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花200億元研發麒麟970晶片將錢留在國內好,還是買高通1000億晶片好?

牛叉的牛叉


看費用和短期效果的話那肯定是買高通的芯片更好,因為利潤更高,而且沒有任何研發風險。但如果看長期企業發展,那肯定是自己研發效果更好,因為企業自己可以掌握髮展命脈。

從目前看只有蘋果、三星、華為擁有自主研發芯片的實力,但是如果是手機高端芯片行業,只有高通獨佔鰲頭。

那為什麼華為還要自己研發芯片產品呢?

1、自研芯片不用受制於芯片廠商

自己研發芯片的一個好處是不用受制於芯片廠商,像高通驍龍芯片,出貨量越大的品牌才有可能拿到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芯片,我們能看到小米因為和高通合作深入,所以一直都能快速的拿到高通最新的芯片,而小米4發佈時小米為了等高通的第一批芯片上市,硬生生的將小米4發佈時間延後了大半年。如果有自己的芯片那就完全可以自主擁有話語權,完全不用看芯片廠商到的產能分配。

2、自己研發芯片可以不斷迭代

儘管現在華為的麒麟還是低端芯片,但是芯片技術到的迭代是需要技術積累的,如果不做芯片,芯片的技術一直都落後的,最後技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芯片一直沒有做好。只有先從低端芯片做起,才能在高端芯片上積累技術經驗和能力。

3、自己研發芯片成本更低,技術可以更快迭代

現在芯片相當於手機的大腦,只有大腦越聰明手機才能越智能,性能越高,而現在打多少書的手機只能依賴於高通在芯片中植入的接口,比如如果要實現在高鐵運行中手機信號不受影響就需要高通芯片本身支持,那如果高通不支持呢?所有到手機都做不到,所以華為要自己研發芯片,這樣才能做到軟硬一體。

而且自己研發芯片價格更便宜,特別是量產以後,摩爾定律帶來的成本越來越低,企業利潤越來越高。

你認為華為研發高端芯片能成功嗎?


毛琳Michael


在全球範圍內具備自主芯片研發實力的手機廠商,目前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而在高性能芯片領域中,高通屬於這個產業鏈的頂端企業,雖然只提供解決方案沒有終端,但對通訊制式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專利權,絕大多數手機廠商都繞不開高通的通信專利。小編覺得比起購買高通的芯片,華為還是投入芯片研發的好,產業發展到高級階段,競爭的核心將不再是掌控技術本身,而是能否控制產業生態,在未來的時代,得芯片者得天下。

眾所周知,芯片研發對資金技術人才的要求極高,對手機廠商來說,研發手機的同時再去研發芯片其實很難兼顧。而華為在高端芯片研發時間上已經控制在了一年的產品迭代週期,其研發技術實力大幅提升,旗下海思的麒麟芯片面世短短几年時間,已經突破了一億的出貨量,在各項性能測試中,麒麟芯片的表現也異常出色,這對國內芯片行業有積極意義,也表明了中國高端芯片是走得通的。對華為來說,高端芯片的成功將有利於供應鏈自助可控,掌握核心研發技術,可以構建長期的、持久的競爭力,不會受制於上游芯片商和競爭對手,能夠及時滿足華為終端的需求。

華為芯片雖然沒有對其它手機廠商開放,但目前已切入其他的生態市場,圍繞手機將通過麒麟芯片延伸到平板、手腕上的手環、電視等,這將是一種新的生態。現在全球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希望華為能夠繼續壯大,成長為世界級科技巨頭。

天方燕談


對於華為花200億元研發麒麟970芯片將錢留在國內好還是買高通1000億芯片好的問題我也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俗話說:自己生的兒子才是親生的,華為花巨資研發麒麟芯片其實是從長遠考慮的。當今手機市場競爭各個都搞得頭破血流,記得在兩年內國內手機市場曾踴躍許多三流手機廠商。現在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攪混水,然而經過一年的考驗最終被淘汰。



正好華為有自己的芯片,在很大程度上不用受制於人,而且華為現在最新處理器性能也不差。在高端芯片處理器上甚至直逼高通驍龍旗艦級處理器,儘管如此華為處理器在某些地方還落後驍龍,但華為也一直在追趕著。



還有一點就是在手機處理器界裡高通一直都是專注於處理器,他們不做手機,所以凡是使用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手機廠商都要受制於人需要對單獨對芯片做調校。這無疑是增大成本,在這一點上華為做到了自己生態系統很好的融合,從初期芯片的兼容性就已經甩其他手機廠商好幾條街了。



所以,華為在研發自家手機芯片處理器上可能在初期成效並不大,但是從長遠考慮是無限利途!

