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两颗心,从极地视角俯瞰世界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已不足以表现这个不断被发现的世界了。西方的地理学家们开始在新出版的地图中,尝试用新的角度来表现地图。于是,有人用心形图从一个想像中的高点来府视360度的世界,这一做法填补了传统的托勒密地图所缺失的半个地球,是世界地图的一个飞跃。

这是1511年威尼斯版托勒密《地理学》中的地图,此图为木刻印刷的地图,图中用活字将红色印刷的地名插入木版中,是少见的双色印刷地图的一个实例。伯纳德•西尔瓦那斯(BernardSylvanas)制作的这幅世界地图,使用了不同寻常的北极单心形投影,尝试将托勒密的世界观“现代化”,以纳入最新的地理发现。

这幅北极单心投影地图,也是最早显示美洲的地图之一,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可以在地图的左侧见到,右侧的绘有日本。苏格兰的轮廓不再失真,好望角显示在南非前端。虽然,此图是从北极方向投影,但对北极的描述,却非常简单,极地地区更是一片空白。这片空白等待着北极探险者来填补。

北极单心形图出现后,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不足:容量小,变形大。于是,有人绘出了南北两极双心形投影地图。这幅1531年在巴黎出版的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Oronteus Finaeus)绘制的南北两极双心形世界地图,其中央部分通过非洲将两个半球连接到一起。左边是北半球,一块巨大的大陆连接欧洲和亚洲,然后连接美洲。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增加了许多新名称,反映了西班牙征服者的新发现。右边是南半球,极地中心被南方大陆填满,这种描绘并非实测的结果,而是源于古老的地球理论,即南半球必须有一块大陆来平衡北半球大陆的重量,以保持世界在地球轴上的稳定。

南极洲的轮廓曾被一部分人声称是南极洲被冰雪覆盖以前的南极陆地,以此证明较早的文明曾经在冰雪形成之前就绘制了该地区的地图,而实际上,更有可能是简单的制图方面的巧合。由于此图是巴黎出版的,地图上部的尖端上绘出了法国王室的盾牌徽标。

真正对于地球的南北半球极地区的科学描述,还要更晚一些,直到极地探险的成功,人类才真正将地球的东西南北完整地描绘出来。

一颗心两颗心,从极地视角俯瞰世界

巴黎出版的双心投影世界地图 1531年

一颗心两颗心,从极地视角俯瞰世界

威尼斯版托勒密《地理学》中的单心投影世界地图(15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