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峯、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正文共3239字

預計閱讀時間為9分鐘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藍青峰是誰?

同盟會會員,孫中山追隨者,西北軍親信、舊時代軍閥、藍衣社成員等多重身份的集合體。

影片中關於藍青峰的身份沒有明說,卻有多處細節透露。

美國醫生亨得樂向李天然介紹藍青峰,透露他是一個富翁:“像這樣的宅子他在北京城有25個。”

藍青峰和朱潛龍吃餃子時介紹自己,辛亥革命就是他們“老哥兒幾個”幹起來的,他和西邊的“老西兒”閻錫山、南邊的“小諸葛”白崇禧稱兄道弟,並對蔣介石寫日記的舉動表示不屑。

亨得樂和藍青峰對話,說藍青峰兩個親兒子,一個死在廣州,一個和日本人打仗死在上海。

藍青峰和根本一龍對話,根本一龍要他交出“張將軍”(可見藍青峰是張將軍的護衛者)。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藍青峰和“張將軍”

藍青峰和李天然開車接張將軍,張將軍用山東方言說“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

1937年7月,在北平的山東籍張姓將軍,是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的張自忠。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生於1891年,七七事變時46歲。

張自忠20歲加入同盟會;25歲加入馮玉祥部;39歲參加中原大戰,曾打敗蔣介石精銳部隊(注意這個前提);42歲率29軍參加喜峰口戰役,與日軍激戰七晝夜。

1937年46歲的張自忠被29軍軍長宋哲元委任為北京市長,七七事變後負責同日本人議和,最後貼安民告示放日軍進城。8月6日,張自忠偕副官廖保貞、周寶衡躲入東交民巷德國醫院(電影中護送時沒出現副官);9月逃離北平;1940年5月,49歲的張自忠在襄陽力戰日軍殉國。

劃重點:張自忠是馮玉祥舊部,軍閥割據期曾和蔣介石打過仗。中原大戰是一場新舊軍閥的對戰,馮玉祥、閻錫山、白崇禧、李宗仁等意圖挑戰蔣介石權威,所以又稱為“蔣馮閻戰爭”。

在影片內,藍青峰的臺詞也透露了他和張自忠的一致立場——作為中原大戰時候的敵人,他看不上蔣介石,說他“下賤”,稱閆老西兒和小諸葛都是自己兄弟,能和這兩位稱兄道弟的也就是馮玉祥或者其西北軍舊部了。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藍青峰想要做什麼?

藍青峰開車時和李天然說這個局他設了20來年,並稱李天然是“天賜大恨,是個好苗子,正是為我所用的人。”李天然又說自己揹負了15年的大仇,證明藍青峰是在15年前選中他的。

如果以20年計算,則藍青峰在1917年前後就開始“做局”,那一年國民黨還處於孫中山時期,是一個救亡圖存、甚至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的政黨,順便說一句,張勳復辟也是在那一年。

而以李天然15年的復仇史計算,藍青峰是在1923年前後遇到李天然,那一年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政變,將溥儀逐出皇宮。

這兩個時間點都暗合他“恢復中華、建立民國”的人生追求。

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死在廣州,一個和日本人死在上海。

和日本人戰死在上海的小兒子比較好推斷——應該是因為“一二八事變”而犧牲的中國官兵,這發生在1932年,也就是七七事變前4年,從這點看,日本人對於藍青峰有殺子之仇。

而死於廣州的大兒子則有更多的可能,在上世紀20年代,廣州多遭兵戎。

1924年,廣州商團事變,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出走的孫中山率部奪回廣州控制權;

1927年,廣州張黃事變,張發奎、黃琪翔反對新桂系軍閥;

1927年,中共領導廣州起義。

這些戰事都有流血衝突、死傷無算,電影中沒有詳說對陣雙方,因此難以判斷藍青峰大兒子的具體身份。

不過,有時候含糊說明其實也是一個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藍青峰愛國抗日、認同辛亥革命,不屑甚至是反對蔣介石,所以他更可能是孫中山的追隨者,甚至本身就是同盟會會員。(保護同盟會會員張自忠,也間接證明他和同盟會的關係)。

藍青峰在北京有著深厚的背景——可以差事車伕,可以保護張自忠,而他的女管家武藝高強,踢倒朱潛龍還質問“你怎麼可以這樣對藍老爺,你知道他是誰嗎?”

