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百年人生

楊絳的百年人生

百年歲月,在她身上,只留下一片片馥郁淡雅的書香。楊絳如蘭,不與桃李爭豔,不因霜雪變色,在歲月的洗禮中生機勃發、香如潮湧。

楊絳用清麗的文字,記錄著在風起雲湧的時代風暴下那安居一隅的從容與高雅;她用平和的文字,傳遞著政治鬥爭時自己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堅韌與力量;她用幽默的文字,反映著時代背景下社會的矛盾和人們複雜的心理。

一,少女時代

1911 年 7 月 17 日,北京的天氣異常晴朗,朵朵白雲輕輕浮動,七彩陽光熱烈直射,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投下斑斑點點的耀眼碎金,楊絳就是在這樣的季節出生。

此時,儘管楊家已有三個女兒:壽康、同康、閏康,但楊絳的到來,非但沒有讓思想開明的父親楊蔭杭失望,反而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精神慰藉。他歡歡喜喜地抱著這個剛剛降臨人間的小小人兒,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寵愛都給予她。

楊蔭杭為這第四個女兒取名:季康,小名喚作:阿季,寓意其季季順遂,年年安康。

1923 年,厭倦了人情世故的楊蔭杭決意在蘇州開律師事務所,於是,楊家遷至蘇州。這年秋天,楊絳和三姐考入蘇州振華女中。1925 年,聰慧過人的楊絳跳一級,提前初中畢業,繼續留在該校讀高中。

楊絳的百年人生

有一次,高中國文老師在班上講詩,佈置了課下作業,讓學生們效仿作詩。許多同學冥思苦想,急得抓耳撓腮,仍舊雲裡霧裡,不知如何下手。但才思敏捷的楊絳則一揮而就,其中的《齋居書懷》,還被拿來選入校刊: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此遊,翛然自脫俗。

與其他學生現實感強烈的詩作不同,楊絳的詩作,處處流露著高雅脫俗、與世無爭的淡泊之意,且充滿了旁人沒有的文采,引得老師驚奇、驚喜至極,於是給了她一個至高的評價:仙童好靜。

幾年之後,進了東吳大學的楊絳很快就成了班上絕無僅有的“筆桿子” —東吳大學 1928 年英文級史、1929 年中文級史,都由她親自“操刀”。 楊絳的“才女”之名由此遠揚。

中、英、法文俱佳,能彈月琴,善吹簫,工崑曲,才華橫溢的楊絳在東吳大學讀書的青春時光裡,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朋友,比如,後來蜚聲全國的有機化工專家孫令銜、赫赫有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等。

大三時,學習成績優異的楊絳獲得了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的獎學金,可以去國外深造,但是考慮到父親剛剛大病一場,家中經濟堪憂的現實狀況,善良的楊絳不想加重家裡的經濟負擔,於是毅然選擇了放棄。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在愈演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風潮的席捲下,許多學校停課,東吳大學也在其中。此時,楊絳即將從東吳大學畢業,為了能夠按期畢業,楊絳和四個要好的同學商議,他們向學校提出申請,去燕京大學借讀。

1932 年 2 月,北京的風依舊凜冽,楊絳與好友周芬、孫令銜等一行五人從已經漸暖的蘇州出發,一路北上,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平。

楊絳的百年人生

二,喜劇作家

錢鍾書向來以博學多聞出名,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授課期間,他的才華吸引了很多人與他交往。正是在這所學校裡,他認識了之後的好友陳麟瑞——這個對楊絳喜劇創作有著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人物。

1942 年的一天晚上,陳麟瑞邀請楊絳夫婦和李健吾一起,說是去一家吃法很特別的飯館裡吃烤羊肉,以此慶祝自己改編的劇作《晚宴》上映。

席間,對飲食頗有了解的陳麟瑞介紹,說這是蒙古人的正宗吃法。說到此處,楊絳忽然想起《雲彩霞》裡的蒙古王子和《晚宴》裡的蒙古王爺,於是就分享給大家。很快,陳麟瑞、李健吾就被楊絳繪聲繪色、精彩絕倫的描述震撼了,他們慫恿楊絳:“何不也來一個劇本?”

