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老外的酒店夢——尋找2000年最「土氣」的中國「尋禮」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從不走尋常路的“中式”酒店中,我們得以一窺外國人心目中的東方幻想鄉。那裡面藏著最為可愛的“土氣”,民族的、山野的、守舊的,蟄伏許久,又被一一挖掘,任人妝點,呈現出熟悉又陌生的美。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道,我們的民族確實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裡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隨著諸多國際品牌的進入,擺脫“土氣”變得迫不及待了起來。雖然旅館、客棧,在中國自古便有,打尖住店對於走南闖北的中國人來說也是極為尋常,但在一切皆有標準化、體系化的國際酒店品牌面前,便顯得有些寒酸。

既已開放,就不如更開放些,照著國際酒店的樣子,依葫蘆畫瓢,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一座座並無甚差別的酒店。面對勢不可擋的“國際化”,民族的、山野的、守舊的,選擇了避讓與蟄伏,期待與有緣人的再見。

陪伴了中國人數以千年的傳統文化,看著有點“土”, 距離產生美,在對東方古國充滿好奇的外國人眼中,這些“土”卻成了帶有異域風情的美。一群來到中國的老外對千篇一律的酒店也產生了厭倦,他們想做的,是在這片文化肥沃的土地上,澆灌出獨樹一幟的酒店、民宿。

Chapter 1

/

老外開的“中式”酒店

不照搬國際酒店的標準、不在城市落腳、不搞中西結合而是純粹融入文化……從不走尋常路的“中式”酒店中,我們得以一窺外國人心目中的東方幻想鄉。

從精英商旅走向山居野宿

“洋家樂”這一現象級的名詞,一炮帶紅了曾荒棄的德清莫干山,甚至被美國媒體稱為“除長城外15個必須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

時光倒流回2007,在上海從事媒體工作的南非人高天成,騎車遊莫干山,不慎迷路,來到山腳的勞嶺村三九塢。

淳樸的村風民情、絕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文化氣息、未經雕飾的原生態,無意中的收穫,感染了高天成。返回上海不久,他再次來到這裡,開啟了他人生中的另一種生活:開辦“洋家樂”。

租用當地廢棄的農舍,設計竹籬柴門戶牖,鄉土而不失雅緻。注入些許藝術,農家品位驟變,高天成邀朋友前來度假,友人讚歎有加,流連忘返,紛紛傳頌。“裸心”的雛形誕生了,此後10年間,莫干山上的“洋家樂”遍地開花。

裸心的成功,在於販售“野奢”這一生活方式。在此之前,酒店在人們的觀念裡,是出差途中的中轉站,好壞也只是一張床。中國最早崇尚“野奢”的,恐怕得追溯到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他們放野山林,在自然的花園中尋找答案,彈琴復長嘯。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心靈感應,意為在簡單的快樂中重尋純樸熱情的初心,迴歸大自然並享受友情和親情的裸心與中國古代文人不謀而合,酒店成為了目的地,人們去酒店,不是工作,而是生活。

裸心谷位於避暑聖地莫干山腳下的一片廣闊卻又遺世獨立的私人山谷中,寬敞的豪華樹頂別墅,或是溫馨的夯土小屋,少了城市酒店的精英商務範兒,多的是自然野趣與度假休閒的鬆懈感。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比起其他,這裡更注重於和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使人能無拘無束地接近大自然。室內的傢俱或用當地樹墩做成圓桌,或用舊木頭鋸開來搭成長條桌,用樹樁做凳子,用稻草編織燈罩,用竹篾編垃圾筒……最開始,房間甚至沒有空調,夏有風扇,冬有火爐,古人生活也大抵如此了。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喜靜的,在樹頂別墅露臺的私人按摩浴缸裡小憩,沉浸在森林的靈氣,眺望綿延不絕的遠山 ,好動的,可以悠閒地騎山地車、爬山甚至騎馬,一度星光黯淡的莫干山,也曾接受過無數民國文人、外國富商的到來,駐足在破敗的山居別墅前,風也許正在訴說老故事。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背靠莫干山,鮮嫩的筍乾,噴香的土豬肉,物美價廉的農家菜……在裸心,吃的是當地的健康的食物,飲的是自然山泉及美酒佳釀。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幾年的時間,裸心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精品酒店品牌之一,如果非要用數字做為衡量成功的標準,平均到每個房間,裸心谷是中國最賺錢的酒店——每年每個房間收入是100萬人民幣。

長城下,舊建築的新生命

住在長城腳下是什麼滋味?每天從地鐵望京、國貿、上地站下來的年輕人們可能已經很難感受到,而被長城雄偉壯闊征服的老外薩洋卻選擇在這裡,改變他的也是這個村莊的命運,一留就留了13年。