甚至有人猜測,指藍青峰本身就是“藍衣社”成員,藍衣社全名為中華復興社,成立於30年代初期,是國民黨內的一個具有“法西斯主義風格”的社團,創始人是黃埔系青年,多從事調查情報、暗殺監視等活動。

該組織曾在1932年護送馬占山逃出日佔區,為東北義勇軍保留抗戰火種,(因此保護張自忠是輕車熟路)他們還曾組織社員在長城與日軍血戰。

因此,這樣一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社團並不排斥朱潛龍(雖然藍青峰也是在利用朱),但他認為朱的“反清復明”企圖和自己的“復興中華”大業有一致性。所以他寧可犧牲李天然也要拉攏朱潛龍來抗日復國,在他看來,即便朱潛龍真的復辟稱帝也比日本佔領要強。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朱潛龍的身份

相比起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比較好辨認。

電影開篇,朱潛龍就宣稱改姓朱,隨後在藍青峰家裡拜畫時又稱朱元璋為太爺,喊反清復明口號;在六國飯店衝突時,他先是對亨得樂說“你以後可以當我的太醫。”後來又對著服務生大呼“這TM是清朝人定的租界,我不認!”

他老婆唐鳳儀在見李天然的時候說:“我男人家裡有特殊的規矩,他死之後所有女人都要陪葬,只有大房不陪葬。”

這確實是明朝皇室的規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葬入孝陵。《明史·后妃傳》擠在:“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46名妃嬪、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在以後的70年中,這種野蠻的制度又為朱元璋的後代子孫所效仿,重新成為一種制度,製造了大量人間悲劇。

這些細節都透露出朱潛龍的野心——他想復辟,但不是20年前張勳的辮子軍復辟,是恢復明朝的江山,自己當漢家的皇上。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張將軍的番外篇

影片中故事發生的時期正是張自忠被宋哲元任命為北京市長的時候,這是張自忠最“憋屈”的人生時刻。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29軍38師師長,後來大家吟唱的《大刀進行曲》最初就是用來謳歌這支軍隊,4年前(1933年)參加喜烽口戰役時,他率部同日軍鏖戰七晝夜,堅守陣地,殺敵無數,創下大刀隊的赫赫威名,但這些名望都在“北京市長”的任期內被消磨殆盡。

七七事變後,為保存實力,宋哲元帶領29軍撤離北京(影片中藍青峰開車帶李天然赴會時說,29軍已經離開),任命張自忠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並將最棘手的談判事宜丟給他。據說聽聞宋哲元要走的時候,張自忠嘆一句:“我怕要成漢奸了。”

最終,張自忠盡力斡旋,但實力全無,沒有底牌的他難逃讓日軍進城的厄運,百姓發現一夜之內日軍進入北京城,於是痛罵張自忠是“賣國漢奸”。

這個罵名傳遍全國,甚至說他“附日逼宮”——依附日本人逼宮宋哲元。甚至有媒體評價他“自以為忠”其實是北宋漢奸宰相“張邦昌之後”。

張自忠百口莫辯,後來返回國軍,雖在對日作戰中數次立功,但依舊無法消除“漢奸罵名”。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在3年後,也就是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以33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率領孤軍東渡襄河迎戰日軍,最終被日軍包圍,全軍覆沒,戰死在襄陽城外。

他死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冤枉了他,重慶十萬人冒著大轟炸的危險為其送葬,蔣介石追授他為陸軍上將,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陣營戰死的最高將領。

不明白的是,不知道姜文為什麼要讓張自忠一直用舌頭舔嘴唇,這個表情看起來有些玩世不恭。

影評|《邪不壓正》藍青峰、朱潛龍的身份和歷史背景

當然,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不止這一處,在《邪不壓正》整部電影中,帶有隱喻的細節比比皆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臺詞,也有很多離奇古怪的情節。

姜文炫技一般在電影中加入了各種元素和隱喻,很多角色不知道為什麼而來,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去。

如果用解密的眼光去看,你會發現這部電影中到處都是看不懂的情節。

不知道李天然為什麼去見巧紅,不知道潘公公為何愛穿蘇格蘭裙,不知道給巧紅茶錢的朋友是什麼人,不知道藍青峰為什麼讓李天然躲在鐘樓,不知道那瓶傳了四代人的酒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李天然為什麼要偷刀偷印,不知道朱潛龍為什麼要用砌牆的方式來囚禁藍青峰,不知道藍青峰為什麼強調藍蘭在輔仁大學讀書。

所以很多人看完之後對電影的疑問多餘答案。

如果非要給這麼多疑問找一個回答,我覺得馮小剛評價姜文的一句話最合適,“他(姜文)的問題是如何能夠節制他的才華,他最大的敵人就是淤出來的聰明。”

如果以前看這句話是一句讚揚的話,現在看這句話是一句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