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利收購奔馳看投資的權與錢

從吉利收購奔馳看投資的權與錢

24日凌晨,戴姆勒官方發言人證實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持有其9.69%的股份,股份價值約90億美元。這意味李書福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截至目前,吉利汽車收購了沃爾沃汽車,英國錳銅、印度寶騰,經歷多輪收購和併購,吉利控股已形成吉利汽車、領克、沃爾沃、倫敦出租車、寶騰和路特斯(蓮花)六大汽車品牌矩陣,覆蓋中低端品牌、豪華品牌、超豪華品牌的完整產品譜系。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成長的良方,可以短期內跨越前人走過的路,站在市場的最前沿,吉利在汽車領域的整合已經非常老練,很多人歡呼,吉利終於控制了世界最牛的汽車公司,吉利成為最大股東就控制了奔馳了嗎?答案肯定是“否”,投資世界的權與利並不是並肩前行的。

投資的方式靈活多樣

在投資的世界裡有兩種分類,一種叫資產投資,一種叫股權投資。資產投資是你可以賣走資產的所有權,裡面又分為兩種,一類資產是實物資產,一類資產是無形資產,兩種資產買走後,你可以自由使用他們,去創造收穫資產創造的收益。股權投資是買走了企業的股份,根據股份的多少決定你的未來的收益分配權,最初股份公司的設置是同股同權,但現代公司賦予了股份不同的類型,比如AB股結構,A類股份與B類股份享有同等的收益分配權,但A類股份與B類股份的投票權不同,有的A類股份的投票權是B類的10倍,所以擁有A類5.1%的股份就可以控股公司。投資靈活的方式與投資標的權利的不同分類相關,現代企業資產的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可能會靈活拆分,所以投資模式的組合也豐富多樣。

投資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權

靈活多變的方式給了投資者一種選擇權,投資者在決策前必須回答自己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權,專業的說是準備做財務投資人還是做戰略投資人。財務投資人不插手干涉企業的經營,讓原有的經營者在資金的支持下,儘可能大的創造財富,以待未來可以有高額的分成,財務投資人不會對投資項目長期戀戰,高拋低吸,在合適的低價買入,合適的高價賣出,收益是他們的第一位目標。戰略投資人的目標更在乎控制權,認為投資企業通過與原有產業的合作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或者認為改進管理可以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戰略投資人一定會涉入原有企業的經營管理,通過人與事的調整,改變企業原有面貌,獲得控制權才能實現目標。

有錢不一定能有權

在投資世界,傳統的觀念認為給了錢就一定能獲得企業的權,在同股同權,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合一的時代,投資就可以拿下這三個權利,但現代企業的投資只能保證收益權,其他兩個權利並不能百分百的保證,有些投資,出售方加入了回購條款,資產更像是一種抵押而不是出售,還有些企業的管理層實力很強,由於企業股權比較分散,實際上是管理層控制了整個企業,吉利收購的奔馳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所以企業在投資時必須清楚的明白,有錢不一定能有權,當然企業是變化,是發展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相關的利益、權利各方在實力和能力方面都會發生變化,企業的權利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動。

權錢都是名利場的遊戲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部分優秀的企業都成為了公眾公司,對於現代企業權利的爭奪完全呈現在公眾的視野裡,企業的角鬥場就是個名利場,權錢成為了這個舞臺的一場遊戲,企業家、金融家、各類精英各展所長,直奔權錢,在他們狂奔追逐地背後,留下了一群等他們服務的消費者和員工,企業不僅僅是權與錢,企業還是社會的組成細胞,除了經濟功能還有社會功能,所以企業不能僅僅是名利場。投資的目標必須加上社會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讓投資有溫度,讓投資不冷血,投資的權與錢爭奪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少部分人的奢侈,更為了多數人的生活與發展,為社會創造財富,造福更多人才是企業最終的使命,優秀的投資最終將獲得社會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