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羣:瀋陽故宮

作為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的瀋陽故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有近400年曆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後遷都北京。清入主中原後為陪都宮殿和皇帝冬巡行宮,瀋陽故宮以鮮明的滿族特色著稱於世。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清朝的奠基之地,佔地六萬多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東路為努爾哈赤時始建的大政殿和十三亭,中路以皇太極時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為主體建築,兩側為乾隆時所建行宮、太廟等。西路為乾隆時增建的文溯閣和戲臺。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北京故宮三大殿建在高大臺基之上,這是中原建築文化和皇權至上的象徵。而瀋陽故宮卻是宮高殿低,帝王寢宮蓋在了近4米高的臺子上。這是因為滿族部落生活在山區時,首領居住最高處,既可以俯瞰全城,又可以保證自身安全。到了瀋陽都是平地時,就硬在地上堆起了一丈二高的臺子。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在皇太極寵妃博爾濟吉特氏 海蘭珠與博爾濟吉特氏 布木布泰(大玉兒)的寢殿內都掛了一個吊床。滿族一怪——“生個孩子吊起來”,這是由遊牧民族的自然環境所決定,這樣的嬰兒床可以讓孩子躲避猛獸的襲擊,這個習俗在清朝一直延續著。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文溯閣,來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於加強文化統治的需要,乾隆皇帝於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十餘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因此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後,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瀋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提起宮殿建築,必然會聯繫“紅牆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彙,而文溯閣卻與眾不同,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築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由於歷史原因,《四庫全書》現國內只存3套半,一套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套在甘肅圖書館,一套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半套在杭州。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在大政殿前左右兩側,各排列症著五座方亭。東側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則相應為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俗稱“十王亭”或“八旗亭”。

中國第二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的建築都是有講究的,很多細節的地方也是符合民族特色的,同為故宮,瀋陽清故宮雖然沒有北京的大,但卻以自己的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