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備胎的自我修養

所有的美好都是想象出來的

和所有的備胎故事一樣,葉芝也有一個美好的相遇。

“在我24歲那年,困擾我一生的煩惱開始了。”葉芝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回顧他和女神的初次相逢。

1889年1月30日,一位年輕姑娘前來拜會葉芝的父親,舉手投足宛如一位女神(真相見圖片)。她就是22歲的茉德·岡尼,在愛爾蘭文藝圈中頗有名氣。茉德是一位駐愛爾蘭英軍上校的女兒,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一大筆遺產。

論備胎的自我修養

年輕時的茉德·岡尼和葉芝

當時,茉德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光彩奪目,彷彿自身就是陽光……

葉芝被這道陽光照耀得暈頭轉向,第二天就興奮地寫信告訴朋友:“你知道我有多愛慕岡尼小姐嗎?她會使人改奉政治信仰。假如她說世界是平的,月亮是個拋起在空中的舊帽子,我也會驕傲地站在她這邊。”

然而,在茉德•岡尼眼裡,葉芝只是個高瘦的男孩,衣著寒酸,身上沾染著顏料斑點。這樣一個窮學生,對於巴黎上流社交界寵兒茉德來說,當然不會放在心上。

葉芝對茉德一見鍾情,茉德卻對他毫無想法。至此,備胎的基礎已經奠定。如果一個女孩一開始不喜歡你,以後也不會再喜歡你了。這個道理,可惜當時的葉芝完全不懂。

如果只是萍水相逢,那麼故事也就到此為止。備胎的煉成,需要機遇的成全。很快,機會就來了。

愛好詩歌的茉德邀請葉芝到她的寓所共進晚餐——葉芝好歹也算是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葉芝自是欣然赴約,然後,一連吃了9天的晚餐。

茉德希望在都柏林的舞臺上一展表演天賦,葉芝就告訴茉德,他想成為愛爾蘭的維克多·雨果。茉德是一名激進的革命者,葉芝就和茉德•岡尼一起為愛爾蘭民族運動奔走。

葉芝在狂熱的愛情下喪失了判斷力,錯把茉德·岡尼對他文字的熱情當作了愛情。在愛情中——尤其是單戀,越痴迷,就越卑微、越迷失自我。

其實,所有的美好都是想象出來的。

永遠年輕,永遠單純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葉芝當然不是流氓。他覺得,給愛人最極致的愛便是求婚。在禁止離婚的愛爾蘭,這意味著他已經奉上了一生的幸福,只為換取心上人的點頭應允。

1891年8月3日,葉芝在愛爾蘭向茉德•岡尼求婚,但遭到拒絕。女方說她發誓終身不嫁,只願意和葉芝做朋友。

好熟悉的臺詞。

當時,茉德經濟寬裕,常年奔走於歐洲各地,而拮据的詩人卻無法追隨她的腳步,只能求告於書信。葉芝當時還單純地想:“我相信,若是我能告訴她我所有的思想以及抱負,她就再也不會離開我了。”

葉芝不斷地聽到茉德的消息,種種傳聞令他憤怒不已。後來,茉德寫信告訴葉芝,養子小喬治夭折了,她悲痛欲絕。8年後,葉芝才知道真相。

10月初,茉德回都柏林參加愛爾蘭革命領袖的葬禮,葉芝才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當茉德從房門走進來,一種狂喜把他完全壓倒了。茉德的臉龐消瘦了,變得溫順和慵懶,惹人心生愛憐。頓時,葉芝只想保護她。

葉芝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

作為備胎,必須永遠年輕,永遠單純。

安心做一隻風箏,線由你掌控

1892年,葉芝和茉德參與愛爾蘭鄉村圖書館項目,一面商討書目、募集捐助,一面奔走於鄉鎮。結果,因為葉芝對其他男同事的瘋狂嫉妒,茉德跟他大吵了一架,抱病跑回了法國。

隨後幾年,茉德在巴黎抱病不出,兩人越來越疏遠。葉芝去巴黎探望茉德,卻傻傻地沒看出任何蛛絲馬跡,只注意到了茉德上樓梯的時候很緩慢。實際上,茉德躲開葉芝是因為她懷孕了。挺著大肚子上樓梯能不困難嗎?

