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夜行記

古有佳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每一次,品茗這樣描寫泰山的詩句,心中不免對泰山的高遠意境,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嚮往,總想親身去感受一下,泰山,是如何讓天下的文人墨客,為之傾腹。

所幸,近日無事,決定與朋友結伴同行,去看一看傳說中的雲山霧海、日出蒼穹。

到達紅門宮已是晚八點十分。

在有經驗登山者的推薦下,手杖、夜行燈具、及飲用水,必備無疑。

踏上此行登山的第一步臺階,所見的是青石鋪就、形似古老的街巷,如織的遊人、鱗次櫛比的商鋪、紅色的牆,在隱約的燈光映襯下,宛若走進一幅千百年前就已擬好,如今依舊鮮活的畫卷裡!


登泰山 夜行記


再往前幾步,就是“一天門”,是天梯的開始,寓意由人間逐步進入天堂之路、“孔子登臨處”及“天階”三重石坊。接下來,就是”泰山紅門宮”,乃登山真正之起點。如果在白天,你會看到懸崖上有兩塊紅門,形似門扉,呈半封閉凹形空間,與宮前這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構成一組高低錯落、色彩鮮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築群落,正如詩人所述:“凌晨登紅門,霽色明朝旭。俯視萬家煙,平疇盡新綠。”只嘆無緣,此種美景,與我在夜色中一一擦肩而過!

繼續前行。渴了,喝一口水,累了,坐下來,聽一聽山泉流淌的聲音,一陣風吹過,心中不免再一次失落。好在貴于堅持,用了三個多小時的攀爬,到達”中天門”!

在極度疲勞的狀態下,走進另一番景緻,心境也隨之開闊了許多。

中天門位於泰山中部,不管是從天外村坐車還是從紅門步行,此處是相匯的地點,上下山必經的地方。

隨著熱情越發高漲的人群來回穿梭,我們幾個也跟著爭相留影,儘管中天門上的燈火亮如白晝,但留在夜色中模糊的影像,終究是一句形式上語言:“此地,我曾經來過,並留有我的足跡!”

稍事休息,找一處僻靜的地方,坐了下來,再點一支菸,再聽一支曲。汗溼的的衣服,貼在身上很不舒服,山風佛來,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脫下,順手搭在面前的樹枝上,倚靠著扶欄,頓覺整個人,像要睡去一般!

此地雖好,但不能停留得太久,按先前爬山的速度,剩下的路程還得需要三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要經過泰山登山盤路中最為險要的一段”泰山十八盤”。

書中所云:“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看不見山勢的險峻,只感覺:坡度越來越陡;臺階的層次越來越多;腳力也越來越不聽使喚。每三步一停歇,不足百米喝一瓶水,好在手中,還有一根用兩塊錢買來的柺杖可以支撐!就是這樣一根小小的柺杖,一個平凡的支點,在關鍵的時候,起到了不平凡的作用。

此處的“十八盤”,猶如成功前的阻礙,要想超越自己,必須有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方可到達人生輝煌的頂點,在這裡,有一個人可以扶你一把,那就是你自己!

故有詩句描述:“過步每千慮,舉步如蹣跚,心膽掉欲碎,毛髮也為寒。”此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登泰山 夜行記



極目遠眺,一簇強而明亮的光束,自天而洩,宛如銀河落水,繁星閃爍,更像是一滴滴的眼淚,緩緩流下……我猜想,那一定就是泰山的頂端吧?

我數著臺階,一級……兩級……三級……,任蔓延的大霧織成輕紗,遮住了天,籠罩著山巒。又像是一股熾熱的熔岩,在心靈裡滾沸,輻射著尋尋覓覓的軀體,在汗水和信念之間,靜靜地走過,慢慢地沉澱。

最後一階,只剩最後一條臺階,我伸出手臂,抓一把迎面飄來的雲絮,用指尖,劃出一道七彩的弧!


低首俯瞰來處,眼前的景象,再一次震撼我的視野:一條霧濛濛的黑洞,由近及遠,由寬及窄,無限極的延伸沒有盡頭,彷彿是無底的深淵

,終不見塵埃,唯一的直覺,正在經歷一條穿越時空漫長的隧道,從現實的世界過度到奇異的區域。

人已恍惚。不知誰一聲驚歎,收回了我那意欲出竅的魂魄,順著她的手勢,看到門靄上題額的三個字“昇仙坊”。哇,好美的景緻呀!

昇仙坊位於泰山中路緊十八盤的起始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昇仙的意境,遊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聯翩。回視山下,常有騰身雲霄之感。“昇仙坊”一說,實屬此景乃當,名不虛言!

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一座氣勢雄偉的樓宇,上與天銜接,下與地相連,透過光與影的折射,雲霧相嵌,加之紅牆碧瓦,猶如天上宮闕,宛如仙境!南天門在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海拔1460米,山於此最為危聳,上即絕頂。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彷彿天門自開。門側有楹聯曰“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看看時間,已是凌晨三點五十分,這一次登臨泰山,大約用了七個多小時的時間,一路攀爬,不只是心悸,還有友愛!回首,晨霧已覆蓋了跋涉的腳步,因而也忽略了是怎樣的一個開始,

心中無怨也無言,期盼黎明出現!


