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年少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同在北京的小鎮青年林見清和小鎮姑娘方小曉,相識於過年回家的一趟火車上。

那天,他偶然撿起了她的火車票。

她一個回頭,便是一眼萬年。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我們總愛給人生加上很多“如果”。

見清:如果當時我們沒有分手……

小曉:那我們後來也會分手。

見清:如果當時你陪我堅持了下來……

小曉:那可能你就不會成功。

見清:如果我當時就有房子……

小曉:那你現在應該找了不下十個小三了。

見清:如果……

小曉:如果,沒有如果。

所有的遇見,都是相欠。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如果。

後來,我們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即便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也回不去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曾在張愛玲的一篇散文中看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尋了。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張圖: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後來,他安然歸來,有人問他有沒有砸,他說沒有?

他只是去了現場,交了份子錢,就走了。

他說:“我進去之後看到她,穿著白色婚紗特別特別漂亮,我覺得應該默默祝福她。”

曾經,他也以為,心愛的姑娘會為她穿上一身潔白的婚紗,和他共度餘生。

但後來,有一天,即便那身潔白的婚紗不是為他而穿,他也覺得,應該祝她幸福。

年少時,我們以為,柯景騰會大鬧沈佳宜的婚禮,並牽起她的手,追尋他們的愛情。

但真有這麼一天來臨時,我們驚覺,原來真正愛過的人,捨不得對方不幸福。

即便這幸福不是我給的,也沒關係。

就像五月天《後來的我們》裡唱得那樣:

只期待,後來的你,能快樂。

那就是,後來的我,最想的。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

後來的日子裡,願,有人與你:

立黃昏,粥可溫,捻熄燈,書半生。

務必,各自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