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昨天一個鏘鏘三人行的視頻,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1/3

俞飛鴻又美又氣度非凡,而竇文濤和馮唐,都是油膩中年男的代表。後者問俞飛鴻的幾個問題,讓大家都想笑場了。

竇文濤:“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了,一直單身到現在呢?”

俞飛鴻:“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哪個階段舒適,我就呆在哪個階段。”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竇文濤:“過去咱們陰陽相配,人總得有一個家庭,你覺得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他還特意指了一下腦子)

俞飛鴻:“我們身邊有很多共同的朋友,都是單身,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很豐富啊。當然他們是男性。女性單身就變成不正常了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馮唐:“你一個待著會覺得煩嗎,你會覺得需要吃點東西,跟人聊聊天嗎?”

俞飛鴻:“我想說,你有沒有覺得很多夫妻,他是在一個婚姻裡頭,可是他們兩個人根本沒話講,我覺得那種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可能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悲傷吧。”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馮唐:“好多結婚的有點像是,已經欠了人家很多了,人家又想結婚,那就結唄,是這麼一種心態。”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俞飛鴻:“我有一個特別不理解的地方,為什麼從你們男人的角度,結婚都覺得對女人是一種施捨呢?但我從來沒有聽一個女的說過哎呀,他付出那麼多那我就跟他結婚吧,女性不會說,感動了就拿這個做報答,跟你結婚。”

最後,俞飛鴻表示:“我不是獨身主義者,我也不是不婚主義者,我的狀態只不過我沒結婚。”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俞飛鴻本人答得很好,氣度也不錯,不徐不疾,而且能輕鬆地消解掉攻擊性。或者,這也與明星個人的魅力有關。

上一次,許知遠的《十三邀》,採訪俞飛鴻,他完全就亂了分寸了,關注的點,全都是在“你有男朋友嗎?”“這樣的男人你喜歡嗎?”“就沒有想過要依靠男人嗎?真的沒有想過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十三邀》中,許知遠採訪俞飛鴻

結果,俞飛鴻都要被評為中年老男人的一面“照妖鏡”了。

2/3

不過,我並不是來批判油膩男的。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節目效果,而不見得就是主持人本人的立場。

竇文濤本人不也一直單身嗎?他身邊的人,單身的那麼多,女強人,美麗而又單身的女強人,也比比皆是;我不相信他對這些問題,還需要那麼一驚一乍,很多話,他心中早有答案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有錢、愛熱鬧、會保養,鄺美雲在參加節目時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熟齡單身女性的愉快生活

這幾個問題,確實是受眾們最感興趣的話題;竇和馮,只是引誘出大眾想知道的答案,滿足大眾的窺私慾,有利於收視率。我推測,這種提問,比讓俞飛鴻聊她的電影作品、藝術表現方式,受關注度要大得多——這是八卦節目,又不是影視專業課程。

公眾們對一個人“到了年齡”還不結婚,總是有莫大的興趣的;尤其這是位又有錢又名的大美女,不像“沒人要”的時候。她主動選擇單身,到底有什麼動機?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這種好奇,是因為目前的中國社會里,每個人的出廠設置都是自動調製了“到點就結婚生育”這一鬧鐘。你如果想修改這一內置,就得非常麻煩,要做漫長的心理建設和各種準備,大家也會奇怪你為啥發神經要改配置。本來結婚才需要理由的,現在反而變成了“需要足夠的理由才能不結婚”。

男性不婚,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比如竇文濤。但男性有一個好處。他們可以隨時反悔,五六十歲才進入婚姻、才生孩子,也不影響。但女性,身體上是有一個生育年齡的,錯過了這個階段確實可能就不好生育了。也因為如此,單身女,比單身男,在這種社會評價體系當中,更顯得不正常。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胡歌也在被粉絲日常催婚呢

這也是主持人使勁地揪著俞飛鴻的“單身女”的身份不放的原因。這是一個深諳市場的資深“人精”,設置話題的不二選擇。

有個很有意思的質疑:俞飛鴻是不是有腳本?你們“獨立女性”是不是都有統一口徑?這些話怎麼這麼耳熟?

明星是不是在賣人設,我不清楚;但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所謂的獨立女性,在表述獨立的理由都很相似,原因就是:這是常識,這是理所當然,大家就是這麼想的。我們普遍都心平氣和,覺得保持單身更愉快,無法表現出你期望的很落寞、很難受,很想找一副肩膀依靠的樣子。——當你問1+1等於幾的時候,大家都回答“2”,你能說他們都是抄襲或串通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俞飛鴻說的可都是大家的心裡話呀

何必總是大驚小怪,像圍觀“神奇動物在哪裡”一樣,對47歲有錢有顏的女人不婚嘖嘖稱奇呢。

很應該找一個賣萌的女主持,眨巴著天真無辜的大眼睛,問竇文濤們:你這麼大年齡都不結婚,是不是精神有問題呢?這種節目效果也很好啊!

