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大云寺(俗称铁佛寺)。在山西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康熙五十四 年重建。

铁佛寺原名大云寺,因为寺内高耸的宝塔下供奉着一尊远近闻名的铁铸佛头,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铁佛寺。

铁佛寺位于临汾市鼓楼南街西侧,坐西面东,始创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寺院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 寺院的山门,它建在高大的台基上,外观形似城墙古堡,中开券门。大门上方现镶嵌着“临汾地区展览馆”等字,为地区书画展览馆,前厅两侧及寺内大殿里经常举办各种书画、摄影等作品展。 漫步铁佛寺中,错落的塔、殿、亭、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蔽日的苍松翠柏带给人一份清爽幽静,微风低吟,宝铎和鸣,这里的一切与门外的闹市截然不同,令人神定气闲,心旷神怡。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六层, 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 弟子及佛传说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第一层中空,内置高6米, 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当系唐代原作。山西临汾大云寺自创建以来,来山西临汾大云寺的旅游是越来越多。

山西临汾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前凉升平七年(363)张天锡所建造。唐载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后改名为大云寺。因屡遭地震、兵燹,寺庙一度受到破坏。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门志满曾远渡重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大云寺是历史上的名刹古寺, 在古代不仅是国内游人游览的重要胜地,也引起了国外僧人的高度重视。明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毁,唯有钟楼岿然独存。古钟楼为大云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钟楼建在9米高的砖包土台上,基底约125平方米。周围绕廊,重檐山顶,五踩作斗拱。整个建筑挺拔俊秀,高耸入云,历经维修,保存完好。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古钟楼上悬有大云铜钟。钟呈黄色,通高226米,口径115米,厚12厘米,重约5吨。钟体上饰有图案3层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层饰飞天,头戴花冠 ,耳饰明月,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彩带缠身,手托果盘,作翩翩飞翔状,线条丰满流畅 ;中层饰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立两 个小鬼,赤身短裤,神态各异,生动传神;最下层饰龙,五彩云纹,现已磨损不全。此钟体积较大,声音洪亮,形状古朴精美,是罕见的古代铸造艺术珍品。从钟体造型和所饰图案分析,为唐代遗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云寺碑记称此钟“若铜、若铁、若石、若金,兼铸其中,真神物也。如响震之,则远闻数千里,发人深省,为郡脉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时分,霞光万道,自西向东仰观大云钟楼,见巨钟通体被朝霞煨成红色,四周透出道道瑞 光金色。此刻,登上钟楼击钟,钟声轰然,响彻云霄。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大云钟是凉州人心目中的神钟,每逢农历传统节日如正月十六、五月端五,众多的游人登上古钟楼,放眼凉州全景,敲击神钟,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大雄宝殿、金顶琉璃宝塔、藏经楼及配殿、厢房等,多为清康熙五四年(公元1716年)重修。

六级金顶琉璃宝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方形实心,高约30米。宝塔一至五层为正方形,六级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塔刹为鎏金宝珠,祥光熠熠。各层均建有仿木结构之塔檐,正檐顶端悬以铁马铃铎,徐风吹拂,叮当谐鸣。宝塔二层以上镶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图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态。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宝塔底层供有唐代铁铸释迦牟尼佛头一尊,高约6米,周长约16米,丰面隆准,凤目阔唇,双耳垂肩,庄重慈祥。佛头中空,相传是藏放经书及镇寺宝物之所在。

据专家言,佛头以数万公斤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如此精湛技艺,令为叹为观止。1980年在钟楼后面空地搬迁了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火庙大殿和原山西会馆的清代建筑春秋阁及两廊,使之相得益彰,更为壮观。1992年,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临汾大云寺琉璃宝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