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乾貨!清理「奇葩」證明,他們有這些經驗→

9月13日上午,司法部在北京召開證明事項清理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會上,公安部、北京市編辦、遼寧省政府法制辦、浙江省政府法制辦等4家單位作了交流發言。他們在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經驗做法?快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市

2016年以來,北京市認真落實國務院改革部署,以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為導向,持續推進清理證明工作,先後公佈取消201項證明事項,編制了暫時保留證明目錄。期間,16個區同步取消了本區設定的各類證明。

>>>>主要做法

★第一,深入摸底,編制底單。

市政府審改辦以西城區廣外街道3個社區為依託,通過查閱一年中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開具證明的工作記錄,逐項梳理填寫證明名稱、蓋章單位等15個指標信息,形成證明事項底單,分別由16個區、60個市級單位進行核對確認,為後續清理工作奠定基礎。

★第二,確定原則,逐項清理。

明確了“五個一律”的清理原則:

▲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設定依據的,一律取消;

▲凡是可以採取部門內部調查或信息共享方式的,一律取消;

▲凡是能夠通過申請人提供有效證件、憑證辦理的,一律取消;

▲凡是能夠採取書面承諾、簽字聲明或提交相關協議辦理的,一律取消;

▲凡是開具單位無法核查核實的,一律取消。

明確了“四個規範”的要求:

▲一是規範證明名稱,按照“某人+辦某事+由某單位開+開某證明”模式統一規範,使各項證明“一目瞭然”;

▲二是規範設定依據,只有在法律法規中規定了申請人要“提交何種證明”的,才能作為設定依據;

▲三是規範取消和保留意見,要求各級各單位在綜合考量設定依據、目的意義等因素的基礎上,形成明確的取消或保留意見;

▲四是規範後續辦理方式,對每項證明取消後,如何有效辦理相關事項進行規範,確保各項減證便民措施落到實處。

通過“五個一律”和“四個規範”,分三批取消了201項證明。

★第三,強化管理,防止新增。

以公開強化落實。對各批次決定取消的證明事項,市、區政府審改辦統一發文並公開,接受企業和群眾監督。取消證明後,及時督導各有關單位修訂文件、調整辦事方式,並在辦事大廳、部門網站等公佈新的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以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以清單管住新增。對有法律法規依據、暫時不能取消的證明,制定印發暫時保留證明目錄,實施統一清單管理,並明確清單之外不準要求企業和群眾再提供證明。

以獎懲激發動力。將證明清理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評,通過細化考評內容、量化考評指標、嚴格組織考評,有效提高了各級各單位清理證明工作的積極性。

全面清理證明事項

傾力優化營商環境

遼寧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姚明偉

>>>>工作進展及階段成果

7月27日,遼寧省政府公佈了《遼寧省第一批取消調整涉及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證明目錄》,共取消調整各類證明253項。在取消調整的證明事項中,永久取消證明75項,取消後規範調整辦理方式的證明178項。

在規範調整的178項中,為保證證明取消調整後平穩過渡,防止出現管理和服務“真空”,明確了後續管理服務模式:一是明確了69項通過部門內部調查或信息共享方式獲取信息進行辦理;二是明確了81項通過申請人提供有效證件憑證,證實相關信息進行辦理;三是明確了28項通過申請人書面承諾固化責任進行辦理。

>>>>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確保清理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三級聯動,切實保障清理工作質量。法制辦、營商局、編委辦等多部門通力合作,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從企業、群眾接觸最多、辦事最直接的社區、辦事大廳開始逐項梳理,嚴把質量關。

三是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助推遼寧振興發展。遼寧省以此次清理證明事項為契機,確定了“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凡是能夠通過申請人提供有效證件證實相關信息的,凡是可以通過信息共享方式辦理的,凡是能夠通過申請人書面承諾辦理的”的清理原則,著力解決困擾群眾的“辦事難”問題,進一步優化遼寧營商環境,助推遼寧振興發展。

>>>>下步打算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做好清理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把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方便基層企業、群眾辦事創業擺在突出位置。

▲深入清理證明事項,實現清單化管理。遼寧省將在現有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系統梳理證明事項,深入做好取消、調整、規範各類證明工作,按期公佈證明事項目錄清單,推廣網上核驗、主動調查、告知承諾等政務服務方式,建立健全政府職能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清單以外無證明”。

▲加強清理規範工作的監督檢查。建立完善證明事項舉報投訴處理、反饋運行機制,對不規範索要證明事項及仍然索要、變相索要相關證明或擅自增設證明事項的嚴肅追責。

▲建立動態管理長效機制。遼寧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證明事項動態管理的長效機制。原則上,政府職能部門不再增設證明事項,確需增設或調整的,經履行合法程序後,統一納入證明事項目錄清單,並及時修改辦事指南,優化辦事流程,定期向社會公佈。

壓實責任 主動作為

切實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 俞世裕

>>>>主要做法和成果

★及早部署,大幅減證。

2017年4月,浙江省部署開展證明事項專項清理工作,提出了“三個一律取消”,即“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凡是能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解決的,凡是能用非證明形式替代的一律取消”,大幅度削減證明事項,編制併發布《需要辦事群眾(企業)提供的證明目錄》,努力做到清單之外無證明。

★強化責任,嚴格清理。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下發後,省政府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對浙江省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圍繞“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結合“八統一”辦事事項指導目錄,全面清理本地、本部門自行設定的各類證明事項,明確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及其部門行政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截止目前,全省市縣和省級部門的自查工作基本完成,共梳理出266項證明,涉及辦事事項503項。503項辦事事項中,地方設定69項,國家設定434項;地方設定的69項事項中,已明確可以取消的43項,佔62%。

★創新方式,數據共享。

注重加強協同協作,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破政府部門間和部門內部的信息孤島,從根本上剷除“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滋生的土壤。2017年,出臺省政府規章《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為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文件歸檔提供了立法保障。在全面梳理、摸清省級單位信息資源家底的基礎上,公佈省級數據共享清單,為各級部門精簡辦事材料、優化辦事流程創造條件。搭建了全省數據共享體系,滿足政府內部共享獲取材料,基本實現能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不重複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不重複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重複提交。

★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在省級層面統一部署開展證明清理工作的同時,全省各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推進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如義烏市率先提出打造“無證明城市”理念,通過個人承諾書、數據平臺共享等方式,分四批取消270項證明材料,基本實現了市域範圍內無證明材料的目標。龍游縣通過“砍掉一批、共享一批、替代一批、代跑一批”,最大限度削減證明事項,基本實現龍游縣辦事無需群眾提交“證明”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