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柔腸的大將軍,用一個小小的仁善之舉,剎住了當地的盜墓歪風

剛柔相濟,自古就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對一個專業領兵打仗的將軍來說,能把剛與柔完美融合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就更加顯得難能可貴了。

有位古代的大將軍,就堪稱是把鐵血和仁心完美融於一身的典範式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時期,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大將軍外甥——賀蘭祥。

鐵血柔腸的大將軍,用一個小小的仁善之舉,剎住了當地的盜墓歪風

賀蘭祥是鮮卑族,出生於515年。很不幸,他11歲時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好在,他有一個堪稱是英雄的舅舅。

後來,他就跟著舅舅在軍中長大,“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賀蘭祥天資英縱,宇文泰也十分喜歡這個外甥,並盡己所能地精心撫育他。

雖是身在軍旅,可仰慕漢文化的宇文泰,總是想盡方法聘請博學的儒生隨軍,精心教習他的寶貝小外甥。

就這樣,小賀蘭祥一邊讀書,一邊跟著舅舅打仗。長大後,成了一名文武雙全的英武少年,同時,還是宇文泰帳下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勇大將軍。

攻打潼關時,賀蘭祥活捉了敵方大將薛長孺,大統三年,又成功拿下楊氏壁。之後,在沙苑之戰、河橋之戰和邙山之戰等幾場大戰中又先後立下大功。

鐵血柔腸的大將軍,用一個小小的仁善之舉,剎住了當地的盜墓歪風

他的職務也從徵虜將軍、鎮西將軍升到車騎大將軍,到541年,年僅26歲的賀蘭祥在邙山之戰後升任驃騎大將軍。

五年後,他率軍駐紮荊襄,統領遠近十二州軍務,同時,還兼任荊州刺史。因為此前,他在荊州代理過20多天政務,雖然時間很短,可是他當政時的仁德愛民舉動卻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這次,聽說他又來到了荊州,附近逃亡的流民們都帶著老老小小往荊州趕,就連附近的蠻夷部落,也爭相歸附於他。對這些因為他而蜂擁進荊州的人群,他都一一收容、安撫下來。

到荊州的時候,正好是酷暑季節,他一到任,就頂著驕陽親自到州縣查看民情,來判斷施政得失。在許多地方,他都看到有古墓葬被盜挖過,亡人的骸骨被挖出後散落在四周的地上。

於是,他對隨行官員說:這種慘狀也能稱得上是仁者之政嗎?然後就下令給地方官,將那些被盜挖出來的骨骸一一裝殮歸葬。

鐵血柔腸的大將軍,用一個小小的仁善之舉,剎住了當地的盜墓歪風

有趣的是,他這道政令下了沒多大一會兒,天空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隨後,當年還成了個大豐年。

荊襄之地,歷史本來就悠遠得不得了,古墓葬遍地都是,而盜墓,一直都是當地一股難以遏制的歪風陋習。這次,倍受尊敬的地方官親自來過問此事,而且,接著就帶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有了各級地方官員的介入,賀蘭祥的這一作為也被百姓四方傳開,於是盜墓的情況逐漸變得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止息住。

賀蘭祥就用這麼一個自然而然的小小善舉,居然剎住了盛行已久的盜墓歪風。“……於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

上行下效的威力,就是這麼厲害。

鐵血柔腸的大將軍,用一個小小的仁善之舉,剎住了當地的盜墓歪風

荊州古城

不過,他的仁德治理還遠遠不止荊襄這邊。大統十六年,也就是550年時,已經被拜為大將軍的賀蘭祥又奉舅舅命令,北上陝西,修築涇渭渠堰。“……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於洛。功用既畢,民獲其利。”

他修建的這座富平堰,地點在今天的陝西富平縣,當時的老百姓為了紀念他,還為他立了一座廟,取名叫賀蘭觀。

賀蘭觀位於留古鎮,到了近代,上個世紀的1958年,當地還用賀蘭這個名字成立了生產大隊。改革開放後,1984年又正式改成為行政村,就是今天的富平縣留古鎮賀蘭村。

一段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就這樣奇蹟般地走到了今天。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這位上馬能馳騁疆場、下馬就造福一方的少數民族大將軍年僅48歲就去世了。

但是,他的英名,就像雄偉如萬馬奔騰的賀蘭山脈一樣,將永遠長存在天地間!

史料出自《周書·卷二十》,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