故土成荒原,年輕人的眼裡是城市與未來,村莊凋零,空房散落在長城腳下,瓦廠留下的煙燻痕跡、破碎瓦礫,成為了薩洋眼中未經切割的鑽石。2010年,瓦廠酒店應運而生。在農村寬闊的土地上,不需要再另起高樓帶來無端的壓抑,全平層的設計,少而精、小而美的客房,來過這裡的客人,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住這裡完美的長城山景和濃厚的藝術氣息。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在古代時,懷柔曾是宮殿和廟宇所用琉璃瓦的生產中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轉為村辦工業。薩洋保留了這裡的原始結構,也保留了瓦廠的歷史。瓦廠遺留下的成品和不同顏色的單片琉璃瓦被人工打碎,以非規則的形狀和不同的色彩貼合到牆面,就成了一塊裝飾牆,這樣的琉璃,換到幾百年前,只有皇室貴族才得以使用。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一間名為“紅門”的別墅,硃紅大門、灰色瓦磚,強烈的撞色中還原了記憶中的故鄉。推開紅門,被改造過的農家土炕似乎還有原來老房子的味道,在壁爐邊上放兩個沙發、一張案几,無論是慵懶閱讀還是與好友暢談至深夜,都令人心馳神往。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從琉璃瓦片開始,在這裡,用廢物利用的改造理念守住了長城臥于山間的天然純粹。據說,瓦廠酒店的房間裡不提供瓶裝水,客人要水只能用暖水瓶打,頗有一種返璞歸真之趣,酒店還提供鼓勵客人帶走的手工草鞋,如果客人穿過草鞋但沒有帶走,草鞋會被切碎作為堆肥使用。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此外,瓦廠酒店用作餐飲的食物原料,很多也都是出自本地的自產。酒店有專門的菜地果園,秋天瓜果成熟,板栗、山楂掛滿枝頭,才是最最老北京的滋味與風景。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從自家菜園採下的食物,在北溝村最古老的石頭房子中變幻成美味。這個本身的外觀就極為精緻的房子,在改造中保留了原始的門窗和灶臺、火炕,轉換成餐廳、廚房,掛上了“小廬面”的名字,意思就是小小的窩棚麵館,分外可愛。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12年時間,薩洋與他的妻子唐亮,將廢棄瓦廠,經營成了一樁精品酒店界翹楚的傳奇故事。那個長城腳下幾經荒蕪的山村,蛻變成了中外遊客都愛不釋手的度假勝地,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來過,荷蘭國王、以色列總理來過、國際好萊塢、寶萊塢影星、NBA球員來過、國內著名導演演員歌手主持人都來過。這裡的舊建築重新煥發生機,甚至成為鄉村復興的典範。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被複闢的故園記憶

如果說高天成和薩洋是在這片土地上打造自己的東方夢,那麼美國人布萊恩·林登則是在復辟這場夢,修舊如舊。

從1984年林登到中國求學開始,他與這個神秘古國的不解之緣便已經開始。10年後,當他的雙腳站立在大理喜洲的土地上時,白族文化與田園風光吸引了他也留住了他。2008年,林登一家人賣掉美國的房子在大理開了客棧喜林苑,如他所說,“一個美國人在中國鄉村實現了夢想”。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林登對中國鄉間保存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他認為,城市固然是現代文明聚合之地,但鄉村哪怕是邊遠村寨,也大多保留著本真而富有特色的傳統之美。

如今,喜林苑花開三朵,在大理喜洲經營三個院落——楊品相宅、嚴寶成府、楊卓然院,多是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楊品相宅”還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948年的“楊品相宅”是三進式白族傳統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滿是文化。這兒保存著“祖先堂”,還有小型博物館和圖書館,客房只有16間。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林登剛租下時,這一套宅子已破舊不堪,猶如風燭殘年,搖搖欲墜,卻又似乎在執著等待,重回故園舊夢。楊品相宅是幸運的,它等來了同樣想要復辟白族文化的美國人林登。林登請了將近100個本地工人,耗時近1年對老宅進行修繕。修舊如舊,整個修繕過程基本都是用手工修復,以精巧工藝重現建築風采。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林登說:“如果破壞了老建築或者對當地造成環境汙染,我的良心過意不去。”為了這項修繕工程,林登花了約400萬人民幣,“等於再造一個房子”。從最初洽談建築修復,再到辦齊所有手續合格證,花了將近4年,改頭換面的楊品相宅,披上了“喜林苑”的新衣,終於正式運營。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值得一提的是,喜林苑的員工基本都是本地人。他們以前是當地種地的農民,轉行做起服務行業來,在專業度上卻絲毫不遜色。三家喜林苑客房40多間,可員工卻多達60人,高人房比保證了服務品質。

