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務的原材料如何開採?

房地產業務的原材料如何開採?

企業有兩種輸出類型:產品和服務,服務是創造出來,產品是生產出來,服務可以沒有原材料,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輸入變量,產品一般是對原材料的加工,從一種物質形態轉變為另一種物質形態。房地產企業的原材料就是土地,可以建造新空間的土地,土地有不同的類型: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手續齊全的建設用地才是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原材料。在“房子是用來住的”戰略指導下,房地產行業的原材料供應變的越來越敏感,如何快速有效地高質量地獲得建設用地,成為各個房地產開發商的面臨的首要問題,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已經成為優質房地產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透明路徑:招拍掛

土地市場只有唯一的供應商,各級政府為了保證市場公平,都參用招拍掛的方式,公開向市場供應土地,企業可以直接報名參與公開競拍,價高者得。隨著近些年土地開發力度的加大,在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已經很少有可供之地,所以各個出來的地塊都可以與稀缺相關,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地王早就不是新鮮詞。三四線城市的中心還有少部分的土地,也基本是稀缺的狀態。一些小城市交通距離不遠,周邊土地還有一定的空間。招拍掛的方式決定了市場殘酷的價格競爭,在房子售價已經高企的狀態下,直接招拍掛土地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甚至拿到必賠的狀態已經出現,很多房地產企業開始避開直接招拍掛形式,麵粉比麵包貴的狀態不可持續。

有效路徑:一二級聯動

一二級聯動是一些房地產企業最有效地拿地方式,通過一級開發提前進場,鎖定土地和價格,可以很好地拿到優質地塊,這種模式讓開發商收益良多,也解決了地方政府在一級開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政府的收益減少,隨著政府債務控制越來越嚴,政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二級土地收益將再次成為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一二級分離已經成為主流。沒有二級開發的紅利,一級開發的吸引力正在不斷下降,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舊城改造的機會將很快結束。一級開發的週期性較長,不可控因素較多,在房地產公司普遍高週轉的時代,會拖垮項目開發的節奏,加大房地產開發的風險。

創新路徑:產業導入

土地財政的壽命不會長久,政府的發展重心正轉移到產業上來,在這樣的轉型期,產業與房地產的結合正好平衡了長期與短期發展的矛盾。新產業的投資量大,投資週期長,回報慢,需要房地產短期收益的支撐,通過產業引進換取政府的土地支持已經成為一部分企業的新武器。目前最受政府歡迎的產業主要有:高科技產業、四新產業、文旅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這些新型產業的導入,可以幫助政府實現當地的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產業導入不能變成產業兌地,開發商拿走土地的短期利潤,給當地政府扔下一片爛攤子,導入的產業未來必須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夠真正幫助當地實現產業的長期發展。

複雜路徑:兼併收購

土地市場的增量正在減少,存量日益巨大,兼併收購的機會越來越多。房地產行業集中度的增強,也促進了土地兼併收購的繁榮,但兼併收購併不是簡單可以實現的,每個兼併收購項目都是獨立非標的,交易的結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交易主體的利益分配也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所以兼併收購是獲取土地原材料的複雜路徑。作為一種機會型的拿地路徑,可以從兩個方面降低成本,一是建立兼併收購對象信息池,減少搜索成本,二是提高企業在目標群體中收併購的品牌價值,減少談判的信任成本。另外,兼併收購是個技術活,需要組建專業的團隊,提高兼併收購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