登泰山 夜行記


寒氣撲面而來,伴隨嘈雜的人群聲,眉間一陣緊蹙:偌大的南天門廣場,恰似那“人間”的車站,人頭攢動,外賣“花生米,火腿腸,方便麵”;幾十件防水的帳篷,搭建在牆角,顯得有些凌亂;人們或蹲、或仰、或坐、或臥,清一色軍用棉大衣裹身,橫七豎八,毫無立足之地

……與如仙似畫的美景,極不協調。我想,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是啊,人生站臺,走走停停,偶遇太多陰霾不見群星,無人知道答案,只有邊走邊看,用心領會,才明白生活的殘酷、真實、平淡,如此靜好!

走進一家飯館,看一看,還算乾淨整潔,選一張空桌,將行李放在旁邊,隨手取下搭在肩上的毛巾,對著桌子底下盛垃圾的紙簍裡,擰了一把,汗水滴得“啪啪”的響!

雖說是有些飢餓,但實在沒有食慾。環顧四周,看見一張碩大的簸箕裡,堆滿了油條,兩隻保溫桶裡各自盛有豆漿和小米稀飯,幾罈子小鹹菜,看上去還算爽口……這也許都是商家多年的經營,總結出來的經驗。於是,我們每人各要了一碗拉麵,湯裡飄著幾葉子青菜,嘗一口,清香撲鼻!

就這樣小小的一碗麵條,讓我看到的,是山裡挑夫的艱苦歲月!

“……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這是郭沫若先生曾經寫過的一文段落,詩意委婉而蕩氣迴腸。此時,我已信步走進泰山景處最怡人的“天街”,顧名思義,《天上的街市》。

這是一段平坦的路,沒有塵囂的汙染,更沒有車來車往,有的是愜意的人群,三三兩兩,手挽著手肩並著肩,踏步輕盈,相互間像在細說著一曲古老的神話。

街市上的一側,商鋪依山而立,燈火一線,灑下桔色的光暈,顯得整個天街素潔典雅,彷彿步入長長的畫廊;另一側,地面臨崖懸空,雲霧穿行,斜身靜靠在石欄旁,看一眼中天勝景,自覺塵世遁遠,宛若已仙!


四點,天已微明,隱隱約約,能看見旁邊花草樹木的輪廓,一行登山的遊客,悠閒地朝著日觀峰的方向走去。聽說今天的日出時間是四點五十八分,時間還很充足,路程也不遠,只是山頂上的霧氣愈加濃厚,地面都已潮溼了。

“日觀峰”:岱頂觀日出最佳處,峰高微讓絕頂,軒曠可窮天東。海天蒼茫,晨曦初露,金輪噴薄,天下奇觀。待我們到達之時,山頂上早已聚滿了人,只好選擇一處相對安全、比較空曠的位置坐下,等候日出!

風不緊,卻寒意深深,許是出門時走得匆忙,抑或旅遊經驗之淡薄,而忘記多帶上一件外衣,幾個人只好蹲在一起擁擠著取暖。幾乎同時,所有人發現,有一半袋西紅柿,在的眼前晃來晃去,才想起這是在中天門時就買來吃剩下的幾個,大家不禁會心地一笑,真是難為了他能一路堅持著背了上來。於是,一人撕下一半,既能減輕負擔,也可吃著作為消遣。

一陣歡呼聲傳來,以為是日出東方,趕緊用嘴咬住西紅柿,騰出手來,將手機定位到相機。只見烏雲裡出現碩大的一塊藍天,呈橢圓狀,立體感極強,彷彿就在頭頂,一伸手就可觸摸,且色彩斑斕,光線穿透雲層時,耀眼奪目。這樣的景觀只是剎那一現,瞬間,一片薄薄的雲彩輕盈的飄過,緊接著,一團濃霧滾滾而來,即刻不見了天的蔚藍。



登泰山 夜行記



相同的現象反覆了幾次,就不再出現,已經七點半多了,山頂上依舊霧濛濛一片,看來今天的太陽無論如何是不會再升起來了。

這次看不到日出,也是意料中的事,只是,無法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氣勢,無法體會山與山重疊的意境,無法在生命中做一次完美的想象!

人們相繼散去,悻悻的離開。

隨著虔誠的香客們一起,我手舉高香一捧,朝著玉皇極頂的方向,一步一步,拾級而上…………

身後,一朵不知名的小花,藏在懸崖的縫隙裡,靜靜的,向著太陽昇起的東方,繼續觀望!

  • 江政,網名冰酒幻心
  • 原籍安徽安慶,現居青州。青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當代校園文學簽約作家。作品多見於網媒及紙刊,曾多次獲獎,入選多種書籍。著有個人專輯《冰酒幻心心似水》《江政散文詩集》。
  • 成人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