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爲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在感情中,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我們常常在很多時候有愛的想法,卻沒有愛的辦法。

其實,情感是需要經營的。一個人內在的感召力是情感經營持續的基礎,感召力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學習和修煉的,也是我們做人的底盤和內核。提高愛的能力,擅於經營,做真、善、美的自己,獲得出彩人生。

一,做一個溫暖的人

我們身邊總會有很多人,讓你感到很溫暖。這樣的人呈現給我們的畫面總是微笑的,讓你感到與其相處是舒服的,沒有壓力,沒有防範意識,沒有距離感,你可以接近他 / 她。這樣的人內心世界是接納、欣賞別人的。

這樣的人總會照顧到別人的感受,給予別人照顧和關心,然而我們內心收到的是暖暖的愛。就像寒冷的冬天裡有人突然給你送上一件暖身的貼心小棉襖。當你累的時候,有人會在旁邊親切地對你說:“親!休息一會兒吧。”這時,有一股暖流湧入你的心田,那麼,你為何感受到這種溫暖呢?因為你得到了照顧,得到了關愛。

在溫暖的世界裡,是和平的、祥和的、認同的、付出的、給予的、呵護的、體貼的。在愛的世界裡,愛是高能量的,是溫暖的。

經常有人問,如果你自己都沒有溫暖,你拿什麼去暖別人呢?你哪裡來的支付能力呢?的確,愛的基礎,是自身擁有溫暖,愛是需要支付的,沒有溫暖,你如何令別人和你相處時感到舒服親近呢。每個人天生就是願意和溫暖的人在一起。

回憶我們身邊那些給予我們溫暖的人的畫面:

“親愛的,最近怎麼了,你怎麼不愛講話了,是不是有什麼困難,還是有壓力?需要我的幫助嗎?”這時你的感受是有人關心我。你心裡暖暖的,很舒服,渾身充滿了暖流。

一個溫暖的人,散發出內心世界的溫暖。溫暖的人一定是正能量的,是一個小太陽,是一個小宇宙,這是內在的。我們這裡談的溫暖的人,是有憐憫心的人,是能夠理解他人、有能力給予、有同情心的人。

在情感關係的互動往來中,是需要彼此溫暖的,你是需要有溫度的,如果你的溫度等於 0℃,你將如何帶給你的愛人、朋友、客戶愛呢?家裡需要陽光,工作中需要暖洋洋的朝氣,需要你發自內心的溫暖。

自己沒有溫度,又如何暖別人呢?

在感情中,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二,不要用你認為對的方式愛他

我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不能對我好點?

我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還背叛我?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為什麼不感恩?

為什麼付出了那麼多,結果卻不是自己想要的?

.........

是“付出”錯了嗎?我們是不是不該做那麼多?“你越主動,別人越不珍惜”“千萬別對他太好了”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

“付出”是這個世界真善美的寶貴內容,也是一個人心中有愛的體現。我們曾經體會過別人為我們付出而產生的喜悅、溫暖、幸福感,我們非常清楚“付出”是偉大的,然而今天為什麼很多人說“越付出,男人越不愛”,付出成了錯誤?

在情感的世界裡,我們應該反思的是什麼?

你的付出是對方想要的嗎?是對方潛意識裡希望和期待的內容嗎? 比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約束、指引的。但是孩子不理解家長的苦衷,孩子只會想:你約束我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去玩。

當你做得再多,是否產生了價值?這個“付出”產出的是什麼?首先,付出源於對方的需求或者需要。

不在對方需求或者需要範圍內的付出,就是沒有意義的。例如夫妻關係裡,男人需要。女性對家庭付出,照顧家庭。有的男人需要女性在精神上付出,給予自己精神鼓勵和支持。那麼我們是否付出正確的內容,以正確的方式?

比如,我今天借錢給你了,我說:你此時困難,就借給你用吧,希望你好好奮鬥;另一種方式是,我說:我借錢給你了,你要記得感恩。兩種結果是不同的,就是你的付出已經被你的索取心態替代了。因此,只要初心對了,這種源自真心的付出終將得到最大的回報。

付出需要正確的方式,正確的場合,比如對方更願意我們給予感受,而不是語言,對方希望得到你在公開場合的表揚而不是在家裡。

付出要有度,過度付出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期待。

很多時候的付出是一種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動,我們往往忽略了最應該被感動的人是否感動,最應受到觸動的人是否受到了觸動,對於你的行為對方是否欣賞。

如果你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或者如果你總是被傷害和被犧牲,那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價值。你有價值了,你的付出才會被尊重。

在付出的世界裡,我們是否用對了方式?

在感情中,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三,用對你的愛

在一部國外電視劇裡,理想主義者夏洛特小姐在跟近 100 個男人約會後,終於找到了她理想的男人——一個各個方面都非常完美的男人。

可惜他是一個猶太教徒,並且母親的遺願就是讓他娶一個信奉猶太教的女人。夏洛特自出生以來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權衡再三,決定為了愛情放棄信仰,加入猶太教。

直到有一天,夏洛特把閨密們集中到家裡,大家手忙腳亂忙碌了一整天,幫她準備猶太教復活節的晚餐,想要給她的理想先生過一個完美的復活節。完美先生下班回家後看到這一切非常感動,但是吃飯的時候,他習慣性打開電視看球賽,而忽略了與夏洛特交談。

夏洛特憤怒地說:我為你準備了一整天我並不熟悉的復活節晚餐,難道你就不能關掉電視好好跟我說會兒話?理想先生反駁:我很感激,但是我想看一眼球賽。這場比賽很重要,並且我已經調成靜音了,你繼續說,我聽著呢。

夏洛特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咆哮:我為你放棄了上帝,我為這頓復活節晚餐準備了一天,為什麼你還要繼續看這場該死的球賽!最後理想先生憤然離席,只留下她一個杵在原地。

從夏洛特愛上他的那一刻起,她就瞭解他只能娶一個猶太教徒做妻子。然而為了他的那份完美,她心甘情願地改變自己去迎合他。只是漸漸地,她覺得不平衡了,於是就歇斯底里地索取回報,卻忘記了這一切本就是她忠於自我、心甘情願的選擇。

在感情中,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覺得不值得了也有隨時放棄的權利,而不是時時刻刻把“我為你做了多少,而你為什麼不為我做點什麼”掛在嘴邊,這是赤裸裸地利用正常人都有的內疚感進行道德綁架。

一次兩次也許管用,時間久了這種沉重的愛只會讓人想要逃離,並且當你心理不平衡,想要瘋狂地索取回報的時候,這段感情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

其實,“付出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補償心理,但不代表這就是正確的。別再讓付出感謀殺你的人際關係,全然投入去愛自己身邊的人。你會發現,有機會為了自己熱愛的一切付出,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愛就是無償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幫助,是彼此心靈的感應。

如果你的付出是源於心甘情願的愛,那麼你根本沒有心情計較得失;如果你已經開始在意自己的付出,是說明你的愛已經分量不足了,理直氣壯去索債,那隻會讓你們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愛情加速蒸發。

用對你愛的方式,用對你付出的方式。

在感情中,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對方越想遠離你

關於作者:關於作者:張豔樺,企業家教練型導師商學院創始人,華門商匯創始人、人力資源管理“實戰派”專家,情感專家,作家,具有多年企業管理實戰操盤經驗,為多家企業管理提供支持服務。

本文摘編自圖書《用對你的愛》,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