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中國經濟滯脹或者類滯脹是不存在的

國新辦就2018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總的來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特別是增長指標還是比較平穩。GDP過去12個季度都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月度主要增長指標也比較平穩,所以說滯脹或者類滯脹是不存在的。

據瞭解,從經濟學來講,滯脹是兩個方面,一是滯,即經濟停滯或者經濟出現負增長或者大幅回落;二是脹,物價持續大幅度上漲,經濟運行符合這兩方面的特徵或者條件才叫做滯脹。

相關閱讀:

統計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還在持續

國新辦就2018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如果從總量指標、結構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等四個維度來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還在持續。這說明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儘管外部環境變數增加,結構調整在深入推進,但企業的競爭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從宏觀角度來看,說明中國經濟適應能力和抵禦外部風險能力比較強。從政策層面來看,說明近期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出臺的一些政策效應在開始顯現。

統計局: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 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國家統計局14日稱,總的來看,8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擴大有效需求,加大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政策落實,合理引導發展預期,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統計局:如果沒新疫情發生 豬肉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從豬肉價格來看,自2017年2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生豬的存欄、出欄數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個別地區發生疫情,所以豬肉的供應有所減少,造成豬肉價格上漲。從目前來看,天氣轉涼,特別是中秋、國慶節假日來臨,居民對豬肉的需求還會有所增加。但同時,由於價格的上漲,豬肉的供應包括生豬的出欄也會相應增加,如果沒有新的疫情發生,豬肉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統計局: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並不存在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從8月份來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2個百分點。從累計來看,1-8月份上漲2.0%,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價格也上漲2.0%,總體來講還是屬於溫和上漲的水平。但是,最近兩個月價格漲幅確實有所擴大,特別是8月份。漲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豬肉和蔬菜價格上漲比較多,其中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7、8月份全國大範圍的雨水、部分地區的颱風,給蔬菜的生產和運輸帶來一定的影響,造成蔬菜價格出現一定波動。進入9月份,這些短期因素消失以後,再加上蔬菜的生產週期比較短,蔬菜的供應能夠跟上,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並不存在。

統計局:中國居民債務總體保持在合理水平 風險可控

毛盛勇指出,從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來看,2017年4季度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與GDP的比重是48.4%,這個水平低於日本9個百分點,大概低於美國30個百分點。當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比中國大概高28個百分點。這幾年居民購房較多,債務水平確實有所上升,但是到目前為止整個水平在國際上仍處於比較低的水平,而且這個水平是合理可控的,風險也是絕對可控的。

毛盛勇表示,對於銀行來講,居民整體資產償還能力風險比較小,居民可以自主進行銀行的償還,所以不會對整體經濟運行帶來大的影響。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APP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