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拿什麼拯救你,

我的孩子?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1

昨天在幼兒園的家長群中,有家長分享了則新聞: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湖北孝感一14歲初中女生被同班男同學搶劫、扒光衣服,頸胸被刺十幾刀,警方立案後又因作案者未滿14歲撤銷。

根據女孩媽媽的口述,小淨大致還原了事發過程:事發當日,女孩在家樓下等電梯,男同學突然出現,威逼女孩走樓梯(樓梯沒有監控),上了四樓之後,男同學強行把女孩拖進了一間空置的房間,逼女孩交出錢,女孩說沒有,男孩竟讓女孩脫光衣服自己一件件的檢查,見沒錢,惱羞成怒的男同學拿著剪刀朝著女孩的脖子一頓猛刺,還企圖強姦,女孩抵死不從,大腿被刺了兩刀。

女孩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男同學惡毒的說:你記住這是我給你留的紀念,你死都要記著我。

說完話,男同學興致缺缺的走了。女孩想也沒想,從4樓跳到了3樓的平臺,萬幸被看到的鄰居救下。

孝感警方接到報案後,立即調查取證,抓捕了犯罪嫌疑人黃某,可最後又因黃某未滿14週歲,撤銷立案。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為什麼呢?刑法明文規定:未滿14週歲,屬於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段。

威脅、搶劫、脫女生衣服、動刀,哪一件像是未成年人能幹出的事情。

女孩被送進醫院,因胸腔積血在重症監護室裡躺了四天才度過危險期,十天未進食,醒來後,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精神恍惚,害怕獨處,不敢回家。

行兇者父母賠了2萬塊錢後,拿著未成年人保護法當擋箭牌,生稱“警察都不管,我們無罪,賠了2萬,算是仁至義盡”。

村委會事後去黃某家回訪,黃某疾言厲色的說:“再這樣鬧,我還要去報復她。

求助無門的媽媽聲淚俱下的寫了一份“陳情書”艾特了媒體,希望大眾能還給女兒一個公道。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其實撤案後,民警勸諫過黃某父母,把黃某送進少管所教育,可黃某的父母不以為然。

法律成了罪惡的保護傘,父母拒不負責,一味逃避偏袒的態度更加助長了孩子囂張的氣焰,事後毫無悔意甚至猖狂的話語,聽的讓人心驚肉跳。

美國教育學專家珍妮·艾裡姆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這件悲劇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問題?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讓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少年變成了殘暴冷血的劊子手?

都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父母何嘗不是一面鏡子,你這樣,孩子也這樣。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教養,缺失或是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孩子走錯路的根本原因。

可偏偏就有那麼多父母察覺不到。

2

這幾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

北京一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發佈的《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白皮書》一書中統計了從2009年成立至2017年6月前該庭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數據。

一審案件72件、二審案件173件,判處未成年罪犯234人;減刑假釋案件1631件。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作惡,真的不關年紀。

山東初中生王某,因被人嘲笑髮型醜與人發生爭吵,惱羞成怒帶刀捅傷多人,致使一人死亡,2人重傷。事情發生後,王某的父親堅持不讓孩子認罪,他認為是被害人有錯在先,兒子屬於正當防衛。心理分析師給王某父親的側寫:固執、狂妄。

2015年,湖南邵陽3名學生搶劫小學宿舍樓,盜得財物後,持棒打死52歲的女老師。據警方公示:行兇者3人,2個是留守兒童,最大的13歲,最小的11歲,因缺乏監護人管教,最終釀成大禍

2017年,13歲的沈某因忍受不了父親長期打罵離家出走,靠小偷小摸過日子。有日入室盜竊,威逼在家的3個小孩交出錢,事後又擔心事情傳揚出去,殺害3個小孩。幾天後在廣東落網,因沒滿十四歲,不追究其刑事責任,收容教養3年。

有數據顯示:有超過60%的未成年犯罪皆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健全。

父母是子女最早的啟蒙老師,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來自於父母,處事、道德、性格都是在模仿父母。

好的教育,具體表現,不在孩子,在父母。

3

2008年,英國推出了部青少年犯罪的主題電影《伊甸湖》。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伊甸湖》公映後就引發了一陣熱潮,2009年該片成功斬獲英國帝國電影獎最佳恐怖片獎,它的恐怖不在電影的畫面,而在於人性的醜惡。

《伊甸湖》講述了一對情侶在偏僻的伊甸湖度假意外與一群翹家少年發生衝突。

少年們言語挑釁、偷窺、偷車的不良行為激怒了男主,男主討公道時無心殺死了孩子頭的狗,至此事件朝著不可收拾的局面走去。

少年為報復,殘忍的虐殺了男主,還錄了視頻留做紀念。

目睹男友被虐殺的全過程,女主拼了命的逃,在極度恐慌的情況下殺了2個孩子逃跑後,卻被孩子頭的父母救下。

父母為了掩飾孩子的罪惡,殺了女主。

電影裡,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深,是少年的父母說的:“他們還只是個孩子。”儘管知道挑事甚至殺人的是孩子。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孩子犯罪就應該被縱容嗎?

孩子的行為,更應該引起父母的反思。

這部電影要傳達的不是青少年犯罪有多惡,而是暴力和罪惡是如何繁衍和傳播的。

伊甸湖就是慾望與原罪的開始,窮山惡水,在那裡,父母管教孩子都是直接用巴掌招呼。

粗暴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處事手段,暴力甚至殘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玖瑾說:對孩子來說,家庭環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家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道德走向。

4

鄰居林姐的女兒剛考上了復旦大學。左鄰右舍沒有一個不喜歡她女兒的,知書達理還很獨立。

鄰里明裡暗裡都向她請教過育兒經,可她卻說:“哪有什麼育兒經,都是第一次當媽,沒啥經驗,教她前,先教自己,約束女兒的行為前,先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點林姐做的很不錯,她以前很喜歡打麻將,孩子讀小學後就戒了,送女兒去學舞蹈,自己也在舞蹈室報了班,女兒初中英語成績不好,為了給女兒做好榜樣,她請了家教跟著女兒一起補英語。

林姐待人處事都很和善,沒見她跟誰紅過臉,與老公相處也很有一套,倆口子是小區裡公認的模範夫妻。

有次下班回家,撞見林姐的女兒在樓下撿掉在地上的棉花糖,她說:不撿起來,要是化了,保潔阿姨就不好打掃了。

記得董卿在談到教育兒子時曾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得做什麼樣的人!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首先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從不提倡以懲罰的方式的去抵制罪惡,可如果作惡的人不得到應得的懲戒,可能會助長惡的氣焰。

為人父母,不是要你時時刻刻保護好孩子,而是做好引路人的職責。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再鬧,我就弄死你!”

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教他們分清是非,明辨善惡,判斷對錯。

善良的底線不可突破。

沒有原則的保護,不是愛,在罪惡面前,它無異於劊子手中的利刃,一刀刀凌遲著受害者的心,也把孩子推向惡之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