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今天给大家教一个致富的方法,听着这不是做梦,并且已经很多车主实践并证实过,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好好阅读,虽然这篇是致富的途径,但是我们必须有合法的证据。今天就教大家几招,如果您遇到以下如何一种情况,悄悄地别出声,赶紧开回家在被窝里笑吧!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想想心里就美滋滋

一、检查车辆手续与实车是否一致

所谓车辆手续指的是车辆和合格证,环保证书,一致性证书。仔细检查合格证上的车架号,发动机号与实车是否相符。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汽车合格证信息

仔细对照合格证上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在实车上照,其中车架号可以在三个地方找到。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车辆车架号位置

我们分别可以在主驾前风挡、副驾B柱铭牌、发动机舱内找到该车的车架号并予以核对。

至于发动机号需要询问4S店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二.检查实车是否与所订车辆配置一致

其实很多消费者都会在这个环节中仔细检查,恨不得把车里里外外翻个天,可以80%的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掉这两个配置。

1. 第一个就是轮胎规格和型号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原厂轮胎

这一点相信绝大多少车主在提车的时候都会忽略,一般都只会看轮胎有没有磨损,轮辋有没有划痕,但是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严格核对轮胎品牌和型号。

这种经销商恶意更换原厂轮胎的情况多出现在一些进口豪华车上,如奔驰,路虎,保时捷等,经销商通过将原厂更换为尺寸更小或者品牌略差的轮胎后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将更换下来的轮胎作为精品二次销售给消费者。

2.玻璃的生产日期

这一点相信90%以上的车主都没有关注过,其实车辆的玻璃也是有生产日期的,先交大家怎么看。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汽车玻璃也有生产日期

一般来说汽车玻璃与车辆的生产日期不会相差很长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6个月,所以我们在验车的时候最好能检查车辆所有玻璃的生产日期,看看是否有出入很大,再结合车辆的生产日期,来判断此车是否存在翻新或者后期维修了。

3.检查行车电脑的里程数和保养记录

很多4S店或存在把试驾车或者展车作为商品车卖给消费者的行为,如果这种车辆在店里养护得当那么我们是无法通过前两种方式来判断的,那么就要借助一些电子设备了。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汽车里程表

如果你的爱车此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以申请在4S店用电脑检查车辆的行驶记录,来准确判断车辆是否为试驾车,也可以通过厂家电脑检查车辆是否存在保养记录等信息。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检查机油颜色及刻度

也可以拔出机油尺来观察机油的颜色及刻度,如果颜色发深并且液面也在刻度线以下,那么恭喜你了,你很有可能会是一赔三的幸运儿!

4. 检查漆面厚度

读到这一条肯定有人会说了,漆面厚度怎么检查,我们一般都是用肉眼看,只要颜色一直,没有划痕,凹陷就行。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检查漆面厚度

其实检查漆面厚度很简单,我们都会去洗车吧,一般的洗车店都会有修理厂,修理厂就有漆面检查仪,让店里的工人给你检查一下漆面厚度就行,自己也可以在网上买这种仪器,便宜的也就一两百块钱。

如何走法律途径:

一夜暴富不是梦,教你如何买到一赔三的车

一赔三,奥拓变奥迪

如果大家在提车过程中遇到以上集中问题,首先应该及时取证,防止证据被破坏并立刻拨打12315消费者协会电话,申请法律援助,并向当地工商管理局进行投诉。准备充足证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在消协和工商局的共同举证下,想不赢官司都难!

法律链接: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里有几个要点:一是经营者有欺诈行为。二是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的三倍。三是最低赔500元。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

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这里有一个重点: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谁负责提出证据)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是本条为消费者

作出了倾斜,只要在接受商品或服务起6个月内,发现质量问题等瑕疵并提出的,由经营者证明自己的商品没有问题。

总结:要是发现购买的汽车有质量等问题且经营者涉嫌欺诈,要尽早提出异议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保管好相关合同、票据,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照相、录音录像等手段。

只有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退一赔三的结果,这篇文章希望给予消费者一些法律帮助,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以此警戒厂家和经销商切勿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最终的目的致使经销商和厂家能够诚信经营,用服务打动消费者,构建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