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敦煌藏經自1900年發現後,經卷的流散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有外國探險家劫掠的,有政府官員公然索要的,也有商販倒賣的。上世紀上半葉,李德貽、陳萬里、張大千等人在甘肅各地,目睹了流散在民間的經卷。

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敦煌洞窟

“蘭州,蘭山市場有一鋪雲,有敦煌經卷,長達丈二,給價400元尚未肯脫手;

張掖,王府街有一古玩鋪,見敦煌經卷數卷,價昂未購,遂至南街郵局,於一小攤上購得經卷兩小冊;

敦煌,聞某紳士有唐褚遂良的所寫經卷,可以割讓……”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量敦煌經卷流散甘肅各地。

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唐畫《白衣觀音》

有個敦煌縣令,將經卷裝了六七箱,大概有七八百卷。這個縣令卸任後,就以出售經卷為生。他死後家人也以出售經卷為生。直到上世紀30年代,據說他家還剩一百多個經卷。這時,距發現敦煌經卷已經過去了30年。可見經卷的流散程度。

甘肅督軍張廣建一人就得了七八百個卷子。張廣建所藏的經卷,僅僅流散到日本三井家族的就有112件。

私人藏經卷數量比較大的是許承堯。許承堯字際唐,曾用室名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樓等,是徽州府歙縣人。後隨甘肅督軍張廣建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等職。據說他有一千多個卷子。

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敦煌寫經

有人估計,當時省城內大小官員和古玩商店,所有敦煌經卷數量達8000卷之多。也有人認為,流散在省城的經卷未必有這麼多。因為有些人為了充數,將長卷割成幾個。人們判斷,雖然達不到8000多卷,但三四千卷還是有的。

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流散到民間的經卷多是通過各種手段交易所得,質量不同,價格各異。1909年李德貽在安西(今瓜州),那年,正好遇上西北大旱,民不聊生,糧食奇缺。經卷也無人問津了,兩個饅頭就能換一張經卷。

1925年4月5日,陳萬里到蘭州後,在蘭州看到了一些經卷。蘭山市場,有長達丈二的經卷,價值400大洋,自然很貴。

兩個饅頭換一卷經卷

國寶的命運,往往是國家命運的折射,大量經卷的流散,也是一個國家命運的見證。我朋友趙澎濤先生長期致力於寫經書法的研習,熱愛敦煌藏經,此故事是他所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