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眼下樓市轉涼,你會高槓桿買房嗎?

儘管樓市調控近兩年來沒有一刻鬆懈過,但高槓杆買房也一直受到房產狂熱投資者的追捧。尤其是在2017年,

個人借道消費貸、首付貸等個人信用貸款加槓桿購房的態勢升溫明顯。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在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佔了總資產的69%。

那麼,在這麼一個高比例的數據之下,房奴們的生存狀態如何?目前利用高槓杆買房,還值得嗎?

人物:三十而立的小陳

工作地點:北京

職業:軟件開發

家庭年收入:55W+

2014年11月,小陳在老家買了一套秦皇島的房子作為婚房,總價85萬,公積金貸款40萬,裝修15萬,首付款基本上是借的

一直到2017年2月,結束了2年多的還債日子,首付基本還清,手裡又剩餘了10餘萬,和老婆一起在北京工作的小陳,開始想著把這套房子賣了置換到北京。不過,當時正值北京暴漲,3月份接連出了新政策

,先是規定有過貸款算第二套,而後又打政策補丁要求離婚滿一年才算首套,離婚買房的門也關上了。至此,小陳在北京基本上買不起了。

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眼下樓市轉涼,你會高槓杆買房嗎?

北京買房夢擱淺後,小陳迅速把目光投向了杭州。由於夫妻都從事IT行業,兩人一致認為除一線城市之外,杭州的互聯網發展很不錯,加之在朋友的建議下,2017年的清明節,小陳第一次來到杭州,落地後直接聯繫中介辦理落戶手續。為了這一趟杭州之行,他把在秦皇島的婚房掛牌售賣準備套現,並且與老婆辦理好了“假離婚”。

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眼下樓市轉涼,你會高槓杆買房嗎?

當端午節第二次去杭州時,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小陳輕鬆辦理了集體戶口,並且開啟了看房之旅。考慮到將來可能離開北京來杭到阿里工作,夫妻倆最終選擇了城西北地鐵口的一套100方左右的二手房,包含稅費總價275萬元。小陳一共付了100萬首付,用剛剛拿到的秦皇島婚房50萬定金,跟朋友親戚七拼八湊借了30萬,再加上信用貸貸款20萬,剩下的175萬元按揭貸款,月供9500元/月。10月份拿到秦皇島婚房20萬尾款,正好還上信用貸。杭州的房子到手後,小陳直接託管給中介打理了,由於是毛坯房,月租金收入僅3500元。

一直混跡於槓桿買房圈的小陳,天天刷微博、看大V,關注樓市動態,參加線下小密圈、投資沙龍,漸漸知道了槓桿和信貸這些東西。由於圈裡的人買房基本都是加槓桿,利用各種抵押貸、信用貸等,在杭州買房不久的小陳,很快不滿足於一套房,並且考慮將來需要父母同住帶孩子,又開始重新籌劃在北京買房。

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眼下樓市轉涼,你會高槓杆買房嗎?

小陳夫婦認為,家庭現金流還算可以,兩人對於買房意見也比較一致,於是提高了槓桿,在北京買了一套老破小。這套房子7月中旬剛完成過戶,總房價340萬,自有現金加上又在親戚朋友圈借了一輪,湊成100萬首付,公積金貸款120萬,信用貸120萬,重新過上了負債的生活。目前小陳的兩套房貸以及信用貸,每月共計還款超過2.3萬。這意味著,夫妻倆平時的日子沒有任何生活品質可言,每天吃飯只能在公司食堂解決或簡單叫點外賣。

在小陳看來,他不是在炒房,只是為了解決自住問題和抵抗通貨膨脹。“壓力不算大,只要保證現金流充足就行,當然也有失業的風險。不過,我們夫妻事先商量好了,大不了把房賣了,從頭再來。”

房奴負債沉重的背後 是沉淪還是狂歡?

從小陳的案例,不難看出,高槓杆買房操作最先導致了家庭消費降級

。網上一篇《被房價掏空的人90後開始消費降級》的文章指出,當房價遠遠超出收入水平,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普遍高於20時,即使居民能夠擠上房價上漲的順風車,也會因為首付和還貸壓力而被迫削減消費,尤其對於那些“六個錢包湊首付”的購房群體,消費擠壓效應更明顯。

一方面,房價高企,金融去槓桿;另一方面,居民在拼命加槓桿,貸款的絕對額度增大,消耗了更多可支配收入,消費如何不下降呢?

在當前全民買房搖號的時代,不乏使用信用貸、公雞貸、抵押貸等各種貸款湊首付殺進市場的激進購房者,甚至有跟父母共同貸款,由於一方有信用問題被銀行拒貸,最終被迫棄選損失定金的案例。

曾有人言,在每一輪經濟週期的調整中都會有一批人付出代價,98年付出代價的,是下崗工人;08年,付出代價的,是股民;現如今,2018年,會付出代價的是高槓杆的買房人。不知道最後一個預言是否會成真,但利潤與風險永遠成正相關,對於踩在鋼絲上的人來說,確實需時刻保持高度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