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微視頻後期的剪輯技巧

後期剪輯,作為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電視電影的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獨立出現 並逐步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藝術的提高和發展。

01>建立節目的剪輯風格

所謂節目的剪輯風格,簡而言之,就是後期編輯對節目後期剪輯的整體構思。它體現了後期 編輯對編導創作意圖的理解,對節目內容、結構的把握。後期編輯所做的剪輯提綱是其具體 的表現。由於電視節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編導的風格不同,這就決定了針對不同種類 的節目應採用不同的剪輯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後期編輯來說,建立剪輯風格雖然重要,但表現是為內容服務的, 因此必須服從而不能違背編導的創作意圖和藝術要求,要與節目的主題、內容、形式、結構 達到有機地統一。

在後期剪輯中,無論是剪動作、剪情緒、剪節奏,剪輯點的選擇都必須遵循客觀規律,符合 事物發展的邏輯,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02>控制剪輯節奏

電視片的節奏是由畫面主體或攝像機鏡頭的運動、鏡頭的長短、景別的變換、組接時的 切換速度等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節或人物情緒變化的速度和強度,是影響 片子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

注意,一是段落的剪輯節奏要與片子的總體節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 節奏變化要適當,變化過快或過慢都會給觀眾心理上產生不適應的感覺。

另外,後期剪輯時,在一個段落中採用一成不變的剪輯節奏,會使觀眾產生疲乏厭倦的 感覺。如果適當變化剪輯節奏,採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組接的鏡頭越來越短,利用鏡頭 的積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個高潮。但在做這種節奏處理時,一定要注意張弛結合,每一 個高潮點後都要留出一個緩衝釋放的空間,給觀眾以回味和聯想的餘地。

03>把握整體結構

電視節目的結構,包括總體佈局和段落構造兩個部分。一個好的片子的結構應該做到完 整統一、自然流暢、嚴謹新穎。

1.完整統一

2.自然流暢

3.嚴謹新穎

04>鏡頭之間的組接

電視藝術是時空連續的視覺藝術,畫面表現必須具備視覺的連 貫性,其主要表現在畫面與畫 面之間的繼承和延續上。“這種繼承性和延續性通常情況下是鏡頭剪輯完成的”。

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也好,還是作為指導編輯的節目編導也好,在節目的後期製作中, 都必須首先遵守一些根本的規律和法則——遵循畫面的基本組接邏輯,“動接動”、“靜接靜”是畫面剪接規律。它規定在確定剪接點時,要保證前後鏡頭中的主體在剪接點上運動狀態(包括運動或靜止)的一致,或者拍攝方法(固定機位與運動拍 攝)在運動狀態上的一致。剪輯往往以不同鏡頭中動作事態的造型、節奏類似的部分為剪接 點,以達到和諧的轉換。

“動接動"指在鏡頭的運動中和人物形體動作中切換鏡頭,如上鏡頭是搖攝,在未搖定時 切換到另一個搖攝鏡頭上,而且搖的方向、速度接近,銜接起來的效果相當流暢,觀眾會隨 著鏡頭搖動非常自然地從一個環境或景物過渡到另一環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 列的運 動中轉換鏡頭,“動接動"的原理是相同的。“動接動"更多是在人物的形體動作中切換鏡頭 。 如人發怒時拍桌子的動作,在電影裡往往就是上下鏡頭的剪接點,即上鏡頭手舉起,下鏡頭 往下拍。

“靜接靜"指在一個動作結束後(或在靜場時)切換鏡頭,切入的另一個鏡頭又是從靜到動。“靜接靜"多半是轉場時運用,即上一場結束在靜止的畫面上,下一場又從靜止的畫面開始。靜接靜既是銜接和諧的需要,又可留給觀眾思考的餘地。省略實際過程,就是通常所謂 的緊湊剪輯,即同一動作內容可通過鏡頭的轉換來省略其間不必要的過程,而仍然保持動作 的連貫流暢。有的對人物意向表白、間接暗示行動過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動向動勢壓縮實際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