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強男弱」這個僞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在傳統的社會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延續了幾千年,全職媽媽、家庭主婦被認為是女人一生的事業,男人則負責在外打拼、賺錢養家。當家庭成員的職能顛倒,人們首先擔心的是爸爸們能否勝任這份“工作”。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裡,爸爸帶孩子=災難。比起媽媽或者老一輩人的悉心照料,爸爸的帶娃手段簡直糙到了骨子裡,不分國籍。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為了培養孩子的方向感和敏捷度,玩遊戲大多是這個畫風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跟人平等交流、友好互毆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磨礪孩子意志,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從網上寶媽們的血淚控訴來看,別說長期帶娃了,爸爸們就算只是偶爾看護一下孩子,場面都十分“慘烈”,常常讓人哭笑不得。

儘管如此,最近幾年關於全職爸爸的新聞是越來越多,前段時間深圳的一名70後奶爸更是因此上了熱搜,隨之而來的,還有兩種非常極端的外界評價。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報道的主人公叫黃凱,在他眼裡,一個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因為不在家鄉工作生活,孩子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他跟妻子之間“總是需要一個人去關注家庭和孩子的成長”。於是4年前,夫妻倆協商後,黃先生決定從外企辭職,回家帶娃。做家務、陪孩子和輔導作業都由他一手包辦,“全職媽媽做什麼事情,全職爸爸就做什麼”。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而在黃先生的敘述中,大家還能感受到他對妻子的滿滿愛意。他說帶娃是件很傷神、很容易抓狂的事,當全職爸爸也是“想讓媽媽不要老得特別快,容顏可以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下去”。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在被問到身邊的人怎麼看待這個決定時,黃先生回答“物以類聚”,無論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全職爸爸,對孩子的關注度都很高,而且家裡的父母也比較支持。

這樣看來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大家都明白,這種有悖傳統觀念的做法一旦脫離了小圈子,就容易被議論紛紛,若是放到網上更要激起千層浪。

這不,新聞一出,底下就有不少網友為黃先生“鳴不平”,最主要的理由竟然是“老婆有錢了容易出軌”。

能夠理解,在傳統的社會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延續了幾千年,全職媽媽、家庭主婦被認為是女人一生的事業,男人則負責在外打拼、賺錢養家。

當家庭成員的職能顛倒,人們首先擔心的是爸爸們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知道怎麼換尿布嗎?知道怎麼拍奶嗝嗎?知道衝奶粉的水溫要多少度嗎?就像文章開頭所示,許多男性結婚後幾乎喪失了自理能力,更不要說單獨把孩子照顧好,萬一他們的粗心和馬虎給孩子帶來了傷害怎麼辦?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其次,人們還擔心全職爸爸的心理健康問題:就算他們能學會那些照顧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那能頂住全社會的壓力、堅持“全職帶娃並不丟臉”的想法嗎?要知道,對這一群體“軟弱不上進、沒有事業心”的偏見,不止來自陌生人,更可能來自家人朋友,甚至最親近的另一半。

另外,“男強女弱”的相處之道有變,夫妻倆面臨的感情挑戰也會跟著互換。

舉個最常見的,“誰有經濟實力誰更容易出軌,誰與社會脫節誰更容易被拋棄”,這是多年來約定俗成的社會潛規則,男女通吃。

說了這麼多,總而言之,反對全職爸爸的出現,本質上是對傳統家庭模式最後的守望——男人必須有事業,女人不能太強勢,否則這段姻緣將不得善終。

事實上,外界對全職爸爸的諸多猜疑,這些家庭都有所準備。

以新聞裡黃先生一家為例,做出爸爸辭職帶娃的決定也不是一時興起,考慮到媽媽在賺錢這方面的能力更強,那就讓媽媽承擔家庭的生活成本。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而爸爸更有耐心,更願意把家裡的工作都做好,所以說比起妻子,黃先生本來就更適合照顧孩子和家庭。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除此之外,爸爸帶孩子其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危險,也有很多優點。可能不會時刻攔著孩子“不能做這個做那個”,但會在旁邊默默地觀察,並且有距離地守護著,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正如黃先生所言,女兒跟他在一起的話獨立性會更強一點。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不理解全職爸爸、認為男人就應該賺錢養家的,多是一些望子成龍的家長,或是持有傳統觀念的保守男女。與其說他們是“直男癌”、“大男子主義”,不如心疼他們,生在21世紀還被封建的男權思想迫害。

