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帶區卷:一分鐘傻瓜式組RAID0!

以前我們介紹過如何通過主板BIOS為硬盤組建RAID 0(戳這裡),雖說一些中高端主板已經自帶了快速組RAID的功能,操作已經比以往簡單多了,但對於剛接觸的朋友來說依然略嫌麻煩,那有沒有更簡單的呢?有!——

[帶區卷]

帶區卷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於系統當中,但很少會有人用到。它可以視作“軟RAID 0”,原理和通過主板BIOS設置的“硬RAID”一樣,都是通過兩塊硬盤同時分攤讀寫數據,理論上速度翻倍,但也不提供容錯能力,其中一塊硬盤壞了,整個卷將無法工作。

不同之處在於,文件訪問效率和CPU負荷表現稍稍不如硬RAID;並且帶區卷屬於動態卷,必須創建在動態磁盤上。

方便之處是,用戶只要一分鐘,在系統裡簡單設置一下,就能實現!

首先打開[創建並格式化硬盤分區],即[磁盤管理]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老張電腦已經插好上次那兩塊240G的BX300了,所以我們能看到下面硬盤中有兩塊[未分配]的硬盤: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我們需要右鍵點擊其中任意一塊硬盤,並點擊[新建帶區卷]: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系統會跳出來新建嚮導,我們直接點擊下一步,話說這個界面(左側)設計風格居然還是VISTA時代的,真的挺好看: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跳出來第二部,我們需要先點擊左側的第二塊硬盤,再點擊[添加],把它挪到右邊已選的裡頭,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從而把兩塊指定硬盤組成一個帶區卷,這裡的[選擇空間量]默認即可,一般為最大,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下一步之後,我們需要給他[分配個驅動器號],這個隨意,喜歡哪個選哪個: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最後會讓我們選擇[格式化],卷標就是名字,隨便給硬盤起個暱稱都可以: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然後選擇[完成]即可: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咱們就可以從[我的電腦]中看到這塊硬盤了。在[磁盤管理]中我們也能看到磁盤類型為[帶區],容量也已二合一,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恭喜你,已經組建完成了!不止是RAID 0,其實還有[鏡像卷]對應RAID 1,也有[RAID5卷],還有[跨區卷]可以把多個硬盤算成一個,容量增加,但是不提速,壞一塊硬盤不影響其他硬盤使用。

那麼我們來對比測試一下,“帶區卷”和之前測試的“硬RAID 0”到底有多大差別吧~

(每個對比,前為本次的[帶區卷],後為之前的硬RAID)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跑了1G的Shizuku小姐姐(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寫性能表現差不多,讀取更快一些,寫入更慢一點,4K讀寫弱了不少。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再跑了一下10G的AS♂SSD Benchmark,也半斤八兩、讀寫各有勝負,總分低了些,算是誤差範圍之內。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最後跑一下ASU,最終成績可以說是弱了不少,從原來的7272分暴降到6468分...

無論如何,這個方法更加簡單實用,如果你想組RAID又怕麻煩,不如試試看吧~

戳圖片傳送至往期精彩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喜歡我們的推送別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讚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

小科普|带区卷:一分钟傻瓜式组RAID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