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來了

四年大學是在中部某三線城市Z市度過的,大學期間因為朋友的關係寒暑假期間多次來到北京,考英文導遊證、兼職、實習,住過地下室、擠過學生公寓、。夢想從這裡開始,雖然周圍充斥著高昂的房價,持續的霧霾,焦慮的人群,但是樓主卻只關注這裡最前沿的潮流,最開放的思想,最多元的選擇。下定決心,大學畢業後一定要來這裡闖蕩一番。

在大四上半學期,由於樓主所在專業大四的課極其少,所以上了沒幾天課,樓主果斷跑到北京,開始為找工作準備著。來了沒多久,樓主找到了一家國際化妝品零售店S做櫃員,工作的壓力還好,店裡的老員工對我也還不錯。在兼職賺錢解決溫飽之餘,樓主也加入了校園招聘的大軍,製作簡歷、自我介紹信、熟讀各種面試500強技巧。白天上班,晚上匆匆去聽各大企業的宣講會,國際500強,國內100強,快速成長中的民營公司,各位企業大佬輪番登場講述自己的企業多麼牛掰,好像誰不爭搶著進去就是傻逼。但是這樣的校園宣講會更多意義是企業的自我營銷,真正招聘的學生人數少之又少,連北京高校拿到好offer的學生都屈指可數,更別提我這個外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

想想那段日子,過得很清苦但也很充實,偶爾還會有些小確幸。記得當時我同學向我推薦了建行手機銀行的“週末盡情搖”活動,說是辦業務可以抽獎,活動中獎率非常高。正好樓主有建行卡,所有的水電費、給家人的轉賬都用建行手機銀行繳,果然有兩次抽中充值卡正好省了60元話費。像這樣的小幸運往往讓樓主開心不已。

在北京堅守了3個月,收到無數封拒信,面試了3家民營企業卻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心中曾經的夢想憧憬都消失殆盡。後來聽說室友參加學校的招聘會也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自己幾經動搖,但還是回到了Z市的學校。回到Z市後,面了幾家不錯的公司,最後綜合各方因素自己選擇了一家總部在廣州的瓷磚銷售公司。樓主想著夢想歸夢想,就好象玩建行那個“週末盡情搖”這種抽獎活動,雖然中獎率高,但能抽中每週10臺ipad mini大獎的畢竟是少數啊,多少人都搶著往北京跑,可真正能留下來又發展得好的又有幾個人?這家公司待遇又不錯,如果能長期發展,要不就不去北京了。

在匆忙的論文準備中,時間一轉眼就到了畢業季,答辯、散夥飯、離校。不算重的行李箱裝滿了我大學四年所有的家當,就這樣跟著一塊簽約廣州公司的小夥伴們踏上南下未知的培訓征程。接受軍事化培訓的一個多月裡,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導致大批簽約的應屆生在被公司的競爭淘汰制淘汰之前主動請辭,陸續返鄉重新找工作。樓主也在考慮再三後毅然選擇了離開,可是離開我要去哪兒,回老家?回Z市?“殺回北京?”這個大膽的想法把我自己都震驚到了,最終情感戰勝了理智,厚著臉皮問爸媽借了2000塊錢又回到了北京。

在北京安頓下來之後,樓主開始考慮接下來該如何辦。短時間內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太不容易,先解決溫飽再說吧。樓主面了幾家門檻不太高的工作,最後決定去某出國留學諮詢機構擔任諮詢助理。樓主想著這樣的工作雖然薪水不太高,倒不是特別累,而且憑藉樓主大學期間強大的知識儲備,勝任這份工作先養活自己應該沒問題。日復一日,樓主在正常上班的同時也開始規劃自己在北京的下一步奮鬥目標。

但是,事與願違,在平靜地過了三個月後,樓主突然被辭退了,說是樓主在諮詢方面沒有潛力,工作沒有上進心。由於還在試用期,公司可以隨意辭退而且不會有任何補償。樓主再一次心灰意冷,不過還是要抓緊投簡歷。大概隔了一週,樓主又找到了另外一家教育諮詢機構擔任諮詢顧問,工作內容應該是輕車熟路、遊刃有餘。可是誰也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樓主再次被辭退,理由跟上一家公司差不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呀!回想來北京這4個多月來,除了參加建行手機銀行的“週末盡情搖”中了幾次獎這些小確幸之外,各種不順接踵而來:2個月內被兩次辭退,向自己喜歡的學長表白也慘遭拒絕。雖然樓主沒有土豪父母,沒有名校背景,沒有天使面孔,但是從大四實習開始,樓主一直都很努力,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一直努力能融入這個城市,現在這個城市卻一次次地將樓主推開,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這裡?

離開第二家公司後,樓主沒有繼續找工作,一方面是沒有心勁,另一方面主要是自己需要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把自己關在出租屋裡一個禮拜後,樓主出去跟幾個同在北京奮鬥的好朋友見面,聊聊各自的生活,聽聽他們的建議。

最終,樓主做出了艱難地決定——離開北京。也許自己真的不適合這裡,也許回到安穩的小城會更適合自己。

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來了。

北京,我走了,回家了,再也不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