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講義氣的男人,用妻子的肉填飽他人肚子,現在告訴你真相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這是一部以三國史為背景的小說。作者羅貫中,高愕,都是明朝人。本書講述了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起,至公元280年三分歸晉止,將近一百年內的各國征戰,群雄割據。此作品既寫出了趙雲,關羽等武將的英勇善戰,又寫出了諸葛亮,司馬懿等文人的過人智計,還有像姜維、鄧艾等文武雙全的將領之間的糾紛。本作品善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一個個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文爭武鬥更是寫的淋漓盡致,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本作品真是太吸引人眼球了,太膾炙人口了,好好讀讀吧。魯迅對《三國演義》的評論很中肯。他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稱:“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三國中最講義氣的男人,用妻子的肉填飽他人肚子,現在告訴你真相

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構成了《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細讀《三國演義》,我們不得不感慨,在書中的世界中,女子的地位低的可怕,例如甘、糜二夫人數次被劉備拋棄;劉備曾言妻子如衣服;貂蟬淪為了政治鬥爭的工具,等等。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劉備被呂布逐出徐州,投奔曹操時,到獵戶劉安家借宿,劉安為了款待劉備,竟然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做成了肉羹,並謊稱是狼肉,讓劉備食用。而劉備發現真相後,不但沒有對其進行譴責,反而不勝傷感,稱謝而別,曹操得知此事之後,也感動不已,並派人給劉安送去黃金百兩。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僅是演義中的故事罷了,《三國演義》是小說,誇張是難免的,何必較真呢?然而,這樣的故事並不僅僅發生於演義中,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也有一個人,為了讓其他人填飽肚子,而殺害了自子心愛的女子,並做成了肉羹,而千百年來,他卻一直是人們稱頌的義士。這個是到底是誰呢?他的名字叫臧洪,字子源,年少時曾因父親平叛有功,被拜為童子郎,之後在太學中也頗有名氣,剛剛弱冠便被舉為孝廉,外派為官。只不過因為正逢亂世,他並沒有繼續自己的仕途,而是辭官回到了故鄉廣陵。因為他的名聲早已傳開,所以當時的廣陵太守張超,並未讓他賦閒在家,而是將其徵辟為了功曹。《三國志》記載:“靈帝末,棄官還家,太守張超請洪為功曹。”

三國中最講義氣的男人,用妻子的肉填飽他人肚子,現在告訴你真相

對於臧洪的評價,受到歷來史家高度評價的三國義士, 臧洪本是張超的手下,之後離開張超在袁紹手下擔任東郡太守。當張超被 曹操圍攻的時候,臧洪準備率軍援救故主,可卻被袁紹拒絕。於是臧洪率軍搞獨立,以報答張超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漢靈帝末年先有宦官之亂與黃巾軍起義,這些事情臧洪都無能為力,不久之後,靈帝駕崩,西涼董卓入京,開始禍亂朝綱。臧洪終於開始追求心中的大義了,他勸說張超道,你們家世代受皇恩,你和你的哥哥也都是一方要員,現在漢室危矣,而你們治下民富兵強,正是該報效國家的時候。張超聽了他的勸說,不但聯合了自己的哥哥陳留太守張邈,還聯合了兗州劉岱等人,形成了最初的討董聯盟,並將他推舉為了盟主。而他也不推辭,一番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後,“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意思是說,就算普通的士兵和百姓,都想要為漢室盡節。只可惜,想要討伐逆賊,只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諸侯的兵馬都不敢擔任先鋒,湊出的糧草耗盡之後,便作鳥獸散去了,這一聯盟無疾而終。不過臧洪並未就此放棄心中的大義,而是想要去見大司馬劉虞,繼續謀劃此事,只不過當時袁紹與公孫瓚正好在交戰,道路不通,他被困在了袁紹的地盤,並得到了袁紹的賞識,成為了袁紹手下的官員。除了對國家的大義之後,他還注重朋友義氣,當初張邈、張超兄引與陳宮背叛曹操,遭到曹操討伐時,他想率兵去救援,但是袁紹沒有同意,導致了張超被滅族。此事讓臧洪憤恨不已,於是他與袁紹斷絕了關係,並遭到了袁紹的攻打。《三國志》記載:“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三國中最講義氣的男人,用妻子的肉填飽他人肚子,現在告訴你真相

見硬的行不通,袁紹便打算勸降,於是派臧洪的同鄉陳琳寫信勸說。眾所周知,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為袁紹所書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名滿天下,可是不管是同鄉之情,還是陳琳的口才,都沒有說服臧洪,他決定抗爭到爭,最終耗空糧草,也不肯投降。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臧洪是一個真正的義士,為他而感慨。可是如果我們再看他接下來的行為,可能便會改觀了——他被袁紹包圍之後,城中斷糧,百姓和士兵都不肯離去,先是靠吃老鼠、草根為食,後來這些東西都沒有了。當城中還有最後三鬥米的時候,他不肯獨享,讓人煮成稀粥,給大家分著喝,這種情懷很少有人做到。可是與此同時,他卻還殺了自己的愛妾,讓將士們食用——《三國志·臧洪傳》記載:“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鹹流涕,無能仰視者。”臧洪的大義以及他的抱負,我們都能夠理解,可是那個被他殺死,做成食物的女子,何其無辜?做出此事之後,他收穫了將士的感動與忠誠,可是誰又會記住那個可憐的女子呢?對於大漢來講,他是一個真正的義士;對於他手下的將士而言,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可是對他的愛妾而言,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對自己的老婆都能下得去如此狠手,或許是我們不理解他的為國理想,但作為人,本性不改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