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俄羅斯是斯拉夫人的一支,在歷史上斯拉夫人沒少被欺凌,斯拉夫在日耳曼語裡是奴隸的意思,這個民族曾經被日耳曼人進行買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民族,曾經建立過一個小國叫莫斯科公國,它每天想的事就是擴張,400多年後與中國成為鄰居,繼而搶佔中國的土地,向東打通太平洋,西通大西洋,北至北冰洋,成為一個三洋國家。這一切,一個彈丸小國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一起來捋一捋。

在公元前800年的時候,斯拉夫人只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居在頓河與維斯瓦河之間,後來的二三百年間,這個民族逐漸北移。往北寒冷,當然是被迫的。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周朝,攘夷潮流席捲天下,迫使北部的遊牧部落向歐洲遷移。為了避免被欺凌,斯拉夫人開始北遷。

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後來斯拉夫人顛沛流離,被羅馬人、匈奴人、哥特人、維京人追的到處跑。1283年其中的一支斯拉夫人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叫做莫斯科公國,這也就是俄羅斯的主體,但此時是蒙古的藩屬國。斯拉夫人與蒙古人進行了大規模的融合,對此有這樣一種說法:每一個俄羅斯人的身體裡都藏著一個蒙古人。所以我經常想,俄羅斯被稱為液體民族,就是骨子裡好侵略擴張這一口,這一點是不是與融合了蒙古基因有很大的關係?

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之後這個小國一路擴張,不可收拾,1480年終於擺脫了蒙古的統治,走上侵略擴張的康莊大道。1613年莫斯科公國形成統一集權國家,改名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有三大目標,西方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打通大西洋;南下打通印度洋;東擴擁抱太平洋。再加上北邊的北冰洋,就可以是一個四大洋國家了。

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打通印度洋困難重重,又有英國的阻撓,只能到達了阿富汗。

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彼得大帝期間,通過北方戰爭,最終戰勝瑞典得償所願。

只有東擴不費吹灰之力,廣袤的西伯利亞乃苦寒之地,幾無人煙。1565年俄皇伊凡四世加冕自己為沙皇,將國名改為沙皇俄國。接著劃出一個沙皇保護區,歸他自己所有,大批人被迫向東逃亡。因農奴制改革,爆發了農民起義,遭到沙皇鎮壓後大量的農民也逃往東方。

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他們翻過烏拉爾山來到了亞洲,卻發現一個好地方,這就是中國的東北。當時清軍入關,東北一下子空虛,這些俄國人在此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圈一塊地。當彼得大帝遭遇了中國的康熙帝,中俄開戰,當時的清廷雖然打了勝仗,卻通過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將中國大片土地拱手讓給沙俄。俄國不僅拿到了貝加爾湖,還得到了鄂霍次克海。

一民族曾被買賣受盡屈辱,400年後與中國爭土地,成三洋國家

後來不斷蠶食中國邊境,得到中國的外東北,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海參崴。

就這樣原本一個與中國八杆子打不著的小國,成為中國最大的鄰居,而且是一個三洋國家。為了鞏固這片土地,俄國修建了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