在鄉間過的生活更接近自然和樸素的人情世故,沒有將喜林苑當做生意來做,林登在喜洲一待就是十年,儼然成為了這小小白族鄉村中的一員,為了融入當地,喜林苑會組織員工和客人參加保護洱海的義務勞動,幾乎每次村子裡的本主節、插秧節、繞三靈、火把節等也都少不了他們,而林登自己,經常是村民辦紅白事時的座上賓。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林登的白族傳統文化復辟之路並沒有停下,喜林苑的第二個院子“楊卓然”院,是他所做的白族民居保護項目。以“楊卓然”院為基地,為到大理進行實踐調研項目的國內外學生提供住所和教室,也為對大理當地民俗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志願者和學生們提供便利;也可以帶領客人深入民間村落,走訪當地家庭,逛鎮上的早間集市,參觀乳扇製作、扎染等白族特色手工作坊,為客人提供一次文化之旅……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正如林登所說,我已經55歲了,但在推動文化發掘和交流方面,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我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Chapter 2

/

遺失的美好

高天成、薩洋、林登們越洋而來,讓不標準的酒店在中國的山野鄉間落地生根,是因為他們的山野村落之中缺乏文化的土壤麼?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文化,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多樣的酒店風貌。英國的B&B(Bed & Breakfast)、法國的城堡、日本的民宿、北歐的農莊、美國的HOME STAY……國外的村落民宿或傳統小旅館,已走過了一段漫長道路,雖各有差異,但內核都是根植於當地鄉土文化。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土地上生長出了很多個性鮮明異國風情的度假酒店:簡約現代的美式風格、奢華的歐式風格,浪漫的東南亞風格、禪意的日式風格……可對於崇尚中華文化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中國鄉土酒店該有的樣子。追求現代化、國際化的今天,是否該學習國外的傳統小酒店或村落民宿,帶著“根本”前行,拾回遺失的美好。

沒有無源的水,也沒有無根的萍,外國人在中國鄉村尋得的中國禮,雖已盡善盡美,終究隔著一層若有似無的紗,而真正屬於中國鄉村的酒店,仍是需要中國人自己去返璞歸真,沿著來時路溯回。

在“洋家樂”的風潮之下,莫干山當地人們的觀念逐漸改變,“洋家樂”的概念,已不侷限於“洋人開的酒店”。 “洋”,更大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洋氣”,更富有設計感和時尚生活氣息的民宿或精品酒店。

隱居山林的大樂之野,名字來源於《山海經》,意為被遺忘的美好之地,似是提醒著人們重歸遺失的美好。坐落在被溪水圍繞的莫干山村落中,一棟棟漂亮的小別墅掩映在山林竹海之間,保留了原有的木架構,重新做了牆體屋面及門窗,首創了落地門窗形式,推窗就是竹林,秋天可以在窗前看櫸樹金黃,冬天可以欣賞莫干山雪景,萬籟俱寂,大美無聲。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從莫干山出發,大樂之野將足跡遍佈山野。從碧塢,到庾村、綠山牆、錦溪、谷舍……一個個詩意的名字背後,珍藏著城市中難得一見的山居風景,看山、看水,唯獨看不到匆忙。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旅行圈流行的精品酒店三大環線:不丹 Amankora、秘魯 Belmond 馬丘比丘環線,另外一條就是松贊環線。香格里拉的秋色,五彩斑斕,正如松贊酒店創始人白瑪多吉所說,度過了半生,我還是堅信,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就在我的家鄉,香格里拉。而他做的,就是在松贊環線上,將一間間松贊酒店串起來,行成一個完整的“體驗故事”。

松贊酒店,既是體驗,也是對藏族文化的傳承。

奔子欄,藏語意為“金色的沙壩”,是舊時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渡口和大商埠,石頭鑄就的酒店附近,山丘、峽谷、原始森林……無一不足。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松贊林卡酒店在緊鄰著松贊林寺的山坡上,避開遊客喧囂,猶如一座可生活在其中的藏文化博物館。金秋時節,松贊林將一夏的繁華褪盡,催開陰鬱的雲和連綿的雨,徹底展現出一幅雪域高原應有的純淨。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3个老外的酒店梦——寻找2000年最“土气”的中国「寻礼」

國內的酒店業也已走過風風雨雨的幾十年,從一開始對國際酒店的驚歎與好奇,到如今成為國際上不可或缺的酒店市場,無論是服務還是運營上,都在與國際接軌。看過了世界,血脈中的鄉土情結正在蠢蠢欲動,叫嚷著衣錦還鄉。

在大樂之野與松贊之外,還有無數被鄉土文化所感召的酒店民宿,走出城市,走向鄉間、山林、荒漠、島嶼,尋找一份可愛的“土氣”,挖掘出獨屬於這片土地的、這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或推廣,正如幾年前老外在這些地方尋到了他們眼中的中國禮一般,我們也能在這片曾經出走的熟悉土地上,找回故園舊夢。

2000年間我們獲得什麼,將在近200年間失去。城市逐漸在吞噬自然,多元文化充斥城市空間,要找真正的傳統文化,最好到鄉村裡去。山間野宿、田間地頭、郊區瓦屋……遠渡重洋,一群老外找到了他們要尋的中國禮。

《“洋家樂”走紅莫干山 贏在觀念和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