各位看官要是喜歡我的回答就給個關注點讚唄!


苗疆鄉音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挺沒有腦子的。第一,華為擁有這種實力,他可以去投資搞研發芯片。第二,從結果來看的話,華為自己研發的處理器,成本肯定是要低於高通的。


而且不論是從國家的歷史上來看,還是一個企業來看,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絕對是被別人拿捏好。就打17年的內存門事件來看的話,華為這次做事和公關都有點不厚道。但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內存生產廠商普遍都是日韓企業,而三星作為在內存上的壟斷者,同時華為也具備了威脅他三星手機的實力,所以給華為上點眼藥水還是有必要的。

15年的高通的810發燒事件當時打擊了一大片的安卓廠商,而華為正是靠著950的優秀表現趁勢崛起。所以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公司角度來看的話,華為研發起海思芯片是非常有必要的。


愛娛樂無言


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如果花1000億買核心枝術,還是值得(但在十年之內應是世界先進的)。有了先進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發展。始終保持在技術領先。真正成為自己的產品。如果自己研發,十年都還是比別人差。那麼每年要進口多少別人的產品。該用多少錢。買先進技術比買產品划算。飛機發動機先進技術。想買也買不到。


用戶101697868965


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200億和1000億這個數字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如果說研發KIRIN970套片花不了200億,但是總體技術上投入不止這個數,開發的技術是在KIRIN960,970以及以後版本都能共享使用。 這些是研發費用,還沒有包括後期的生產製造,所以如果以進入到生產庫房的相同數量看的話,自己設計,TSMC代工,成本是遠超過購買高通芯片的。

為什麼要自己設計開發芯片,只要看看intel,微軟和聯想,HP的對比,在上游有多個CPU和套片供應商的時候,聯想,HP都遊刃有餘,利潤可觀。在CPU只有INTEL的時候,聯想,HP就比較難受,尤其是聯想,筆記本和計算機利潤被上游控制的死死的,完全就是代工行業,稍有不同想法,馬上就被摁住了。INTEL扶值哪個企業,哪個企業就可以活下來。

再看看三星,蘋果這兩個個公司都在自己開發SOC,AP,蘋果總是扶持INTEL的MODEM,為什麼? 不能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別人,尤其是高通這樣一個有大肆收取專利費,搞死CDMA前途“前科”的公司。


用戶528007758448


華為用200億得來的覺不僅僅是麒麟芯片,而是話語權,試想如果沒有這200億自研芯片,高通開的價格可就不是1000億了,可能是2000億。

但凡有點實力的廠商都想跟芯片沾邊,為什麼?花那麼多錢可能都付諸東流,短時間內沒有彙報,投入堪比燒錢。原因很簡單-要有遠見。芯片是手機和核心所在,國產廠商除了華為小米都在用別人家的芯片,估計要沒有其他芯片廠商制衡著,高通和芯片都不知道貴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到什麼時候都必須靠自己,我自己的芯片,我想怎麼用怎麼用,高通你管不到,我雖然現在沒什麼成果,可能花費很多力氣,但是總有一天我可以趕上你,起碼我不用看你的臉色。

換句話說,不只是華為,大家都想自己研發芯片,但是有能力的確實太少,沒幾個廠商能有這麼多的資金投入到這個上面,所以說只能求助於別人,就好比溫水煮青蛙,只不過華為是那隻不安分的,提前跳了出去罷了。

