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荀子·勸學》中說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人的閱歷不是無限的,積累的經驗也不是無限的,想要讓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長,應該學會借鑑,勇於借鑑。恰當的借鑑,並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而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師。選擇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好的地方借鑑勉之,以防重蹈覆轍。

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唐太宗在位時,魏徵一直直言進諫,他就像唐太宗的一面鏡子。魏徵去世後,唐太宗痛惜不已:“以銅為鑑,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鑑,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鑑,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不在,吾亡一鑑矣。”

“明鏡所以鑑形者也,有妍蚩剛見之於外;往事所以鑑心者也,有善惡則省之於內。”人借鑑於明鏡,以瞭解自己的外貌,保持健美,修飾醜容;人也須借鑑於歷史,來檢查、反省自身,以存善去惡,成為至人。

帆船出海,風箏上天,無不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善於借力。講究藉助外部力量而求得發展。

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智者當借力而行,慧者運力而動。聰明的人都會藉助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成功。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

善於借力,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借力並不侷限於“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親人”,有時候競爭對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對象。借力也不僅僅侷限於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向環境借力。

三國時候的諸葛亮就是擅長“借力”之人。諸葛亮善觀氣象,利用大霧天氣與草船巧妙借得曹操的十萬支箭,令周瑜自嘆不如;而在赤壁之戰中,用小船滿載引火藥物,突入曹軍水寨,乘東南風起而放火,火燒連環船,大破曹操大軍。通過這場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之基礎。

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其實一件事情結果的達成,我們都要善用外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成功者個人能力很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善於整合資源,巧借“外力”。當然,善借外力也是一種能力。

借鑑思考,借力行動,成功需要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一個“借”字,天地廣闊,大有作為。這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寫好文,做好襪,半霸環保襪!


勇於借鑑,善於借力,巧借它物,補己之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