同樣的,過高地讚揚全職爸爸、認為男人放下事業當奶爸是義舉,實質也是傳統觀念在作祟——無視“一些爸爸確實沒媽媽更適合職場”的客觀無奈。

李赫鳴一開始想讓妻子辭職,但妻子堅決不願意。剛好那時他的工作不是特別順心,就想趁此機會辭去工作當全職爸爸,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也是一種逃避吧。如果我在單位人際關係特別好,工作特別順,領導也對我特別好,我也不會這麼決絕地就辭職。”李赫鳴說。

(via.《在人間》第154期:五個中國全職爸爸)

另一方面,這些聲音之所以會出現,還是覺得帶娃本該是女人的活兒,男人願意做一點就很了不起了——顯然,這也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國外養娃圈有個叫“pedestal effect”的概念,說男性通常會因為做了被默認是女性責任的事情後,受到社會的過譽,比如帶孩子、做家務。

其中的隱形邏輯是男性稍微照顧一下孩子就會被稱讚,而女性做著大量卻細碎的家庭工作,甚至辭職回家看娃,不僅不會被誇,還會被看做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對夫妻倆都是不公平的。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說得更直白一點,新時代的結婚生子其實就是組隊刷副本,隊員應該幹各自最拿手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和性別本身沒什麼關係。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裡,家庭分工的重要依據是誰能更好地照顧家庭,誰能更好地發展事業,誰更喜歡、更擅長做什麼。

對於夫妻倆而言,無需考慮圍觀群眾的刻板印象,誰帶孩子其實只是很簡單的“你行你上”問題,只要堅持為孩子、為這個家好的目的就行。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以上總結起來就是,全職爸爸這個角色不需要被外人高看或瞧不起,正視他們的存在才是對其家庭最誠懇的尊重。要達到這一點,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如何看待全職爸爸”這一議題背後,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比如女性地位。

去年10月,女政客傑辛達·阿德恩當選為新西蘭首位“80後”總理。履新不久,她就宣佈了自己懷孕、伴侶將成為全職爸爸的消息,並於今年6月,順利誕下一名女嬰。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生完孩子後,阿德恩休了6周產假,期間仍在閱讀內閣文件並參與了重大決策,日前已重返工作崗位。

在這位女總理看來,她是首批任內生育的女領導人之一,這一現象並不常見,但“總有一天會變得平常”。

對此,前總理海倫·克拉克撰文稱:“阿德恩以從容之姿打破了多重玻璃天花板;新西蘭向全世界顯示了,一個總理懷孕生育完全是可以應付的,男性擔當全職家庭照顧者也沒什麼大不了。”

阿德恩的社交賬號下,全世界的平權主義者都為其歡呼:“2018年了,女性可以專注事業,男性也可以專注家庭,為新西蘭驕傲!”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在理想社會里,我們可以正確看待男女的社會價值和家庭分工。男性選擇當全職爸爸不會被人歧視,女性對學業事業充滿野心不會被人指指點點;一段家庭關係中,夫妻倆互相扶持、分擔婚姻責任,不管是誰為家庭放棄了事業都沒人對其妄加評論。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思想進步。“女強男弱”什麼的,不過是個偽命題。

然而,新西蘭女總理可以任內生育,中國女性所面臨的現實卻是——

面試時不可避免地被問到有沒有男朋友,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有孩子也要被問會不會要二胎。

HR的意圖大家都瞭解,無非是想確保女員工能在工作期間內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被婚育問題轉移注意力、分掉精力,確保公司利益不受損。

於是,網上出現了相應的答題技巧,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而初入社會之前,女性在學術界面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也一直是公眾十分關心的話題。這顯然與社會刻板印象裡的女性分工有關。

眾所周知,現代學院制下的學術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社會卻很少給願意付出的女性以可能性,因為她們更重要的是承擔結婚生子和撫養下一代的任務,這就直接影響到她們能否堅持學術,能否取得相應的科研成就。

我把自己搞得這麼像男生,還是無法改變導師不願收女生的信念。找導師就被嫌棄,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局,以後更是局外人。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不是獨一份,其他國家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前一陣,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就調整學生分數的醜聞公佈調查結果並道歉。此前該大學被爆出給女生入學成績乘以0.8或0.9,以降低女生錄取率。

調查組表示,壓制女生成績的情況從2006年開始出現,導致女生整體減少10%到20%。目前,大學的理事長辭職,並可能被起訴,而校方承諾,對本屆及既往報考東京醫科大學的女生進行補償。

“女強男弱”這個偽命題,汙名化了多少全職爸爸!

如此看來,在這麼一個全世界都需要反省和改變舊觀念的社會環境下,各方輿論對全職爸爸的“圍剿”也變得再正常不過了。

或許,只有等“男子辭職回家帶娃”這種事情不再被議論紛紛,背後牽扯到的女性權益問題不再被忽視的時候,我們才有底氣期待真正的男女平等、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