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


衣谷談測


基本上問到根子問題上了,華為那種體量的公司,要麼不幹,要幹就得一頭扎進去幹到底,所謂獨佔鰲頭,中間幾乎沒啥迴旋餘地,也沒法回頭,更不能受制於人! 手機拆開了核心部件其實也就那幾樣東西,和PC差不多,CPU;內存;主板,屏幕;電池;攝像頭等等。 CPU作為控制核心肯定是其中最最關鍵的部件,而且能設計製造的企業極少,進入門檻又極高,一旦受制於人,極其被動又無可奈何! 當年高通芯片發熱門事件以後,大陸各大手機廠家誰敢吱聲啊? 明顯耽誤了銷售節奏不就只能默默忍受嗎?! 誰又敢放個屁…… 好了傷疤就忘了疼嗎? 你們感覺任正非是那種永遠甘於人下,受制於人的人嗎?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華為也不可能衝到現如今全球通訊行業龍頭的位置了吧? 他們一定會從頭自己研發CPU,將命運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否則今後也不可能成長為手機行業的巨頭,看看通訊行業無盡的專利官司,誰打贏過華為了呀?! 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別忘了,最早HTC當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勢頭多麼的好,可幾場官司下來,還不是遍體鱗傷,灰頭土臉呀! 老任會讓華為因此類問題被掣肘而步其後塵嗎? 不想的話,就必須走出一條自研的荊棘之路,就算再艱難也得走到底!正所謂: 沒有金剛鑽別攬那瓷器活兒!華為可不是聯想,做了二十俞年PC,仍舊只是個組裝車間而已, 不知道我說的對嗎?


雞嘴上的人傑地靈


自力更生,研發自己的芯片更好。

改革開放初期,面對吸引外資困難以及科技水平落後的問題,國家提出了以市場換技術的口號,開放市場可以吸引外資,換來的技術可以加快我國縮小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尤其是應用技術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面對非常難以攻克的基礎性科技,我們選擇了先不啃硬骨頭,主攻應用技術的路線。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硬骨頭,我們終究需要自己啃下來,否則,國家安全就會掌握在他人手中、

汽車發動機、CPU就是這些硬骨頭之一。華為巨資研發麒麟芯片,為的就是啃下硬骨頭,多年臥薪嚐膽,華為人以自己堅韌不拔的精神攻克了這個難關,麒麟970已經可以和驍龍835不相上下,這是非常好的成績。花了200億,養大的是自己的孩子,花1000億買高通芯片,自己省事了,但是到頭來,養大的是別人的孩子。

國人當自強,華為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金剛三昧


商業策略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而不是看起來高大上。自研soc的幾家手機廠商,也就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蘋果是全球利潤最高的手機廠商,三星是半導體巨頭,華為是通信行業巨頭,有足夠的基礎支撐soc的研發,而且三家不約而同的走的是高端高利潤的路線,有足夠的利潤來持續投入,實現良性循環。而小米的澎湃更像是湊數的,小米走性價比路線,利潤本來就不高,使用高通或聯發科的現成方案是優選,但小米可能是為了賭一口氣,或者有什麼長遠路線,非要搞這個澎湃,但小米本身既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也沒有半導體或者通信行業的積累,靠聯芯出了個澎湃S1,連全網通基帶都沒有,性能相比高通神U625沒有任何優勢,功耗就更不行了,所以市場反響平平。這就說明自研SOC的方案並不適合小米,同時也不適合OV魅族錘子等一系列廠商,因為他們面臨著與小米同樣的現實,就是資金不夠多,沒有技術積累,自研soc的性價比遠低於用高通和聯發科的現成方案。那小米是不是真的就沒有自研soc的希望了?也不是,小米想要自研soc,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國內電信cdma網絡退網,搞全網通不必再受CDMA專利困擾,地利就是大陸芯片代工廠實現14nm量產,小米可以用上又省電又便宜的製程,人和就是小米的銷量要提上去,最好能穩定到8000萬以上,有足夠的資金持續投入,滿足這三點,小米可以先在千元機上發力,逐漸的往中高端甚至旗艦上靠,還得小心翼翼,不能跟高通和聯發科鬧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