3/3

確實,現在我周圍的單身女性越來越多了,不管是一直單身,還是離婚後單身,每個人,都非常享受現在這樣的生活,絲毫沒有結婚或再婚的願望。對了,她們不管是三十多、四十多,還是五十多,都斷斷續續地有男友。——我特意加上這條,就是為了避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就算想結婚但這麼老了誰還看得上她”。這是她們的第一選擇,而不是被迫無奈。

最近,這一群女友們正在開始策劃如何組建一個女性養老社區,大家談論得很細緻,從如何籌建,到如何管理,都涉及了。反正我們當中就有女房地產商、各種女高管、女醫生,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甚至還在試想,指定哪些親友可以有我們的手術簽字權、遺產執行權呢。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位於巴黎的芭芭雅嘉“女性互助養老”公寓

這並沒有那麼可怕。張愛玲在紐約寓所裡病故,但我不認為她很慘淡。她找到了非常好的遺產執行人宋淇和宋以朗,都在為盡心盡職地傳播她的文字而努力,不謀私利。很多問題就是這樣,想得越清晰,越無所畏懼,以後遇到的困難就越少。

某種意義上,我們要為迎接一個

單身社會作準備,不管是從心理建設上,從經濟上,從社會結構上,都是。

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專家艾瑞克·克林納伯格(Eric Klinenberg)在《走向單身:獨身主義的崛起與誘惑》中認為,單身,正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婦女解放、人口城市化、通訊高科技化、壽命延長”,這四個趨勢,就是單身生活流行的原因。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單身社會》中描繪的地圖,發達國家獨居人口越來越多

這也是一個世界性趨勢。一些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國外。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在2014年的就業市場報告中列舉的數據,8月份,處於單身狀態的美國人約有1.246億,佔16歲及以上人口的50.2%,已超過一半;而1976年,美國單身人口比例只有37.4%。美國社會學者克萊能伯格研究結論為:美國成年單身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一半,其中有3100萬人獨居,佔全美總戶數28%,數量已超過核心家庭,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美國單身地圖

而在中國,據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2015年底,中國18歲以上的單身男女人數已經高達2億。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2013年的14.6%。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圖源:中國新聞網

在民政部近期公佈的結婚數據上也可見端倪: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7%,和2013年相比跌幅達到29.5%。從不同地區來看,今年一季度結婚率最高的是貴州、寧夏、西藏等地,而結婚率最低的幾個地區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蘇等個別省份之外,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結婚率普遍偏低。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不承認不行。

現在,連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在看多了新聞之後,一聽說現在的人結婚的少了,不願意生小孩了,他的第一反應都知道是:“因為女性的地位高了”。

“一席”裡,錢嶽(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曾做過一個演講,談的是“現在女性為什麼不結婚了”,展示了30到34歲女性中從未結過婚的人的比例。這裡面的變化,很驚人,中國臺灣地區在1970年30到34歲女性中,只有2%的人處於未婚狀態,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接近40%。韓國,1970年這個數據是1%,2010年,接近30%。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Jones, G. (2018).

而最喜歡結婚的還是中國大陸,1970年30到34歲的女性裡面只有1%處於未婚狀態,2010年這一比例也只有5%左右。但彆著急,這是包括廣大農村地區在內的,如果只算北京30到34歲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人裡面,2010年,在22%的男性處於未婚狀態,18%的女性處於未婚狀態。五分之一未婚。

如果再結合離婚率的逐年攀升,就看得更清楚了:

不在婚狀態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女性的主動“不在婚”有很大因素。

“你一直單身到現在,精神正常嗎?”

波伏娃曾說過:“婚姻是她得到供養的唯一方式,也是證明她生存之正當性的唯一理由。有兩個原因使她必須結婚。第一個原因是她應當為社會提供孩子。第二個原因是女人有責任滿足男性的性要求,為他料理家務。”現在,這些原因還是必須的嗎?

馮唐持有的這種“雖然我不想結婚,但對方付出太多,我也只能報答她,所以我才結婚”的觀念,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

很多女性確實也對於“負責”二字有很強的執念

但如果放在一個更廣闊的場景裡看,當越來越多的女性無意於婚姻的時候,像馮唐、竇文濤、王思聰這一類算是“精英”的男性,不想結婚、不想被羈絆、不想財產被瓜分的男性,也得到自由了啊。他們,應該更努力地推進性別的平等,讓女性更多工作的空間,更無需依附男人——這種結果,最終對他們肯定是有利的。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自己作為男人,百般不想結婚,但又拷問不想結婚的同齡女人:啊,你居然不想結婚?你的精神是不是不正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