測算,今後一個時期,每年需要就業的城鎮勞動力超過2400萬人,而經濟在正常增長條件下,就業崗位每年只能安排1200萬個左右,僅2010年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就達到1500萬人,全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相當突出(圖1-2)。、

哪些因素會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嚴峻?

圖1-2 某招聘會現場

(二)學校

1.學生基數大

自從2006年我國迎來第一個大學擴招後的大學生就業高峰以來,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大學教育已經從20世紀的“精英教育”轉變成“大眾教育”,2011年的高校招生錄取率已經超過應屆高中畢業生的76%,再加上歷年來未能順利就業的大學生,更加重了就業壓力。

2.結構性差異

高職學生屬於專科學歷,市場競爭上和本科生相比仍處於劣勢;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辦學能力、辦學模式差異很大,依託行業辦學痕跡明顯;不同學校在就業地域選擇、學生身份戶口、檔案管理、傳統幹部編制身份確認、保障體系建立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一定程度上成為高職學生就業成功的阻礙因素。

哪些因素會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嚴峻?

3.專業結構不盡合理

為了實現與國際接軌,隨著我國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三大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規律,但是我國高職院校並未能全部根據“職業技能”特點設置專業,部分管理類、大眾化類專業甚至在與本科爭鋒,社會、學生及家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認識不夠,盲目開辦一些不符合職業教育特徵的專業,人為導致了就業緊張。

哪些因素會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嚴峻?

4.學歷層次及職業背景制約

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在專科層次,很多企業過於注重人力資源儲備和開發,有意或無意地追求本科以上學歷。高職學生相對而言在知識、技能和能力三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也參差不齊,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一方面是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緊缺實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是單位用人機制上對學歷的“一刀切”政策,兩者之間矛盾十分突出。

哪些因素會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嚴峻?

5.社會責任感降低

高等教育機構屬於公益機構,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等人才的社會歷史責任,寄託著一個民族復興的希望。但在專業設置、薪酬標準、吸引生源、辦學方式、政策引導等多方面,出現了“高工薪專業”、“緊俏專業”大力興辦的傾向,導致了部分專業就業緊張或部分專業人才緊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