葉芝在回憶錄中曾這樣回憶:“自從童年之後,我再也沒有吻過一個女人的嘴唇。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那個老念頭又冒出來了——不行,我愛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在這種絕望的愛情中,葉芝又熬過了兩年。1894年,葉芝在倫敦文藝圈的一次聚會上結識了一名女作家,奧莉維亞·莎士比亞。兩人相戀了。直到30歲,葉芝才和奧莉維亞初嘗魚水之歡,結果他發現自己有點“不行”。

1896年春,茉德聽聞葉芝的“喜訊”後,不乏醋意地從都柏林寫了信來。

然而,葉芝和奧莉維亞的甜蜜只持續了一年。

1897年2月,茉德·岡尼回到倫敦,寫信給葉芝,問他願不願意共進晚餐。葉芝欣然赴約。奧莉維亞很快也就發現,葉芝心裡一直放不下茉德。兩人就此分手。只要女神勾勾小指頭,一切堅固的就風消雲散了。

據說,女神都有這樣的心態——雖然我不喜歡你,但是我希望你一直只喜歡我。備胎如風箏,可以松線,但絕不放手。

女神虐我千百遍,我待女神如初戀

茉德回國後,帶著葉芝投入了愛爾蘭獨立鬥爭。葉芝在革命和愛情的大道上狂奔,這也是他與女神最接近的一段日子。

1898年12月6日,葉芝夢見茉德吻了他,當他去詢問茉德時候,茉德第一次吻了他。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但卻引出了一場大逆轉。

第二天,茉德向葉芝透露了她的人生故事。至此,葉芝才知道,原來自己死活不相信的流言蜚語,其實都是真的。

茉德19歲時愛上了一個名叫米勒瓦的法國政治文人,然後去了巴黎,成為米勒瓦的情婦。就在認識葉芝之後不久,她懷上了米勒瓦的孩子(曾對葉芝說是養子),但沒多久孩子夭折了。之後她也跟別人好過,但是也很快分手。茉德聽說死去的孩子可以重生,於是又回頭找米勒瓦在墓亭下面野合……後來,她又生了一個女孩,也就是伊素特,但對外稱是養女。

傾聽著這一切,葉芝內心雖然是崩潰的,但依然細心地、“像姐妹那樣地”安撫茉德,不但沒有疏遠茉德,內心的那團火反而更加熾熱——他不能眼看著茉德為了那個法國佬而白白犧牲掉她的幸福。

你若安好,我便備胎到老

殊不知,茉德正在漸漸擴大與葉芝的距離。她非常珍視他的友誼,“但是一分鐘也不可能想象嫁給他。”

1903年2月7日晚,葉芝在演講前收到茉德的一封電報,告知她已經跟別人訂婚了。葉芝感到如雷轟頂。

最使葉芝難以接受的是,茉德·岡尼愛上了他所鄙視的麥克布萊德少校。根據相關記述,麥克布萊德少校粗野下流,性情暴虐,其貌不揚,但喜歡追蜂逐蝶。這件事對葉芝構成了巨大的打擊和傷害,他的心感到了冬天的徹骨寒冷。

葉芝給茉德寫了很多封長信,苦苦哀求,但無濟於事。

那封電報給了葉芝極大的傷害和羞辱。人們都知道那時葉芝被茉德甩了,但他仍在堅持為自己所愛的人發聲辯護。

論備胎的自我修養

中年的茉德·岡尼和葉芝

2月21日,茉德在巴黎舉行婚禮。婚後才兩個多月,茉德便找葉芝訴苦。1905年初,在葉芝的奔走操持下,茉德正式離婚。

就像每一個備胎都有早日轉正的願望,每一個女神也有要備胎們備到老的想法。縱觀葉芝這一生,才是真正的“你若安好,我便備胎到老”,就算被卸的時候還會幫著找螺絲刀。

感動了全世界,唯獨感動不了你

1916年7月1日,葉芝最後一次向茉德求婚,依然被拒。也許是愛屋及烏,也許是因為長相很像,葉芝轉而考慮茉德的女兒伊素特。

15歲時,伊素特就曾向葉芝求婚,但被葉芝拒絕了。1916年8月,葉芝向伊素特求婚。伊素特很得意,卻沒有答應。葉芝只好重新回到良師益友的角色,閒時為她寫詩。

備胎大半生的的葉芝終於累了,他需要一個歸宿。9月26日,52歲的葉芝向另一位25歲的小才女喬吉求婚。喬吉答應了。在喬吉這裡,他得到世外桃源一樣的溫存和安慰。

論備胎的自我修養

1922年,56歲的茉德·岡尼(右一)在都柏林

論備胎的自我修養

老年的葉芝

1939年,葉芝在法國去世。茉德甚至連他的葬禮都沒有參加。

攝影家約翰·菲利普斯曾同晚年的茉德·岡尼談及葉芝,茉德淡淡地說:“他是個女子氣十足的男人。”這也許是關鍵所在。也許,作為革命者的茉德·岡尼只愛孔武有力的男人。

茉德的自傳中有一段和葉芝的對話。

“茉德,為什麼你不肯嫁給我?”

“婚姻是一件相當無趣的事情。詩人根本就不應該結婚。世界會因為我沒有嫁給你而心懷感激。”

這話真是雖然有點冷酷可恨,卻極富智慧。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眾女神深諳此道,不但釣得眾備胎,還能使之心甘情願,死心塌地。

其實,葉芝備胎28年,那些自以為拼了命去努力換來的結果,只不過只是感動了自己罷了。如果有諾貝爾備胎獎,想必葉芝也是當之無愧。

備胎有風險,投入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