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見字如面」到「面對面」

現在的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微信、語音留言外,還有上網、支付、照相等功能,手機讓我們換了一種方式享受生活,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主要聯繫方式就是寫信,每當收到同學朋友的來信,總是迫不及待地拆開,當看到“你好,見字如面……”時,感到非常親切。書信陪伴我度過了青春歲月,這些書信承載著深情、裝滿了記憶。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流行BP機,為了方便聯繫,我咬咬牙買了一臺傳呼機,當BP機別到腰上的那一刻,那種喜悅無法用語言表達,“有事請呼我!”是當時掛在嘴邊常說的一句話。

其實在BP機流行的同時,“大哥大”已悄然進入市場,不過由於價格貴等原因,不久就被一種新的數字機替代,數字機不但能打電話,而且可以發短信,最主要的是無論通話質量還是電池待機時長都有大幅提高,幾乎可以全天開機了。後來,有了翻蓋機、滑蓋機……手機越做越小,樣式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齊全,價格越來越親民,各式各樣的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

真正進入手機時代的標誌是智能機的問世,當時換新手機時並沒有多大的喜悅感,直到和親人視頻“面對面”傳來歡聲笑語時,突然覺得智能手機的方便與快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難怪有人戲稱手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因為手機代替了手表、日曆、計算器;代替了照相機、錄音機、錄相機;代替了收音機、電視機、遊戲機;代替了錢包、銀行卡……現在,大家幾乎是人手一機,手機已經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從“見字如面”到“面對面”,我們無法想象今後的技術會發展到哪一步,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正在扮美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張小青/口述 張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