聽到陳麟瑞這樣說,熱愛文學的楊絳確實心動了。儘管起初她對自己沒有太大信心,但在陳麟瑞和其他好友的再三鼓勵下,楊絳很快將自己的顧慮拋之腦後。經過幾個月課餘時間的加緊創作,楊絳的第一本話劇《稱心如意》很快完稿。

從鍾書這裡得不到中肯的建議,顧不上勞累的楊絳就立即帶著劇本去拜會相距不遠的陳麟瑞,請他指導。對戲劇研究深邃精闢的陳麟瑞看完後當即告訴楊絳:“你這個劇本,做獨幕劇太長,做多幕劇呢,又太短,內容不足,得改寫。”

聽從了陳麟瑞的建議,楊絳很快對自己的話劇做了周密細緻的調整,之後她再將劇本交給陳麟瑞看,得到的回覆是:“這回行了。”

楊絳的百年人生

不久之後,已將楊絳的劇本交與李健吾的陳麟瑞得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稱心如意》立刻就要排演,這部話劇將由黃佐臨親自導演,自己也會粉墨登場。

深刻揭示生活矛盾、衝突的劇情設計、精練又不失生動的語言、鮮明立體的人物形象、恰到好處的精彩演繹,使《稱心如意》剛一上演,就大獲成功。人們被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的同時,也深深地被話劇中的精彩對白感染。

為了在宣傳用的海報上印作者的名字,李健吾臨時讓她起一個筆名。此時,楊絳忽然想起來,從前若有人叫她的名字語速特別快時,“季康”的發音就好像“絳”,於是,她便為自己起名:楊絳。

《稱心如意》的大獲成功,也讓楊絳堅定了創作話劇的信念。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又憑藉著自己對社會萬象的深刻認知和醇厚殷實的文字功底,先後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和悲劇《風絮》,引起了強烈反響。

著名戲劇家李健吾對此評價道:“假如中國有喜劇,真的風俗喜劇,從現代生活提煉的地道喜劇,我不想誇張地說,但我堅持地說,在現代中國的文學裡面,《弄真成假》將是第二道里程碑。有人一定嫌我過甚其詞,我們不妨過些年頭來看,是否我的偏見具有正確的預感。第一道里程碑屬諸丁西林,人所共知;第二道我將歡歡喜喜地指出,乃是《弄真成假》的作者楊絳女士。”

楊絳的百年人生

三,走在人生邊上

楊絳的一生,是充滿波折的。

她於民國時降生,恰逢革命風暴;她在帝國主義侵華時赴京求學,恰逢中國遭受槍林彈雨;她於戰時出國留學,居家萬里無依無靠;她於抗戰中辛苦奔忙,只為在風雨飄搖中維持生計;她一心不涉足政治,卻被無辜捲入一系列政治鬥爭中;她一生坐擁書城、厚積薄發,卻被錢鍾書的光環遮擋……

女兒和丈夫的先她而去,讓她一度悲痛不已。但等到所有都塵埃落定,她依舊能一臉從容地坐下來,懷著感恩和溫暖來寫《我們仨》。飽含深情的文字,那樣安然、溫暖而平靜,即使萬分孤苦的日子,她也能讓文字在緘默的時光中開出花來。

女兒阿瑗和丈夫錢鍾書走後,本就喜歡安靜的楊絳更不喜被人打擾,尤其是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大部分時間,楊絳幾乎都閉門謝客。“閉門即深山”,關上了門,她就能靜靜地又暖暖地,與阿瑗和鍾書相會。

2010 年 7 月 17 日,楊絳迎來了自己 99 歲生日。按照老家無錫的傳統,“做九不做十”,於是,楊絳的百歲壽誕放在這天慶祝。當時,錢鍾書的堂弟錢鍾魯曾問嫂子,“百歲壽誕想怎麼過?”電話中的楊絳只是輕描淡寫地回覆:“各自在家,為我吃上一碗長壽麵即可。”

楊絳的百年人生

楊絳從不做壽,也不喜歡別人說高調的話。儘管已經走到了人生邊緣,但對她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它是人生必然要走向的終點,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所以“既來之則安之”。

她寂靜又歡喜地回望著自己的來路、沉默而又從容地看著遠方。許是她已經找到了與自己失散多年的“我們仨”中的錢鍾書和阿瑗,且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他們團聚,於是,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105 歲的楊絳在無際的夜幕中,安靜又平和地閉上了雙眼。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那位書寫過這句話的人,也終於隨著琉璃冰盞的碎裂而消失遠去,她帶著自己終其一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歡喜萬分地踏上了歸途。那個歸途的盡頭,正是有錢鍾書、阿瑗的家。

摩肩接踵的人們,紛紛各懷心事地向自己的目的地走去,他們步履匆匆,形成了川流不息的人海。在湧動的人潮中,楊絳一眼就看到了鍾書和阿瑗。至此,她孤清生活的日子終於結束。

楊絳的百年人生

關於作者:劉志則,知名傳媒人、出版人,博文書友會“社群裂變”發起人。

南小樂,原名邢桂平,優秀出版策劃人、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勵志、女性勵志方面有自己獨特的研究。 代表作品:《30幾歲,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坎》《遇見快樂的自己》《常發現幸福之處》等。

本文摘自圖書《人生有夢不覺寒:楊絳傳》,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